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让友谊之树常青”为例

2021-12-04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交友友谊生活化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马 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各学科各学段得到广泛运用并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融合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意识、国情国策等相关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实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道德与法治课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味地讲解纯粹的理论知识。这不仅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师生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强调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另一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把生活作为课堂重要元素进行深挖活用,在学习中学会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能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花”。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把生活经验运用到教学领域,将课堂回归生活实际,就是生活化教学的要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教学必须与生活产生紧密联系,教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

(一)注重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音符,是弹奏美妙教学乐章的前奏。道德与法治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注重生活化的新课导入,容易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充分发挥情绪情感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在课前循环播放儿歌《找朋友》,上课时让学生猜歌名,学生都很大声很自信地回答,因为这是他们从小到大唱的儿歌,既熟悉又亲切。教师接着问学生:“这首儿歌教我们找朋友时要怎么做?”全班一起哼唱起来:“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带动起来,渴望友谊的情感也开始燃烧,儿时的回忆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教师继续追问:“进入初中,同学们还是这样交朋友吗?敬个礼,握握手?”这一问把学生愣住了,学生的内心被触动,思维认知产生冲突。“长大了,现在不是这样交朋友了!”从小到大,从远到近,在一次次的追问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交朋友?”如此,注重生活化的新课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开展作了良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求,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能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引发学生创造动能,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精神。例如,让学生结合友谊主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教师可以“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为活动内容,设计“当朋友需要帮助时,你怎么做?”“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朋友伤害了我,我还要和他(她)做朋友吗?”等一系列问题情境。通过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开展小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友谊要主动、要行动,呵护友谊需要用心、要智慧。最后,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该活动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领悟交友的智慧。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水平,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人生哲理怎样应用于生活实际。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而且教师再加以肯定,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探索的喜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发挥生活化的情感引领,增进互动交流

为了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花,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生活化的情感引领,增进互动交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者有机统一。从情感与心理角度来讲,中学生非常在意并且重视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友情的滋养,但是青春期的中学生欠缺足够的社会经验,遇事容易冲动,经常会遇到交友的烦恼。他们急需情感的引领和方法指导,因此教师在展开生活化实践教学时,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中心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情感引领,鼓励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用实际行动去建立友谊。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在遇到交友问题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设法解决问题。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交友能力,既要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也要学会呵护自己的友谊,用恰当的方法解决交友的困惑和冲突,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通过发挥生活化的情感引领,增进互动交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交友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处理交友中的冲突,启发学生的智慧,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让学生心动,更要让学生行动。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促进学生共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展开小组合作实践,让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分配任务,并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同样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展开相关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集体活动发展友谊。同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通过小组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可见,将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可以提升教学实效。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进步。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运用到教学领域,将课堂回归到生活实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交友友谊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闲谈“交友”
友谊之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