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品牌培育实证探究
——基于“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思考

2021-12-04浙江开放大学海宁学院314400

新农村(浙江) 2021年7期
关键词:礼堂培育社区

浙江开放大学海宁学院(314400)周 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培育和创建社区教育品牌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浙江省海宁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和思考,就培育社区教育品牌做实证研究。

1.社区教育品牌的内涵

社区教育品牌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对某项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贴近居民生活、契合区域实际、彰显地方特色、持续辐射引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区教育活动的提炼,具有“品牌名称简洁化、服务对象明确化、服务内容特色化、运行管理可持续化”的特征。社区教育品牌的创建,对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和实现社区教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育和创建社区教育品牌的意义

(1)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各地加强顶层设计,多部门多主体加大协同,社区教育参与率与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同,人们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也从任务式的“被动教育”向个性化的“主动教育”转变,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必然成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这是社区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

(2)国家和地方的明确要求 “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培育一批优质学习项目品牌”,教育部等九部门对建设社区教育品牌提出了明确目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社区教育要从“重基础”迭代到“强内涵、促提升”,通过品牌建设发挥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3)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的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也日益迫切。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

3.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培育路径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会产生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争取到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品牌可持续发展机制。以海宁市“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项目的实施与品牌培育过程为例。

(1)明确品牌项目的定位 培育社区教育品牌,以社区成员素质提升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教育服务。首先,对社区成员的人员结构、经济状况、社区发展规划等做好调研,结合社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民间艺术确定社区教育的方向;其次,要坚持以促进社区建设和居民发展为基准,对居民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设计如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新居民融入活动、老年智能生活运用等专项培训内容;再者,需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突显其特色和亮点,征集社区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使社区教育契合居民生活的需求;最后,要依托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社区学校以及科技和文化等各条战线上资源优势,通过系统整合,合力打造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如,海宁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进社区”“科学家庭教育城乡行”等活动的培育与实施就遵循了以上四环节,让活动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提高体验感获得感,确保社区教育项目活动定位明确,落到实处,做到深处,取得效果。

(2)树立品牌培育的创新理念 培育与创建社区教育品牌要有创新思维,用新理念、新方法指导社区教育实践。为此,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结合社区教育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品牌培育的内在规律,探索培育社区教育品牌的理论体系;二是要借鉴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先进理念,扩展社区教育品牌服务功能,满足成员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品牌自身建设;三是要创立一个独立品牌“LOGO”,从品牌名称和标识寓意上构建社区教育部门的教育理念,便于社区教育品牌宣传,助力品牌“成长”。如,海宁马桥社区教育中心以街道的母亲河“桐木港”为名创立“桐木港湾”社区教育项目,项目名称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为社区居民熟知热爱,项目LOGO由流动的河水和生长的树叶构成,充满活力,好看好记。2020年度在各村(社区)文化礼堂开展“桐木港湾——阅读成长”系列活动、2021年度策划“桐木港湾——走读海宁”系列活动,活动由海宁名人文化辐射到海宁山水文化,是区域特色融入社区教育的成功案例。

(3)夯实品牌运行的基础能力 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相辅相成,社区教育实践、发展是品牌产生的土壤,社区教育品牌从社区教育发展实践中发现、培育、成长,社区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在师资队伍、基地、资源、平台等各方面厚植基础。一是要组建专业分布广、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志愿讲师队伍,提高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要健全基地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社区教育学习基地建设,提倡一个基地多种功能,促进教育社会化、开放式发展。丰富学习资源,扩大开放共享,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鼓励以学习型社团为基础的团队学习;三是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夯实网络基础。要大力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和支持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学习服务,要打造家门口的便民惠民学习圈,力求有实效。如,海宁斜桥镇社区教育创立“洛溪志愿讲师团”,围绕“一城一镇一园”目标,在各村(社区)文化礼堂持续开展“斜桥美丽小镇”系列活动,以“森城农业科创中心”和“长安虹越园丁学院”为实践基地,探索“美丽庭院+”云上课堂培训模式,助力斜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周边农民产业向美丽经济转型升。

(4)拓展品牌实施的有效载体 社区教育品牌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现,需要实验项目和科学研究作为载体进行实施。实验项目是把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热点问题具化成一个个有明确目标的实验方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按照规范的实验程序进行实践。通过理论思考、科学探究等途径挖掘社区教育的本质内涵。实验项目注重实践操作,科学研究侧重社区教育科学与规范,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海宁市社区学院在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中,注重品牌培育,实施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培育和创建了有群众广泛参与率与社会影响力的“新时代三叶草学坊”“洛溪剪纸”“皮贴画”等社区教育项目品牌,在实践中验证方案的效果,不断探索、验证、修正和完善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5)用好品牌创建中的现代信息技术

数字化学习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的推广使用,有利于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协同合作,提高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度,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丰富市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促进自主学习。海宁市社区学院借助微信平台技术,创设了“新时代三叶草学坊”公益培训平台,采用“自主按需约课、统筹配备师资、学生智能签到、学习数据对接学分银行”的运作模式,将百姓需要的课程推送到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三叶草学坊”2020年度被中国成教协会认定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通过凝练和凸显本土文化特色,聚焦学习主题,增强了居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带动了社区教育优质化、多样化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起到了更深入、持续的推动作用。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把培育社区教育品牌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抓手,强化品牌意识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推进社区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礼堂培育社区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