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2021-12-04王凌峰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双重身份廉政腐败

□王凌峰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给高校带来了多元文化,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的骨干力量,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拒腐抗变能力强,应自觉抵制失范行为,做到“两个维护”,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环境。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过程中承担多重角色,兼具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身份,直接影响学生的培育效果。作为高校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辅导员廉政风险防控成为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检验反腐倡廉结果的内容之一,举足轻重。文章从高校辅导员腐败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入手,在明确双重身份、双重职责、法定权力等客观因素后,从贿赂风险和虚假业绩风险两个角度阐明高校辅导员腐败的表现形式,提倡要刚柔并济,有大局意识,有细节处理,强化认同形成内化,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可操作标准,促进风险防范手段优化高效,试图探索适合当前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一、高校辅导员产生腐败行为的客观因素

(一)双重身份

辅导员身份嬗变是根据时代的要求而做出的相应变革,从“政治辅导员”强调政治性开始,到1978 年首次提出辅导员双重身份,“既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担任业务工作”,再到1980 年进一步明晰辅导员的双重身份。16 号文件将辅导员工作提上高度,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组成的一部分。2006 年,辅导员双重身份被阐述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二)双重职责

身份的转变带来了责任的变化,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工作内容不断扩容,任务难度系数增加,责任更加突出,要求逐年加码。在这样的形势下,辅导员既要做承担教书育人的功能,又要在考核中把科研成果强化;既要做好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又要抓好全面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也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及晋升渠道的重要条件。

(三)法定权力

辅导员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大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关注点集中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评奖评优上,尤其涉及与奖金挂钩的奖助学金、干部选拔、入党、研究生推免、评先选优、毕业鉴定等,辅导员成为名额分配的裁决者和最终名单的裁定者,权力的使用关系学生工作公平性是否具有失范行为。

二、高校辅导员廉政风险存在的表现

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使廉政内容被界定为“政”“教”两部分内容。权力成为腐败的温床,给腐败行为的实行提供可能,在决策、权力、经济、学术等方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造成廉政失范行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一)贿赂风险

为争取评先选优、入党、选拔中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机会,通过请客送礼进行贿赂。辅导员一旦接受贿赂,就会失去公平,在决策和权力中发生摇摆,并可能造成经济上的腐败。土特产、礼金、购物卡成为馈赠的主要形式。尽管大多数辅导员会明确拒绝请客送礼,但“情感维系、难以推辞、接受小土特产”等行为也成为界定是否腐败的难点之一。

(二)虚假业绩

辅导员在晋升渠道中,需要业绩考核和科研支撑、职称评聘与薪金等级挂钩,科研造假、虚假业绩两项内容容易造成学术腐败。极少数辅导员铤而走险,弄虚作假,剽窃成果,成为腐败的风险点。

三、高校辅导员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廉政风险防范要精准化、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辅导员入手,既是对大学生廉政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手段,也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中的分支。要刚柔并济,有大局意识,有细节处理,强化认同形成内化,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可操作标准,促进风险防范手段优化和高效。

(一)从观念上认同,实现从要求到自觉的行为内化

党风廉政建设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为民、务实、清廉。为民,以学生为本,做好人才培养,培育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言行一致,潜移默化。务实,要从大局出发,从学校实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清廉,要做到两袖清风,公正公平,唯才是举,不吃拿卡要,时刻把“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放在心中,时刻对照自身行为是否与党风廉政的要求相符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清自己角色定位和权力底线,认清服务和教书育人的本质,认清为人师表的行为标准,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举,使廉洁奉公始终贯穿高校管理层、教师层、学生层,形成上下联动、互相监督,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自觉,谨言慎行,防微杜渐,慎始慎终,使“廉”字从知到信、到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殊性关联管理层和学生层,上传下达,作为交通枢纽对廉洁更为重视,理念入心入脑,才能为践行提供保障。

(二)从格局上规划,实现顶层设计的风险防控内容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从顶层设计角度,先后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 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些意见和规定从国家高度到地方政策,均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供了保障,也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和标准:思想政治过硬,职业道德过关,师风师德优良。地方高校对国家顶层设计的文件在落实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为,覆盖面尚未全面,要整体规划、统筹,协同创新,常建常新,完成组织目标、控制发展、监督执行系统性完善过程,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精英队伍。

(三)从规则上完善,优化廉政风险防范手段

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杂琐碎,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系统化、精细化的有机结合。工作有的放矢,明确工作内容边界,制定职业规范,使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评先选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流程,做好选拔和监督,紧急事务优先处理,使流程有理有据。在优化廉政风险防范中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结合,注重规范化,遵循标准化,借助信息化,融入科技手段,利用专题网站,关注网上录入,对行为监督,对效果绩效,方便快捷地做好工作动态的全面关注。要做好信息平台的利用,发挥监管作用,健全防控预警,建立监督提醒,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准确精准地妥善处理,预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效防止风险发生。

猜你喜欢

双重身份廉政腐败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浅析《一九八四》人物奥布兰的双重身份
求解向量题的三个常用策略
例谈处理平面向量问题的常用策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目睹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