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媒体报道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2021-12-04王立松徐美天李欣竹董子祎
王立松, 徐美天, 李欣竹, 董子祎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天津 300350)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灾难事件,有着较高的新闻报道价值。在此次疫情中,媒体担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通过新闻报道搭建了政府与群众及时沟通的桥梁。媒体报道不仅关系着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媒体也承担着引导舆论的重大责任。同时,媒体报道中也蕴含着深层文化因素。对比分析中西媒体对此次重大疫情的新闻报道差异,解析背后的文化渊源,对于理解中西文化、架起文化交流桥梁、促进文化融合有着重大意义。
一、 中西媒体对新冠病毒疫情报道概述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因其传染性强、传染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激发人体产生由炎症介质介导的过激的免疫超敏反应。中国农历新年来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爆发,并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传播至其他省市,疫情范围迅速扩大,并于2020年2月达到顶峰。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快速蔓延,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极大挑战。
中西媒体诞生于不同历史环境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中西媒体报道风格迥异。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孵化了西方近代报业,也决定了西方新闻媒体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媒体也因此被西方资产阶级用作宣传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的工具,为西方新闻自由理论传统的形成铺就了道路。进入现代后,传媒业更加商业化,具有极强的商品经济特性,创办目的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需要政府的资助,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回溯我国的新闻媒介发展历史,能够探究我国现在的新闻理论喉舌本位传统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单位依旧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喉舌论”,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中西方媒体报道的差异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西文化相差较大,因此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上孕育的新闻价值观也截然不同。这导致了疫情报道中中西方媒体的报道在价值取向、价值要素、报道原则等方面大相径庭[1]。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西方媒体重传播,中国媒体偏宣传。西方商品经济下的报刊业注重研究受众兴趣、迎合受众口味,将追求个人利益作为行业目的;而中国报刊业受政治思想影响深远,追求政治利益和社会效益,向社会传达价值观,坚持传者本位的不同价值取向[2]。价值要素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方注重趣味性而中国更加注重重要性。西方媒体注重趣味性表现在报道中侧重于新闻现场的细致刻画。对比之下,中国媒体注重还原事件过程以及反映事实真相,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报道原则方面,更是有西方偏重负面报道、中国聚焦正面报道的差别。西方媒体尤其在面对灾难报道时更加注重灾难所带来的伤害,如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着重渲染灾难后果。中国媒体在强烈的家国意识之下,表达更多的是灾难中人们的坚强不屈、政府的领导力量,以达到安抚民心、稳定秩序的作用[3]。
为更好地解释媒体报道差异的文化背景,本文引用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他在《文化与组织:必理软性的力量》一书中提出了分析文化差异的六个维度: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女性化和男性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放纵和克制[4]。从这六个维度出发,可以全面分析总结一个文化区域内人们的行为方式背后的文化原因。
二、 中西媒体报道中的文化差异
1. 中西媒体报道中的制度文化差异
将CNN报道新闻标题,如“Latin America is losing the battle against coronavirus(拉丁美洲正在输掉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战斗)”“ The problem with the COVID -19 death numbers(新冠病毒疫情下死亡人数不实)”“The US government’s supply of the only proven COVID-19 drug runs out at the end of the month(美国政府唯一经证实有效的COVID-19药物的供应将于本月底耗尽)”与中国的新闻报道标题,如人民日报“艰辛历程,彰显伟大力量(钟声)——瞩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巩固防控成果!卫健委公布应检尽检八类人群”“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作对比,可以体现出西方报道聚焦灾难本身而中国报道旨在消解悲剧的特点。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可以体味出其中的民族心态,即以“冲突”为核心,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对灾难的直接描写,着力凸显灾难下灾民的无助与悲惨,调动人们的感官,渲染灾难中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而对比之下,中国的媒体将视线投向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序赈灾、抗灾上,以及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活不断转好的事实上,希冀以对灾难的正面报道来化解灾难的悲剧色彩,以此鼓舞调动全国人民最终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这种“和”的思想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所注重的是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群体利益的一致性。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分析文化差异的六个维度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差异的是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index,PDI)。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机构中掌握权力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从霍夫斯泰德的统计数据来看,亚洲国家通常属于高权力距离国家,如中国、韩国等国家的PDI数值很高; 而欧美大部分国家的 PDI 数值则相对较低[5]。因此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上体现为:中国媒体多关注官方话语,并大多持肯定态度;而相对比来看,西方媒体较少提及官方态度与话语,一旦涉及,更多的也是对权力的问责与质疑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权力部门失职的追究。这一区别是由中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文化衍生出来的。西方政治文化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促成的,也会维护资本主义价值观,促进资本主义文化传播[6]。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形成。而中国是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等级制度国家,加之宗法制度影响深远,决定了中国新闻报道以集体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党注重维护人民的群体利益,群众凝聚力强,因此,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2. 中西媒体报道中的思想文化差异
新闻报道是对最新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和传播。新闻的根本是用事实说话,是对客观事实进行加工报道传播,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反映出来的内容必须是对事实的真实和正确传达。对于国内外多数媒体报道来说,在记录和传播重大性事件时始终不忘秉承尊重事实、保持客观的理念。而在将双方媒体报道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其差异。
中国媒体坚持的理念是,新闻其实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报道者对客观事实加工后进行主观反映形成的具有主观色彩的观念性的信息,是新闻传播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1]。纵观疫情期间的中国主流媒体对疫情的发展或防疫的事件的报道,大多都在字里行间强调着家国意识和集体意识。中国媒体在报道疫情新闻时大多从国家整体出发,主要关注疫情期间的有代表性的群体,旨在反映在疫情考验下国家、政府、社会等在各个方面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群众精神。以2020年2月7日《中国化工报》题为“讲好石油和化工行业阻击疫情故事”的一篇报道为例,该篇报道旨在突出人民群众在疫情来临这样的重大危机下选择了团结在一起,把劲儿拧成一股绳。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媒体报道则是侧重通过小人物展现家国精神,如2020年3月31日安徽网关于“安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80后护士长坚守抗疫一线”的报道,细致刻画一线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形象。很多报道主要强调个人心系整个国家,个别也会刻画描写奋战在疫区的记者积极践行自身使命,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事实,抚慰人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分析文化差异的六维度中的“不确定性规避”可以解释这一点。
中方媒体在对此次疫情进行报道时,始终秉承着新媒体“党”姓不变,以反映政府抗灾救援为主,个体抗灾救援为辅[7]。媒体是国家、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声话筒,在我国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会带有集体主义的政治色彩,宣传党和国家为疫情防控做出的重大贡献。如2020年6月9日澎湃新闻报道的“磨刀石收费站临时党支部疫情防控简讯:风雨无阻,严守城市大门”,以小人物、小群体为代表,表现出党在疫情面前强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新浪新闻特开设专题“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牢记党和人民重任,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从中看出各大媒体都在宣传党的强大力量。
西方媒体更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客观、公正”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3]。在疫情期间,大多数西方媒体对这次事件的报道向公众刻意隐瞒负面消息,甚至还会充分展现新冠病毒发生细节。如西方著名媒体FOX NEWS对此次疫情的报道“Coronavirus in the US: State-by-state breakdown”,紧密跟踪,详细报道美国每日死亡率和感染率最高的前10个州。西方媒体更重视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媒体成为行政、立法、司法外的第四种权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发挥其监督的职责,相对自由的文化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新闻的自由报道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西方人更为强调个体的意义,每一个人先被作为一个个体来看待,其次才是被看成一个社会或国家的一分子。“自然权利学说”和“权力制衡学说”所强调的“人生而平等”和“主权在民”思想认为每个人都生来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拥有财产、 信仰和思想,不依靠他人而存活,国家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对个体独立性的强调也使西方媒体具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从而起到监督制约其他权力的作用。媒体报道必须对政党、国家保持一种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态度,从而维持媒体在人民心中公众保护者的形象,获得受众的信任。
3. 中西媒体报道中的价值观差异
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是对于事件的真实传达。中西方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虽然不同,但在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上却十分一致。然而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这一相同新闻事实,中西方的新闻报道却有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立场上、视角上,更体现在观点上。究其原因,中西方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不可忽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涵,中西方媒体及其对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新闻报道上差异明显,但其中价值观传播上的差异却并不如此显而易见,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
在中西方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能够找到蕴含其中的价值观,2020年1月23日起,为防控疫情,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中国多家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环球网均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新闻,指出这一举措让中国少感染70万人,并为武汉加油,向武汉人民致敬,感谢武汉人民为全国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但与国内媒体相比,西方主流媒体则认为这一举措“严重干扰市民正常生活,并严重侵犯了人权”。通过这一鲜明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媒体的集体主义思想及呼吁宣传性质和西方媒体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价值取向。在病毒暴发初期,中国主流媒体重点跟进报道国内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注重维护疫情下社会秩序,聚焦正面报道,从中可以探寻中国“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渊源;相比之下,西方媒体侧重对灾难下政党之争、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方面的报道,更多聚焦负面信息,注重灾难后果,体现西方民族文化中强烈的对抗意识,从中显现中西“和谐与冲突”民族心态的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最突出的差异便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集体主义强调个体之间相互依存,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民族和国家利益。集体主义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而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际关系,主张一切价值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反对权威和对个人的各种支配。
中西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区别在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上有明显体现。中国媒体报道重在号召和引导,反映社会舆论并进行舆论监督,并着重于整体大局[8]。中国媒体倾向于把家庭、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之上,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注重观点传递和社会效益,及时关注人民需求,反映社情民意,绝大多数为正面新闻。搜索国内如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关于疫情的相关报道,能够发现一些涉及社会民生问题的新闻,如“疫情之下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需重视”“疫情防控下的中国高考”等,着眼于整个社会大局进行报道,体现着人道主义和社会关怀。央视网2020年6月8日报道的“焦点访谈: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答卷”这一新闻,可以清晰地看出蕴含其中的集体主义倾向。报道中写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突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国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在这过程中,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这场人民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这篇报道体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对大众的引导和号召倾向,拥护党的领导并体现疫情环境下的国家政策,高度重视战疫中人民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大众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
而在西方的媒体报道中几乎看不到中式的号召和引导倾向,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发布的大量有关新冠病毒新闻中,对新冠病毒疫情病例数量和扩散程度的报道占大多数,其次是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和权威人士对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及陈述的报道,同时还有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经济和政治上影响的报道。在此次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大多数西方媒体常常会立足于受害者本身,将被感染个体作为媒体报道的主体,从个体角度来报道此次疫情。如2020年3月17日CNN报道被感染的90岁的Geneva Wood积极配合治疗等个体患病事件。在西方各大主流媒体报道中很少看到记者或媒体的表态,即使有也会将其与基本事实严格区分开来,相对于国内媒体的呼吁、宣传作用在报道上有明显差异。
儒家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倡导对他人的爱和仁慈。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注重整体,对圣贤、君主和为国效力的人士都怀有敬畏之心,并逐渐形成了集体决策的习惯,久而久之发展为以集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9]。而在“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下国人也形成了注重事物和谐稳定发展的思想习惯,即更加注重整体的协调性[10]。因此中国媒体能够在报道中体现出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而西方提倡自由平等,强调个人价值。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和人本的观念在西方已经根深蒂固,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提倡以个人为中心,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目标,并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终目的。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媒体报道也更倾向于传递正能量和优秀文化,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新闻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消息的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安抚民心、团结大众和激励人民的有效方法。正因如此,中国的疫情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鼓励号召性语句,并时常宣传优秀人物事迹以激励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共同打赢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带有强烈的民主自由气息,这种自由的观念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种自由的文化背景下,政府对新闻业的控制较弱,报道的角度和选材等范围更大更自由;同时各媒体也是独立的经济个体,本着公平竞争原则为自身利益和经济效益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往往还承担着一部分监督政府的社会职能,因此相对来讲西方媒体报道自由度更高且不局限于正面宣传,对事实的报道阐述更为清晰准确且极少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三、 结 语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暴发重大突发事件中,我国面对疫情挑战,团结一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通过媒体弘扬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西方主流媒体也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媒体报道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休戚与共,切实体会着全球化背景下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存在,共同面对突发疫情的大挑战。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其在重大事件中的报道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而中西方的媒体报道中便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因此,探究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中西方的文化背景进行客观的认识,以便作为今后研究中西文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