APP下载

茶文化在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价值与运用

2021-12-04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苏义新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茶事茶文化载体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苏义新

中职学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肩负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重要职责,而要做好这方面责任的要求应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为践行高效的教育成果,中职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价值观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现在我们越来越关注茶文化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具备强大的育人功能,将茶文化的内涵和具体的价值诱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它可以修身养性达到茶人修为的力量,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因此,茶文化的作用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一、茶文化引入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促进形成完善道德品质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与人生哲理内涵,且内涵表现载体丰富。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使之与原有的教育体系和谐共生,可以确保中职学生处于更加生动的环境之中,完善道德品质的任务也将顺利完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效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具有恬淡自然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学习生活环境氛围的压抑烦躁不足,有利于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利用茶文化的修习过程,提升生活的品位和修养。

(二)有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当前阶段德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很明显的一点在于若想形成文化自信,必然要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相支持。让茶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积淀形式融入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确保中职生一面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一面体验茶文化的独特文化魅力,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中所包蕴的生生不息价值,这将让文化自信观念同步产生。

(三)利于传承发展优秀文化

茶文化从历史演变中渗透中国各种优秀文化和思想,同各种类型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联系起来是思想教育的科学理念,其中在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所以可以认为,茶文化的引入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教育形式,该形式的持续应用有助于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配合教育体系与教育思路,感受并思考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因而使之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机会。

二、茶文化引入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载体

(一)德的载体

在茶文化中,茶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按照唐代陆羽所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通俗地说,茶德是特定场景之下,人的道德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其他场景和其他方面,即饮茶之人可以具有比较高尚的道德品行,并在行事和做人方面形成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且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例如,饮茶者要在理念上保持怡真和静、悠然自得,并且能够随时反躬自省,使自身逐渐接近返璞归真的境界,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道的载体

在茶文化中,茶道是与茶德相辅相成的载体形式,茶德侧重于个人修养,茶道侧重于对茶文化的感悟,是人们在饮茶、品茶时所体验到的美感之道,顿悟人生之道。如果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中可以囊括儒家“仁”与“礼”、道家“无为”、释家“至善”等思想,即人们利用思考茶文化、体验茶文化的过程,领悟“茶”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使人的成长属性和茶的自然属性产生交集,臻于理想的“天人合一”境界。

(三)活动载体

无论是茶德还是茶道,都需要在一定的茶事活动中体现出来,所以茶事活动是建立于茶道和茶德之上的又一关键茶文化引入载体,茶事活动中所涉及的种茶、制茶、学茶、泡茶、品茶、敬茶,以及与茶相关的诗歌、艺术、故事等,都可以在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做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接近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举例来讲,品茶对陶冶情操的作用,敬茶对处理人际关系的作用等,其载体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

三、茶文化与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衔接点

茶文化引入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可涉及茶德、茶道、茶事活动等载体,利用这些载体使茶文化对接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按照笔者的观点,比较适宜的做法便是发现载体应用的衔接点,使几个载体能够顺利承接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现具体阐述如下。

(一)“理”的衔接

在茶文化中,“理”字指的是和气明理,它既可以用于说明茶德之高尚,也可以用于说明茶道之精深,而且在茶事活动中,也突显出其对顺应天理和遵守茶仪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是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在新时代的中国,这个“理”字,同价值观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举例而言,爱国正是一种关键的“理”,明确了这个“理”字,才能明确国家和家庭、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而这个“理”字完全通过茶文化中的“理”字引申出来,这种引申的做法能够让中职学生在茶德、茶道、茶事活动的感受中自然产生爱国的民族情怀。

(二)“敬”的衔接

“敬”字突出了茶文化中的“礼”,它是茶事活动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即有以茶代礼的说法,而敬茶之人同样需要懂得以礼敬客,以礼敬业。这恰好可以使中职学生掌握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的必要性和技巧,同时也是其对待工作保持敬重之心的鞭策力量,在“敬”的衔接之后,中职学生将意识到:未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需要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以尽心尽职工作换来相应的回报。

(三)“融”的衔接

在茶文化中,“融”是茶道,也是茶德,它强调茶、水、器的融合为一,强调茶事活动中融洽祥和的氛围,这样的茶文化境界,从中衍生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相关因素,如“友善”“乐业”等,完全可以做到比较自然的效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从茶文化的“融”中,思考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明确只有人与人之间能够友好相处,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中职学生在品味茶文化过程中对“融”意义的理解,将为其提供思想观念进步的宝贵机会。

四、茶文化与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联策略

如果考虑当前可供选择的载体及衔接点,笔者认为应当从文化发掘和课程优化两个角度,完成关联策略的进一步调整。

(一)文化发掘

茶文化中的一些精神内涵可关联中职德育体系,二者的融合对于促进形成完善道德品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等都极有帮助,可谓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为了使该做法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建议对茶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与茶有关的著作可以引入教育体系。例如,《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教师可指导学生理解其内涵,明确其中所蕴含的“精进修行”“俭以养德”思想,使之同勤勉奋发修行、清苦俭朴养德的现代观念相联系。再比如,为了做好文化发掘工作,可要求学生对能够从茶文化中引申出去的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探索,这是教师可以选择的良好做法之一。例如“精行俭德”的说法,便符合君子之德与菩萨之道,是同儒释道三教思想与教义深度契合的,学生可通过茶文化关联更丰富的文化思想、文化案例,再以这些文化思想和文化案例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基本的教育内容,取得比较理想的感知效果。

(二)课程优化

熟悉中国文化者能够注意到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比较鲜明的特点在于均对个人意志比较尊重。如果能够将茶文化作为引导方式,开展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当有尊重学生学习意愿的特点,也就是中职教师需要在进行课堂或者课外教学时,进行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使学生感受到亲身体验的乐趣。举例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展示茶样的做法,保证学生自身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作用发挥,了解中国不同茶叶品种魅力,这样将对祖国产生更为强烈的热爱之情。再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展示种茶、做茶与卖茶的视频,使学生意识到茶农生活的不易,从中体会到珍惜生活、诚实守信等多项价值观念。除此以外,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向学生提出更加系统的要求,如使其泡一壶好茶,在泡茶这种特殊茶事活动的一招一式中体会茶道与茶德,明确做事应当力求完美,随时保持进取之心的必要性,等等。总而言之,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尽可能丰富课程形式,保证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的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的理想目标。

放眼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行业企业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其中人才培养则是当之无愧的竞争根本,企业选择应用人才标准更加注重德才兼备、职业素养。为此,中职学校应当主动适应这一要求,让学生可以一面得到技术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机会,一面得到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其中,各校在前一方面进步明显,而在后一方面却始终缺乏行之有效的体系,使茶文化与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其优势明显,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茶德、茶道、茶事活动等载体,突出衔接点,积极提出改善德育效果的策略,最终让中职生在德与才两个方面全面满足未来行业企业要求。

猜你喜欢

茶事茶文化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茶事春秋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回到公元800年,探寻晚唐的茶事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