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框架下培智学生生活化教育研究

2021-12-04吉林省德惠市特殊教育学校钟春华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智新课标生活化

吉林省德惠市特殊教育学校 钟春华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新课标框架下,培智教育也面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传统的课堂形式,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强化日常的生活化教育,帮助培智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

一、新课标框架下培智学生生活化教育概述

新课标框架下,特殊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培智学生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普遍较差,部分学生还伴有身体上的残疾,因此其日常活动可能受到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特殊学生的自理能力。同时,借助生活化教学理念,立足生活情景,突出家校合作,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确保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降低整体教学的难度。

二、新课标框架下培智学生生活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智教育的特殊性

培智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培智学生大部分存在先天不足,有可能是听力、视力存在障碍,也可能脑部神经发育受损。由于培智学生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衣服穿反、情绪崩溃等一系列现象。长期以来,培智学生先天不足,在家庭生活中受到长辈的溺爱,导致学生在心理和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培智教育仍不完善,缺乏全面的管理理念。相对而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选择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或放任自流,或一味指责,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挫伤,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教学主体单一

特殊教育需要多方力量,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需要由学校教师、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社会工作者、家庭监护人以及爱心人士等不同主体的参与。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国特殊教育通常由教师担任多个角色,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新课标框架下培智学生生活化教育研究

(一)综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

培智儿童思维活性较弱,不爱与他人接触,而生活化的情景对于培智儿童有相对积极、正向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的生活实践,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魅力,在集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活化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制定个别化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真实特点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培智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树立长期的教学目标和短期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育计划,落实新课标框架下的各种要求。

例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医生、心理学家和家长三方面建议。长期目标为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矫正,降低培智学生对于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培智学生对于自身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理解自身与外界生活的联系,体会自主行为的乐趣,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避免紧张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引导学生接受他人的目光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起亲社会行为。在短期目标中,教师要利用每日晨会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交际行为的培养,借助日常教育降低学生的不信任感和敌对感,通过日常的不断强化,以善良微笑帮助培智学生建立自信心,强化正确行为。注重层次化教学,关注不同个性、不同情况儿童的发展情况,综合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在培智学生中选择状况较好的学生作为值班员,负责监督其他学生的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值班员不仅是对他人的监督和教育,更是对于自己的培养,通过多种校园活动丰富培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确保生活化教育不断推进。

(二)引入游戏教学的方法

生活教育理念提出了健康的生活即健康的教育,因此,在生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整合艺术、生活等多个层面,注重劳动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劳动教育帮助培智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感。此外,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教学切入点,引导培智学生进行语言互动,提高日常用语的使用度。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开设书法、烹饪、园艺等一系列生活课程,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由家庭到社区,再由社区到社会,逐步实现由小我到大我的过渡。

例如,教师可以将洗手、刷牙、穿衣服、扫地等内容编成游戏,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场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游戏过程,主动去思考、实践一些基本的实际技能。当培智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以正面的表扬和眼神鼓励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情景设置时,以上学路周围的超市、银行等生活化的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超市理货员、环保卫士等多种职业角色,在多种多样的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此外,培智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菜地,让学生自己种菜,借助种菜的方式帮助培智学生亲近自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环境建设中,教师应该将大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一直是培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教育与道德情感并重,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实际中去感悟、去接受。首先,教师要消除自身对于学生的歧视和恐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其次,培智学校应该基于本校的办学特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特殊学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舞台,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现代化手段将社会生活带入课堂,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在每周五下午开设电影欣赏、摄影等娱乐课程,把娱乐带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借助信息化舞台让学生接触现代化信息生活,引导学生用手机发送信息,用电脑上网,使培智学生全面接触社会生活。

例如,学校可以在显眼的建筑物上写上本校的校风和学风,时刻提醒教师积极勤奋,善于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建设学校校史馆展示学校历年来获得的荣誉以及历届学生的成绩,利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增加整体环境的渲染力,引导培智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餐厅、厕所等生活场所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消除培智学生的紧张感。

(四)统筹多方力量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分享经验,解决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通过家校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帮助培智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培智儿童的闪光点,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信心。生活化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日常的巩固练习,基于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合理设置个性化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实力,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进一步融入社会。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共同制订计划,坚持让儿童每天早晨自己穿衣洗脸,晚上自己关灯睡觉,坚持独立进餐,按时排尿、排便等,使培智学生每天都有计划、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逐步具备一定的自理生活技能。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给予学生一定的尊严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结合社会、家长三方力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整体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发挥教育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部分。培养和发展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分析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统筹社会多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智儿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培智新课标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