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子戏《老青天》的守正与创新
2021-12-04■刘絮李贝
■ 刘 絮 李 贝
几百年来,柳子戏历经多次沉浮,有过辉煌,也有过沉寂。综观柳子戏发展历程,每次剧种的兴盛发展,都离不开优秀剧目的引领,离不开对柳子戏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柳子戏事业新枝再展,柳子戏《老青天》更被认为是柳子戏新时代重铸辉煌的开篇之作。该剧在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优秀演员”两项大奖,在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荣获“戏剧类二等奖”,使柳子戏时隔多年再次站上舞台艺术创作的荣誉之巅。
一、院团发展守初心、善创新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戏剧团)作为“天下第一团”,自成立起就担负着柳子戏的传承保护重任。在院团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传统的柳子戏表演艺术进行研究探索,对柳子戏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创作了以《孙安动本》《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剧目,并通过剧目创作确立了柳子戏的艺术风格,使得柳子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蜚声全国,从而奠定了柳子戏作为山东重要地方剧种的地位。但不可否认,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戏剧团)在前些年一度失去了发展的活力,眼看其他兄弟院团佳作频出,自身艺术创作却几近停滞,接连缺席多次重要文艺展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对于艺术院团,只有不忘艺术创作的本职工作,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才能使自己立于优秀院团之林。剧团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创造性地开展了东柳雅集、东柳传习、东柳雅韵等系列活动,通过在百花洲《晚会跳船》沉浸式戏剧打造、全省10 余个“柳子戏艺术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古老的柳子戏焕发出青春活力,院团存在感大幅提高。“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立身之本”的初心得以唤醒,创作新时代柳子戏艺术精品成为全院上下的共同追求。
二、剧目选题守传统、求创新
柳子戏《老青天》是一部反腐清官戏,同时又是一部柳子戏舞台上少有的“花脸花旦”戏。经过艺术升华,编剧将清官包拯设定为耄耋之年的老者形象,屡次告老还乡不能获批,只能装聋作哑以达目的,结果弄巧成拙,不仅致仕未成,反而又接了一个“曹州查贪”的差事。曹州大旱,赈官贪腐,百姓饿死大半。包拯微服私访奔赴曹州,路上巧遇骑驴进城的妓女王粉莲,被雇做赶脚的“老使唤”,二人一路走一路唱,妙趣横生。知道王粉莲是贪官所邀请后,包拯巧妙施计,智斩贪官,义救饥民。
《老青天》选择了包公戏这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常见题材,也是柳子戏剧种常见的题材。创作之初,很多专家,包括知名专家认为这一题材太过陈旧,包公形象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从唱腔到表演,从服装到脸谱、从戏剧结构和叙述方式都很成熟,难以创作出新意。就这一问题,主创团队经过研究认为,包公戏所体现的对法治的向往,对草菅人命、不公正社会的控诉,做人要正直,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法律底线、坚持正义的主题,具有永恒的价值。而柳子戏粗犷豪放、生动朴实的表演中,时时处处彰显着“美善统一”的主题,柳子戏追求“美善统一”的审美理想,反映了广大民众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所以,包公选题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坚守,也是对柳子戏“美善统一”审美理想的坚守。
当然,柳子戏《老青天》并不是以前包公故事、包公形象的简单重复,而是创造性地选择了包公致仕前夕这一时间节点,以白胡子老包公的形象为千百年来的包公戏增添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创新的基因其实一直存在于柳子戏的传统中,如果说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塑造的孙安形象在柳子戏表演史上开启了以细腻清晰的夹本嗓主演挂须老生角色的先例,那么柳子戏《老青天》中的包公形象则为中国戏曲舞台贡献了白胡子包公形象。
三、剧种美学风格坚守下的量体裁衣
传统戏相较于现代戏创作,它不仅是一般的剧目创作,还关系到一个剧种的文化范畴。这种范畴的焦点就是剧种的美学风格,而剧种的美学风格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戏曲舞台上人物表演、舞美设计、音乐唱腔等去展现。尊重剧种的美学风格是传统戏创作的首要问题。如果创作不研究剧种美学风格,不研究观众的情感审美心理,那么这个剧目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变得不伦不类。
当柳子戏基本美学风格已经被观众所熟知,而且成为了观众下意识的审美心理需求的时候,观众往往是通过已有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剧种的唱腔、语言、表演形态去接受、理解剧中角色的感情的。因而,剧种美学风格这种看似形而上的概念其实是蕴含在表层的具体形式、风格之中的。而剧种的美学风格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添刷的外在艺术涂料,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出出戏、一个个角色、一组组身段、一段段唱腔、一声声锣鼓。它是从唱念做打的表演领域的综合,走向了编、导、演、音、舞美的更高层次的整体艺术综合,这些综合性因素组合成一种极易辨认的动态型的剧种化审美图案,是该剧种存在于世而不被其他艺术门类取代的终极理由。当我们把传统戏改编得面目全非,脱离其正常艺术轨道,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难以激发一个剧种演员的创造热情,他们在舞台上也就不具备那种表演的能动性。到那时,承载着本剧种的文化特点,身怀表演绝技的演员或艺术家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观众也会审美疲劳并感到无奈。
《老青天》在创作中根据柳子戏的规律和特色量体裁衣。剧目对应了柳子戏剧种的规律与特色,柳子戏所固有的声腔旋律、语言色彩、表演形态等形式系统,乃至导演的创作激情、演员的表演激情,都在这个戏中得到尽情的发挥,从而沉淀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来深化和升华故事的情感和主题,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同时,《老青天》在保留柳子戏传统美学风格的基础上,剧团进行创编,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在音乐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唱腔,加入了伴唱等方式,使观众们看到柳子戏音乐的变化。整个剧目的设计编创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具有表现力,更加符合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舞美选用《清明上河图》的浮雕风格,如同是远去的褪色的底片,给传统的创作风格加了一种现代精致的呈现效果,不奢靡也不浪费。它既是一个新戏,又是一个传统,它既是一个传统戏,又是一次新的创造。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女主角尹春媛是柳子戏新一代优秀女演员代表。此前,她在《玩会跳船》《巾帼雄风》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白素娟、樊梨花等艺术形象,既有大家闺秀又有巾帼英雄,文武兼备、功底全面。此次成功驾驭“王粉莲”形象,嬉笑怒骂间表演技艺日臻完善。
结语
柳子戏这一苍劲挺拔的古树,如今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开启守护根脉、传承文化的新征程。未来,山东柳子戏剧团将以《老青天》创作为起点,聚精会神出作品、出人才,以戏曲的形式讲好山东故事,让柳子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民族艺术的百花园中散发出奇异的芬芳,在全国戏曲大舞台上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