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向幼儿 课生活力”
——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1-12-04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西幼儿园李春满

亚太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蚯蚓瓶子数字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西幼儿园 李春满

幼儿学习具有不确定性与生成性,而幼儿园生成课程具有动态生成、主体价值、突显创造等特性。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与兴趣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幼儿高效学习的发展过程。生成课程极大地尊重了幼儿的动态生成性和自然天性,对于幼儿的学习成长具有巨大意义。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意识薄弱。目前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洗礼,对于生成课程的观念模糊、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能力欠缺,导致教学态度较为消极被动。其二,兴趣需要被忽视。目前,预设课程是幼儿园教学主流,而幼儿的自主天性较强,常常会向教师提出与教学安排相背离的问题,导致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幼儿的疑问做出回答。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直接选择忽视,这样的生成课程就显得徒有其表。其三,在目前的生成课程上,大部分教师无法在课堂中主动捕捉到幼儿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创新创造,从而无法发挥生成课程最内核的意义。

二、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的“四顺应”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人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儿童。要达成生成性的学习也应遵循这一道理,只有心向幼儿,创造顺应幼儿认知特征、学习方式的课程,才能让教学课堂散发活力,真正发挥生成课程的教学价值。

(一)顺应天性,构建环境激兴趣

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遵循幼儿独特的、有潜力的和可塑的天性,并以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来生成课程主题,进而生成课程目标。因此在生成活动中,教师需要主动发现幼儿的关注点,将课程主题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关联的地方挖掘出来,并构建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与课程多重兴趣的引导下,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最终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

例如,开展小班科学“有趣的瓶子”生成课程教学时,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从环境创设导入。在科学区内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废旧瓶子集合起来开办一个“瓶子展览会”,引导幼儿在科学区内自由参观,并介绍自己的瓶子特征,对瓶子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引导下,幼儿被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瓶子吸引,兴趣油然而生。为了进一步契合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继续构建“瓶子分类游戏”的情境,以小组形式对瓶子进行分类,让幼儿根据瓶子材料、颜色、形状的不同把它们送到各自的“家”中,并开展深入的交流活动,让幼儿总结瓶子的作用,了解特殊的瓶子。随后,基于幼儿对瓶子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导入操作活动:教师根据提供的各种物品,如水、小鱼、鲜花、药片模型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最合适的瓶子,并请幼儿想一想,如果没有科学分类,危险物品随地乱扔,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学会垃圾合理分类的知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成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为参与主题活动的幼儿或对其他事物感兴趣的幼儿提供材料与环境的多种支持,以鼓励与支持幼儿的生成活动不断持续深入发展。

例如,“有趣的瓶子”活动中,如果当幼儿想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中有哪些瓶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时,教师可以突破教学预设,组织幼儿探寻幼儿园中的各类瓶子进行讨论,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再如,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幼儿因对抽象的数字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幼儿在以往的生活中对数字的关注远不如对颜色、味道、声音的关注。所以,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数学区”的主题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帮助幼儿建立数字与生活之间存在亲密关系的认识,从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数字的存在,重视各类物品所出现的数字。教师要想确保活动的生成与预期目标相同,还要从幼儿当前的认知情况入手。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向幼儿询问是否在生活中注意到一些符号,幼儿表示自己有见过一些符号,但是并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此时教师为幼儿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首先展示的是计算器,教师按下计算器的开关,每按动一个按键,计算器就会发出声音,这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也有幼儿表示自己在超市中见过收银员阿姨使用这个工具。然后,教师向幼儿展示电脑键盘,上面每个按键都标记着符号,有的按键存在上下两个符号,教师特地指出数字键盘区域的符号,询问幼儿有没有见过。幼儿表示这些符号跟计算器上的符号一样,随后教师又展示了遥控器、老式手机等,由此让幼儿对数字符号加深了印象,并对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外,教师还可使用学具数字卡片将数字“0、1、2、3、4、5、6、7、8、9”为幼儿展示,向幼儿示范每个数字的读音,之后拿出计算器,按下开关从0一直按到9,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读音记忆。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存在数字,有幼儿提出每日幼儿园的午餐中教师给大家分发的酸奶包装上印着黑色的数字,而且上面的数字不一样,教师向幼儿解释酸奶外包装上的黑色数字是酸奶的生产日期。跟随幼儿的思路,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超市中商品外包装上印着的数字,进一步让幼儿明白食物的生产日期是用数字表示的,期间有幼儿拿出了自己喝水的杯子,向教师展示了其杯壁上的数字。其他幼儿也纷纷查看自己的水杯,教师趁机告诉幼儿杯壁上一纵排数字叫作刻度表,是记录水杯中的水量的。还有幼儿想起了幼儿园午睡区每个床铺都被教师贴上了数字,教师向幼儿讲述数字的序号功能。更有幼儿分享自己在阅读区阅读绘本时发现绘本的每一页都有不同的数字标记,教师称其为页数,之后越来越多的幼儿根据其他幼儿的分享,回忆起生活中被自己忽略了的数字。教师依照幼儿的回答,给不同情境下的数字赋予了新的称号,让幼儿知道了生产日期中有数字、水杯刻度表有数字、床铺序号是数字、绘本页数是数字,由此激发幼儿对特定情境下数字称呼的探索兴趣,幼儿好奇心的天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2到3人为一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遇见的数字,它们在此情境下又被称为什么。幼儿经过小组讨论后,又挖掘出许多生活中的数字,如钟表上的数字,叫作时间;日历上的数字,叫作日期;能够拨通一个手机的数字,叫作电话号码;纸币上的数字,叫作面额;体重秤上的数字,叫作体重;尺子上的数字,叫作长度;鞋底或鞋子内的数字,叫作码数;薯片包装上右下角的数字,叫作质量;薯片背后表格中的数字,叫作含量;每个人每一年中都有一天要过生日,也是用数字来表示,这串数字叫作出生日期等。有的小组列举出了数字出现的情境,但并不能够准确描述它的名称,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幼儿经过讨论后发现,原来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每个数字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着特殊的含义。为了能够让幼儿加深对此次主题活动的印象,幼儿教师还特地印发了一组数字连线的游戏卡片,幼儿需要按照教师排好的数字卡片顺序“0、1、2、3、4、5、6、7、8、9”,用蜡笔将卡片上的数字连起来,最终得到一组可爱的图案,由此也让幼儿发现了新的绘画方式,对幼儿后续了解数字,建立抽象的符号意识具有重要帮助。

(二)顺应喜好,科学引问拓思维

幼儿处于认知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有自己的明确喜好和主见。传统预设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较少,幼儿不敢提问、不敢发声,阻碍了对幼儿潜力的挖掘。因此,在生成课程中教师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高度融合,增强与幼儿的互动,当幼儿产生疑问时,应该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让幼儿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学习和知识自主生成。

例如,开展大班“我爱吃的食物”的生成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豆类作为活动主体,并让幼儿一起来动手培育,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一段时间之后,一名幼儿焦急地发现,其他人的豆子都发芽了,只有自己的红豆没有发芽。此时,教师需要掌握这一生成关键点,顺应幼儿的关注喜好,让幼儿仔细思考“有的豆子为什么不能发芽呢?”幼儿一时回答不出来,继续观察几天后,幼儿天真而富有逻辑性的推理思维纷纷被开启,他们找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有的幼儿说:“我听过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在水里煮过的花籽不能发芽,煮过的豆子也不能发芽。”有的幼儿说:“长毛的豆不能发芽,也许是因为温度太高了。”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操作验证想法,从而找到红豆没有发芽的真相。在这些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指引者,以科学的引问启发幼儿的学习思维,使幼儿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顺应经验,融入生活深探究

只有顺应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与探究,才能进一步帮助他们积累各种新的生活常识。因此,在幼儿生成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生活中发现、获取教育素材,善于将活动主题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助力幼儿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例如,开展大班“花的味道”生成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到植物园中观察花的形态、颜色和特征,在交流中让幼儿感知花的装饰美,了解到花能美化环境、供人欣赏,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然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草坪,出示一些香袋、肥皂、花茶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交流,促使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思考。很快,幼儿发现香袋里面有干的花瓣,肥皂里有玫瑰花的味道……随后,教师出示花茶,讲解花茶,使幼儿初步了解每一种花变成茶以后的作用,让幼儿一起泡一泡花茶,观察花在水里是怎样的,并品尝自己泡的花茶,从而让幼儿深入了解不同花茶的各种功用,增长生活经验。

(四)顺应发展,实现创造促成长

幼儿园生成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并在动态的过程中产出“新”的课程。比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教学活动当中出现难以掌控的因素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将这些不可控因素变成生成课程的有效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创造转化,促进生成性课程作用的发挥和幼儿更高层次的发展与成长。

例如,在开展中班“认识蚯蚓”的生成活动时。在观察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在园所种植园区域观察蚯蚓,但是一个幼儿突然拿树枝拨弄了一下蚯蚓,结果蚯蚓的尾巴不小心断掉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紧紧把握生成课程的核心价值,灵活面对突发情况,生成教学点。首先,教师需要让幼儿安静下来,让幼儿明确在不能伤害动物的前提下思考解决办法,观察没有了尾巴的小蚯蚓会怎么样。有的幼儿说,它在地上拼命地挣扎;有的幼儿说,蚯蚓没有尾巴就不能动了……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让幼儿学习蚯蚓的再生知识,创设条件,通过后期的持续观察,让幼儿观察到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蚯蚓缺少头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缺少尾巴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偶然事件合理地变成教学资源,可以让整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效提高了生成性课程的整体价值性。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生成课程作为新兴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只有遵循“心向幼儿”的原则,真正地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才能最终发挥生成课程的最大价值。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才能让幼儿在生成教育中获得更加深远、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蚯蚓瓶子数字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瓶子赛跑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