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为有效课堂导航
2021-12-04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新区童店小学于晓红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新区童店小学 于晓红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都是采用讲解的形式教学,学生主要负责记录和记忆。教师为了实现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多是通过反复性的习题训练增加学生的认知,学习强度较高,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难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实验教学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导航。
一、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引入实验教学,多方设计实验情境,将数学课堂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质疑、猜想、探究及验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一天早上,图形王国的国王正伏在案上打瞌睡。这时,听见宫殿外有人大声吵嚷,于是命士兵将吵嚷的图形叫到宫殿之上,原来是三角形三兄弟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国王连忙问:大胆,你们为何要在宫殿外争吵不休?三角形兄弟各不相让,同时说道:我们在比较内角和,看谁最大,国王你来评评理。国王很是尴尬,因为它也不清楚谁最大。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谁的内角和最大?用自己的方法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看结果是什么?
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情境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做数学”的机会,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猜想、验证中实现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真正地理解、内化了知识。
二、设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通常都是以讲授的形式讲解实验知识,缺乏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现象的有效结合,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更新实验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探索、动脑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60 分钟和1 小时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采用动手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如果现在分针正好指向12,让你拨动分针,使分针转动一周,那么时针走了多少呢?学生开始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与他人交流实践结果,最后,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两者间的关系。这时,教师马上调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缓慢地对整个过程进行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针、时针分别走了多少,就这样,学生找出了“1 小时等于60 分钟”。
实验教学中,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让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借助问题引导,让学生有侧重点地进行实际观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三、设计实验过程,养成探究意识
数学学习仅有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通过手脑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数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一个盛满水的圆柱形杯子,同时提出问题:(1)在圆柱体中,什么会和体积有关系?(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3)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因为之前已经学了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提出:将圆柱形杯子中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就可以计算出水的体积,无论在什么形状的容器当中,水的体积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进而想到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计算,接着马上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教学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迁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养成了探究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验情境、过程及方法的设计,将实验教学推向高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构建有效的数学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