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定位探讨
——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为例

2021-12-04陈瑞芳张俊敏张铁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陈瑞芳 张俊敏 张铁明

(1.《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 100069; 2.北京林业大学社会服务与综合研究部,北京 100083)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更多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作为科研论文发表平台的科技期刊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面临新的时代和机遇。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1],提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家四部门提出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3]以及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4]等一系列的文件和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科技期刊以及高校创新环境的重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高校科技期刊是由高等院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内3大科技期刊群之一[5]。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含部队院校期刊)数量约1 500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是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仅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大学学报就有600多种,实际数量更多。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4大职能。高校学报服务于高校的4大职能,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定位。陈浩元等[6]认为:“高校学报固有的特殊功能是其他科技学术刊物无法完全替代的, 我们不能机械地用衡量国际化期刊和社会上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标准去评判它”。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7]中对高校出版工作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说明,指出高校出版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对于高校出版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摆正其位置、处理好与其的关系、支持其改革与发展并对其加强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 高校学报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科技期刊整体缺乏系统规划,发展目标与分类定位混乱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文件,但是由于高校科技期刊数量多,主办、主管单位政策不一,整体缺乏系统规划,高校主办的各类科技期刊没有进行顶层规划和分类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期刊没有制定对应的政策和改革发展措施。高校学报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很多综合性高校学报的目标定位和栏目设置趋同。高校学报虽然依托主办高校的需求发展,但是高校内部没有明确的期刊发展规划目标和相关支持政策,不能对学校的科技创新形成良好的平台支撑。

1.2 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不清晰,脱离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际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文件[7]中提到,“高校科技期刊的出版要努力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良好局面”,将高校出版工作与高校的四大职能联系起来,明确了高校学报立德树人的功能。有不少研究者[6,8-9]对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进行了探讨。很多高校学报没有与高校的四大职能相联系,功能定位不清晰,脱离学校的学科建设,在高校的育人功能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用说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创新性国家建设了。

1.3 编委会职能发挥不好,学术凝聚力与引领力不足

国内很多学术期刊包括高校学报的主编以及编委会成员都是行业内的翘楚,学术声望和地位都很高,但是这些编委身兼数职,科研、教学、行政占用了很多的精力,担任期刊编委,很多都是“挂名”,实际很少参与期刊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编委的职能。特别是高校学报,主编一般由高校校长(或副校长)担任,编委由众多专业领军人物组成,但是主编行政事务繁忙,如果没有出于对期刊工作的责任与热爱,就无法号召众多编委热心于高校学报工作,为学报的发展出谋划策,使得期刊与学术圈联系松散,对高端学术人才、高水平创新成果没有凝聚和吸附能力,学术引领力差。

1.4 综合化办刊,缺乏专业特色和影响力

高校学报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很多高校学报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作者自由投稿,期刊专业覆盖面大,几乎涵盖了高校的各个专业。与专业学术期刊相比,高校学报本身就缺乏专业特色,又没有进行特色专业稿件的策划和约稿,零散的各专业论文没有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1.5 服务和传播意识不够,平台作用得不到体现

很多高校学报的办刊模式陈旧,固守传统的办刊习惯,编辑缺乏服务和传播意识,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前沿了解甚少,没有主动进行栏目策划或走出去约稿,期刊出版后也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去宣传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由于科研评价导向问题以及高校学报的影响力不够、服务不到位、出版传播时效差等原因,很多高校的重点学科以及国家基金资助的优秀创新论文都投向了国外SCI期刊,很少发表在中文期刊,特别是本校的学报上。孙宪民等[10]的研究显示,高校重点学科在本校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比例较小,在学报上发表的比例更小。高校学报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得不到体现。

2 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分析

由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学术期刊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在不断改善,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面临新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报的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及高校的四大职能。

2.1 服务于以“四个面向”为引领的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高校学报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出版阵地,应该服务于国家的大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到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简称“四个面向”)为指引,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2.2 服务于高校的四大职能

2.2.1 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学科,形成期刊特色

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的窗口,其宗旨是反映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11]。高校学报作为一个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就是为学校的科研与学科建设服务,很多作者[12-14]阐述了高校学报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巩固优势学科、培育新兴学科、积极宣传科研成果等。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5],结合2019年国家四部门提出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一流的学术期刊是互相需求、互融共促的关系。学科队伍是期刊的核心力量,一流的大学拥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拥有一流的学者,而一流的学者可以引领一流期刊的建设,一流学科培养的一流人才成为一流期刊源源不断的作者,保障期刊的学术质量。高校学报要充分利用编辑和出版资源,积极服务于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学科团队建立良好的互动,搭建优质稿源的平台,设立一些固定栏目发表优势学科论文,这些集中大量发表的优质专题论文,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助推学科的发展。这些优势学科论文又进一步形成期刊的特色,助力期刊的发展。

2.2.2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

首先,高校学报要服务于高校的学科团队建设工作。相比其他学术期刊,高校学报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地域和人际交往中与学校的科研人员关系相对紧密,高校学报应关注学校的优秀学科团队,为学科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及青年学者和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比如可以组织学科细化专题,集成发表学科团队的研究成果,展示学科进展与影响力;荟萃学术前沿为学科团队和学者提供研究借鉴、开阔学术视野;通过期刊平台召开学术会议和论坛等搭建交流合作的渠道,通过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提高论文的质量、训练提高青年学者和学生的研究素养和水平等。

其次,高校学报编辑部应该为在校学生进行科研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锻炼科学研究与写作的基本技能与思路。

2.2.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学报作为科技期刊,在发表科研论文、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时,高校学报作为严肃的学术期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容推卸的责任对事实进行客观报道与科学解读。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向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约稿回应国家的需求和人民的关切。

2.2.4 传承、推广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高校学报是传播科学知识及新技术的媒介,刊发内容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高水平的编校质量无不体现着期刊的科学精神。同时,高校学报记载了高校科研发展的历史和学科的变迁,服务于高校的科学精神传承。另外,高校学报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坚持科技伦理,可以设立专门的栏目报道杰出人才和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宣传推广诚信精神和科学家风范。有学者[16]提出,那些甘于寂寞坐冷板凳、敢于十年磨一剑、真正执着于探索真理的学者,他们身上闪耀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魅力,把他们的光辉事迹进行宣传,可以塑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引导年轻学者养成优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为。

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挥功能定位的实践探索案例

3.1 服务于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2005年以来增加了专题栏目,向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大)的各个临床学系和优势学科约稿,为学校的39个专科学院和专科学系提供了展示平台,全面宣传了首医大的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情况。学报向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进行约稿,并依托这些重点学科的优势研究团队组织专题稿件,高质量的论文凸显了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提升了学校和《学报》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了《学报》的特色和品牌栏目。例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过敏性鼻炎研究、北京妇产医院的妇科内分泌专科、北京友谊医院的消化内镜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老年病以及脑血管病研究等。

3.2 助力科研人才成长

《学报》通过优秀的同行评议以及编辑指导,帮助学校的特色学科和学术团队的作者在科研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不断提升,助力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同时也为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学报》编辑部还为在校学生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程,同时不定期举办医学论文写作以及相关内容的讲座。

自2006年以来,《学报》几乎每期均有名师栏目,展示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成长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经历及他们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学生、青年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大有裨益,这些名师都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楷模,宣传他们的事迹可以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17]。

3.3 服务于国家健康战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2003年SARS以及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暴发时,《学报》及时组织专题,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临床医生约稿发表专题文章,报道治疗或者研究进展,并且请知名专家、院士等进行相关科普,为大众解惑,安定民心,体现了期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学报》还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大众科普,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口腔护理科普文章,点击率非常高[18]。另外,《学报》还设立了公益广告栏目,宣传公益活动和医学科普,引导大众对健康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3.4 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为更好地服务学校,起到展示窗口的作用,《学报》对于学校的学科和人才进行多样化宣传。例如,在封二设置了学系、实验室、科室简介等;在2010、2020年校庆专刊中对学校的各优势学科、临床学系、学院以及杰出人才分别进行了介绍;对杰出人才的科研生涯进行梳理,宣传他们的治学态度、诚信精神和科学家风范,同时也呈现出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历程,有益于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报》在医学界以及首医大的20多所附属医院和北京地区各家医院中的声誉和吸引力提升,投稿作者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量也持续增加,有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达到6 200多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在逐年递增,根据2020年中信所发布的数据,《学报》影响因子在医药大学学报中位列第2名。

4 对于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建议

4.1 找准目标和功能定位,提升期刊服务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国家的政策为指导,充分发挥服务国家大局以及高校的四大职能的作用。高校学报应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办刊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不只是接受自由投稿,或者进行简单的学科约稿,而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与学者和学术组织的联系和互动,充分发挥在学术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编辑积极参与学科会议,了解学科动向,提升约稿质量。

4.2 建设一流期刊学术团队,提升人才凝聚能力

建议高校学报聘请热爱期刊工作的专业领军人才担任学报主编,专业领军人才有强大的号召力,又对期刊有热情,可以吸引大量的优质稿源。为解决传统意义上的编委会存在的困境,高校学报可以建立青年编辑委员会。早在2008年,《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就建立了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近些年,很多期刊都陆续成立了青年编辑委员会,可以更好地解决审稿时效和质量问题。同时,高校学报应重视同行审稿专家库的建设,对同行评审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审稿质量。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学报应重视编辑人才的培养,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高度的学术敏感度和广博的知识结构的编辑队伍,爱护编辑,为编辑的工作和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有了优秀的主编、编委、同行评审专家以及编辑团队,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增强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高校学报才会越办越好。

4.3 加强质量意识和诚信建设水平,提升学术引领能力

高校学报要从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等方面加强期刊的质量建设。通过深度选题策划、密切联系优秀学科团队、建立优质作者群等提高约稿质量,同时加强对编校质量以及印刷质量的把关。

高校科技期刊在推动科研诚信和科学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19-20]强调,“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高校学报应重视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期刊诚信政策,完善编辑部的规章制度、作者投稿时要求提供规范的支撑材料如单位介绍信、作者授权书、作者贡献说明、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等,并采用查重软件对稿件内容以及图片进行筛查等方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制定规范的科研诚信政策和工作制度,刊发高质量的科研学术成果,打造专业化的传播平台,主动掌握学术话语权,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引领能力。

4.4 利用新技术,提升出版传播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面临着迫切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局面。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表和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形式和方式影响着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是否高效、快捷地进行传播。目前,许多高校学报通过和一些技术支持公司合作,建立了独立的期刊网站,实行XML结构化出版,开拓多种便捷的展示方式,以满足和适应媒体融合及移动办公、阅读的需求,开拓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21]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或者加入了一些数据库的优先出版平台、开放科学计划(OSID),建立学术社区等以加强和作者、读者的互动,多维度地提升出版传播能力。

总之,高校学报需要找准定位,采取一系列举措,找到提升期刊的更好的方法与路径,同时提升服务能力,搭建一个更加有助于学术交流的平台。在目前国家重视本土学术期刊,破“五唯”的大背景下,高校学报可以充分运用独特的高校优势,增强学术自信,做到科技引领,在努力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益和责任,做有益于学术环境发展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做一本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期刊,既有专业学术交流,又有科普内容惠及大众,并逐渐扩大影响力,成长为学术名刊,在国家科技发展高速运行的路上起到良好的支撑和辅助作用,与国家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