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耕湿润育秧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04吴文祥
吴文祥
安徽肥东县水稻良种场,安徽肥东231600
育秧是水稻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合肥地区土壤质地性状,在水稻科研育种中改用旱耕湿润育秧技术,与传统的水耕育秧方式相比,旱耕湿润育秧省工省时高效且秧苗素质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合肥地区土壤特性及传统水耕育秧方式的特点
合肥地区的土壤以黄棕壤、水稻土两类为主,其土层较厚,质地粘重,降雨时上层滞水,雨过天晴土壤很快变干,出现龟裂,俗称“黄泥”或“黄泥板子”,是水、肥、气、热极不协调的一种土壤,适耕期短,耕作阻力大,难以耕种。为此,多年以来,人们在水稻生产中育秧田一般提前灌水泡田一周以上,让土壤充分融水沉浸,再带水耕耙,开沟做畦,泥浆播种,湿润管理。这种传统的水耕育秧周期长,成本高,费工费时,土壤透气性差,秧苗“立针”前若遇到阴雨天气易造成畦面积水,出现死苗弱苗,降低成秧率,秧苗素质较差,晒田过度则造成拔秧困难。
2 水稻育种材料育秧特点
育秧是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一个中等规模的商业化水稻育种课题组在正季开展水稻育种,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育种材料的培育选择,涵盖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2个方向,涉及早稻、中稻、晚稻以及籼稻、粳稻等育种材料,以及杂交种试验和新组合试制种等,其一季的材料播种数量多达3 000多份,播种量大;水稻育种育秧播种频率高,一般3~5 d播种1次;持续时间长,一般从4月下旬持续播种至6月上旬不等。不同试验内容材料播种面积大小不一,要求育秧田块形状大小适宜,长方形为好,田块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便于操作与管理。
3 水稻育种中旱耕湿润育秧技术要点
3.1 合理选择育秧田块,旱旋耕备用
选择育秧田块应力求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块形状大小适宜、长方形为好、地势平整、肥力均匀,耕种前保持排水畅通、田间干燥。播种前2~3 d选择晴好天气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或菜籽饼750 kg/hm2做基肥,用东方红LY1004型旋耕机纵横旱旋耕3~4遍,旋耕深度力求达到30 cm,使土壤充分破碎成细小颗粒状,肥料充分混合土壤中,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3.2 科学浸种催芽
对海南异季4月中上旬收获的恢复系育种材料或人工剪颖配制的杂交种子,回到合肥正季一般4月下旬就要播种,时间短,种子尚处在休眠期,播种前种子翻晒3~5 d,用3%浓度的双氧水浸种2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继续用温水浸泡48 h左右,可见部分种谷破胸露白,视气温高低用温水将谷种清洗干净后放入装有青草的编织袋或麻袋中上堆催芽,采用“高温”破胸提高出芽率;上一年度正季收获的杂交稻种子一般采用浸露结合、勤换水、适温破胸、常温催芽即可;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和气温的逐渐升高,采用常规的催芽技术即可。
3.3 开沟作畦划区精细播种
播种前育秧田块灌水至水平畦面,直线开沟、沟深30 cm,用铁耙耙平畦面后用平板锹平整畦面,使畦面上浆泥,面下保持蓬松,排水后划区播种踏谷。加代选育株系材料,畦面90 cm左右,中间划分界线双边播种,播幅宽20 cm左右,视谷种破胸多少每小区播种4 g左右,预计成苗60~80株;杂交种实验和新组合试制种亲本播种畦面宽150 cm,视小区播种量大小可选单边或双边播种,播种量25 g/hm2左右。每批播种力求做到均匀播种,小区界限清晰、插牌及时、规范完整,播种及踏谷全程严防操作混杂。
3.4 科学管理、培育壮秧
播种后2~4 d用直播净(总有效成分含量为40%的苄嘧·丙草胺)WP 1 2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杂草。若遇到阶段性暴雨天气需及时灌水保护畦面谷种,防止雨水淋冲畦面造成谷芽混杂等,雨后及时排水露谷,若天气晴好可旱湿交替管理;3叶后浅水施尿素120 kg/hm2左右;移栽前喷施“送嫁药”防治病虫害。
4 结论与讨论
(1)旱耕湿润育秧轻简省时省工节约育秧成本,无需提前灌水泡田减少用水量,缩短育秧周期,在不同批次播种减少同一块育秧田做埂数,田间泥层较浅,较水耕育秧田行走轻便,便于农事操作和苗情观察记录等。
(2)旱耕湿润育秧土壤上浆下松,透水透气性强,可采用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有利于秧苗生根发育。畦面不结块便于起苗拔秧断苗少;畦面不积水阴雨天利于秧谷伸根立苗;秧苗生长均衡一致、个体差异少、根壮苗健、没有大小苗、弱苗等,减少实验误差。
(3)水田旱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环境,使育秧田的土、肥、气更加协调,有利于培育壮秧。水田旱耕湿润育秧方式在水稻科研育种育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水稻生产育秧或直播生产中亦可推广使用。
近年来,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在水稻大田生产中亦采用这种旱耕直播、湿润管理的种植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