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2021-12-04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叶小梅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核心中职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叶小梅

语文学科是中职学生进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为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师将教学聚焦点放在了语文核心素养上,力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语文教学,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课堂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是指最重要的部分,素养则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将核心素养具体到语文学科中被赋予了更直接更准确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核心素养概念的出现对各学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与具体把握的基础上准确落实语文教学,借助核心素养优化语文教学。

二、立足核心素养,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具体对策

(一)品味语言,促进语言建构,加深语言理解

1.抓住关键字词句段,反复推敲

语言文字有着极大的表达能力,它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传递的媒介,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情感与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文本都有属于它的关键字词句,带领学生去感悟和品味这些关键字词句,反复推敲其中要点,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准着力点,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到位。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该文本是一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歌,诗歌虽然只有一百一十多个字,但字字珠玑,每一个字运用得都十分巧妙。诗歌开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而后“看万山遍野”一个“看”字,巧妙地引出了后面的绝美画面,为作者的抒情做了铺垫。教师可以抓住“看”字,带领学生剖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行文本深度思考,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

2.抓住语言呈现方法,品味语言

作者要想呈现一篇优美的文章,将读者吸引进文本的文字中,要学会运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学会用艺术的呈现方法为语言文字带上别样的色彩。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时,可以从语言呈现的方式入手,进行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赏析。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作者采用白描、比喻的写作手法,呈现了一幅绝美画面,将诗人眼中之景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幅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令人陶醉于作者笔下。

(二)引导质疑,推动思维发展,纵横文本世界

1.提出价值问题,驱动思考,层次理解文本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合了感性与理性色彩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性理解,更要求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性分析,能够深入文本内部。为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时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从感性层面对语言文字进行理性思考,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分层次理解阅读文本。例如,在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结构以及内容进行深刻把握,教师可以抓住题目以及内容进行如下提问:(1)文章的重点并不是飘香的面包,为什么作者要以它为题目?(2)课文为什么选“从尾说起”,这是什么叙述方法,又有什么作用?(3)“我”和“面包师傅”,究竟是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思考价值丰厚,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文本进行思考,对阅读文本的学习理解更加深入。

2.提出开放问题,多元讨论,系统思维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为了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海洋,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投入对阅读文本的多元讨论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适当就学习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多元看待问题,系统地进行问题阐述。例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雷雨中的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以及故事发生背景,学生集思广益,互相讨论,深度表达。再如学习《荷塘月色》时,作者用极尽优美的笔墨刻画了荷塘月色的美,其中利用了“泻”“浮”“洗”等动词,勾勒出了梦一般的幻景。面对这一写作特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是否可以将文本中的字进行更换,如将‘泻’换成‘照’,将‘浮’换成‘升’,将‘洗’换成‘蒙’?”,让学生抓住字词特点进行深度讨论与思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把握文本的写作特点,抓住关键字词,也能够在集思广益与开放讨论之中深度理解文本,做到有效学习。

(三)情景赏析,多元鉴赏理解,深化美学感知

1.创设对应多元情境,动态赏析文字文本情感

情景创设的目的并不单纯是启迪学生的心智,更是要让学生在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的同时实现情操的陶冶。这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审美教育,要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文字美、形象美、结构美与情感美的多元美,认识到语文的独特之处,从而动态赏析文字文本情感。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审美教育要求做出具体选择。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对应文本“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利用视频动画为学生展现对应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之盛景,体会红遍、尽染、碧透等描述词作者在应用时的神奇与美妙。通过情景观看与情景体验和感知感受诗人振奋、激动、豪迈的情感,体会文字美、情景美与情感美,实现对美的感知。

2.开展读写结合活动,模仿理解感知文本魅力

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美与体验美,更要让学生能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表达美。书写与朗读都是表达美的方式,尤其是写作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所感知的美、所体验的美倾泻于笔尖,从而达到表达美的目的。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美,在写中表达美。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作者记叙了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作者通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这篇文本的基础上产生共鸣,去感受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从读的层面驱动学生参与写的活动,开展对应写作活动“我的母亲”。这样能够通过读写结合艺术性地开展语文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读与模仿中感知理解文本魅力,进行情感传递。

(四)文化传承,课堂内容补充,立体文本认识

1.课堂内容有力补充,增加厚度,文化传承

语文课堂并不是单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文化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文化的继承者和接班人,都需要在文化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深刻理解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拓展延伸的文化内容,读厚文本,真正落实文化传承。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作者利用精彩的笔墨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包括项羽、刘邦等。为了增加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增加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深刻记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补充的方式,将《鸿门宴》一文的背景以及刘邦和项羽不同的人物故事进行课堂补充和课堂分享。这样学生所掌握的教材知识是丰厚的,文本理解是深入的,文化学习也是有效的。

2.课后活动多元开展,立体认识,落实传承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延伸课堂,开展多种多样与语文相关联的文化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立体认识,从而落实文化传承素养培养工作。这样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机会,也能够从侧面补充语文课堂知识教学。例如,教师在班级内部建立文化知识宣传栏,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话说传统、诗说经典等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部组织开展文化相关的主题晚会、语文竞赛等。这都能够拓展语文教学的舞台,将文化传承落实到位。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针对性地从四个维度落实上述举措,实现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敢于思考与质疑发问,发展学生的美学感知能力,让学生做文化的传承者。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才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才能在核心素养引导下良性开展。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核心中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言文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