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分析

2021-12-04罗湘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葵 旭,罗湘玲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00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主要指的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局限于眼内结构、脑脊液、软脑膜、脊髓、脑等部位,在全身其他部位并没有发现淋巴瘤[1-3]。随着各项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关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不管是单纯的化疗还是联合放化疗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进展,但是该疾病还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作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肿瘤的发病率在原发性中枢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2%左右的比例。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肿瘤的治疗方法一般为放射治疗或者化疗,影像学诊断对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有着直接影像[4]。本次研究主要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选择14 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验证。14 例研究对象中男9 例,女5 例,年龄26 ~75 岁,平均年龄为(47.36±5.7)岁,病程为7 ~112d,平均病程为(57.6±7.9)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为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衰退、肢体乏力等等。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纳入标准[5]:患者除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肿瘤无其他重大疾病;在此次研究前患者无放射性治疗史;患者在本次研究前无激素服用史。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颅脑MRI 检查,检查方法如下所示:使用型号为XGY OPER-0.5 的MRI 扫描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前让患者处平卧位后使用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患者的肘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 mol/kg)后,对患者的颅脑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增强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对T R、TE、层厚、层间距、视野范围、矩阵等参数进行记录[6]。

2 结果

2.1 在MRI 检查过程中患者病灶的影像学特点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MRI 扫描检查可以发现有6 例患者单发,8 例患者多发。在检查过程中使用T1W I 扫描后患者的病灶影像大部分的呈现方式是圆形的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使用T2W I 扫描后患者的病灶影像大部分的呈现方式是类似圆形的高信号或者等信号;使用FLAIR 扫描后患者的病灶均呈现方式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使用DWI 扫描后患者的病灶均为高信号。在检查过程中,多发性病灶患者的病灶处于大小不一的状态,在较大病灶的周围一般可以看到水肿带,水肿的程度与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有着直接联系,从轻度到中度不等。

2.2 在增强扫描过程中患者呈现的影像学特点

在检查过程中会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通过对M R I 增强扫描结果的分析可知,单发患者病灶影像的表现为均匀强化,而且观察影像可以发现其具有边界清晰的特点。多发兵走啊的患者在影像中的表现为均匀清华,但是其室管膜的影像表现为线状强化或者簇状强化[7]。

2.3 临床病理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人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人群中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该病病理上浸润整个脑实质脊髓及软脑膜多个部位弥漫性病变。在检查过程中为了提升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患者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特点进行经验总结和治疗方案制定,提升治疗方案针对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治疗效率。在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可以降之区分为正常免疫功能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前者一般单发,后者主要为多发患者。单发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小,病理一般属于B 细胞源的NHL,多发患者的年龄一般偏大[8]。

3 讨论

在临床中会将脑内淋巴瘤分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和继发性脑内淋巴瘤,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作为临床中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和诊断难度更大。在诊断过程中对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方法一般是影像学检查诊断,影像学检查技术也随着时代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脑内淋巴瘤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人们对于这种发病机制不明确的恶性肿瘤的关注度也在逐年上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影像学表现形式不尽相同,那么在开展与疾病有关研究时,应对其组织生物学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该淋巴瘤中包含有丰富的网状纤维,使得其肿瘤的细胞排列紧密,且具有间质少、含水量少的特点。肿瘤的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这使得其核质的比值很高,导致细胞中的含水量少,在肿瘤细胞周围有袖套样浸润,这可以导致发生血脑屏障破坏,肿瘤自身没有明显的血供,使得肿瘤的新生血管比较少。影像学诊断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常用的诊断方式,其中C T 影像学特点表现为脑组织中存在单发或者是多发的稍高密度肿块影,具有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特点,周围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很少见出血、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结果表现为中度均一致强化。有部位患者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不均匀强化,少数情况下表现为弥漫分布,存在现散强化,甚至是根本不出现强化[9]。

相对于C T 诊断来说,M R I 诊断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规的MRI 诊断应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当中,其影像学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够看到病灶大多是处于脑室周围白质中,常表现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肿块,很少见到弥漫性病变。与大多数颅内病变类似,其在T1 成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该特点缺乏典型鉴别价值;在T2 加权成像上,不同人群的MRI 特点有所不同,通常表现为高信号。较大病灶周围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轻中度水肿,表现为典型的血管源性水肿,弥散型小病灶周边表现为占位效应。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其典型强化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T2 加权成像为高信号但是没有强化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很少见,在一些比较少见的个案报道中无强化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是预后较好、侵袭性低、级别低的特点,有研究指出之所以没有强化可能是因为血脑屏障没有被破坏。最近,有个案报道指出,颅内炎性脱髓鞘病变可能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生的先兆,可能和机体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早期的免疫应答有关。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分析来进行诊断,为了进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了本院收治的14 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实例。通过对患者的M R I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患者的淋巴瘤发病形状多为团状或者块状。通过对增强检查结果的分析可知患者的影像会进行均匀的强化。但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临床中发病的概率约为2%左右,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此病不会作为第一诊断病,在诊断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而且要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体征数据等作为参考数据,通过鉴别诊断等流程来增加诊断结果的科学性[10]。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检查回顾性分析后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应该对其加以区分。

猜你喜欢

淋巴瘤原发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