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路径探究
2021-12-04□陈珊
□陈 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青年成长成才,重视青年信仰教育和共青团工作,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部分青年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一些改变,青年信仰教育面临更大挑战,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被赋予更多使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组成部分,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信仰不仅关系个人的发展,更关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共青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全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让基层团组织为青年信仰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与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一)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发挥着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基层团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单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信仰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
青年信仰状态不仅影响个人的安身立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信仰是青年精神之钙,青年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好比人缺失钙,只有青年一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才能肩负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时代大学生信仰现状分析
(一)信仰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度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不足又极易受到错误思想影响,在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宗教主义等大量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世俗信仰中迷失自我。
(二)信仰市场化和功利化
青年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以及其他现实因素,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受到金钱、权力等多重因素干扰,失去自我规范能力,他们的理想信念也逐渐现实化和功利化。
(三)信仰缺失
社会共同信仰弱化正影响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相当部分大学生由于失去正确信仰的导向,出现缺乏理想追求,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与追求的情况。他们对社会、自身缺乏认同感,对身边事物缺乏兴趣,他们缺少奋斗拼搏意识,对未来没有规划和期待,精神颓废,长时间下来导致信仰缺失。
三、新时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
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借此机会通过宣传“普世价值”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达到主导世界意识形态的目的。此外,各种外部势力和敌对分子将互联网作为负能量传播主要渠道,趁机通过网络等媒体平台恶意散播谣言、歪曲事实攻击我国。各类诋毁党和国家的虚假负能量信息对我国青年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青年信仰发生波动。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着诸多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商品、货币的过度追求,加之我国仍然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青年大学生无法正确权衡利弊,更加注重实际和追求自身价值体现的他们陷入金钱至上和个人主义等世俗信仰中。
(三)大学生自我认识缺陷
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思维方式不成熟,缺乏人生经验,无法识别错误思想,大学生信仰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未来充满迷茫和恐惧,因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心理不平衡感,同时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诱导,部分大学生往往开始从功利或从众角度出发信奉世俗信仰,导致青年大学生上当受骗、信仰迷失。
(四)思想政治教育弊端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种类繁多,但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课程多为理论介绍,课程设计脱离大学生现实生活实际,不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很难引导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方面依旧依靠传统考试方式,很难全面掌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真实状况和接受情况。
四、强化基层团建,筑牢大学生信仰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大学生思想基础
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团的组织力,强化团的政治功能,扩大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将影响力渗透到各项学生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建立学习型团组织,提高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注重信仰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面对不同舆论观点要理性看待,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加强队伍建设,协调大学生身心发展
基层团组织要帮助大学生重塑身心健康,一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重新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二要强化队伍建设,促进信仰的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的干部要自身坚定信念,来带动广大青年坚定信念。选拔自身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团员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深入学生群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实践锻炼,稳定大学生信仰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理论教育为主,众多青年学生停留在表面,这种形式上的信仰并不稳定,极易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基层团组织应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如将信仰教育与校园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增强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稳定青年信仰。
(四)加强引导和沟通,密切大学生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校园网络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强化信仰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高校基层团组织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宣传队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仰宣传,及时传递信息,正确引导青年学生舆论走向。高校基层团组织还应建立健全多方面服务系统,始终贯穿服务青年理念,并跟随大学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群体,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总之,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