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契机——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角度出发

2021-12-04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杨佳玮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口人才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杨佳玮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面临各种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着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对于其摆脱困境至关重要。笔者试图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角度出发,解析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阐述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开展。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从普查数据中分析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普查数据,对完善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制度、发展规划,构建同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1亿,与十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5.38%,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1.从人口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2.从人口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18%,与放开二孩的2016年相比下降了33%。2017以来,出生人口四年连续下降。另一方面,201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8.8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这个数据跃升至13.50%,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2011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25亿人,2019年下降近3000万人,为8.96亿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虽然老龄化的加剧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还会继续存在。而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升,高级知识分子过多,白领人口供给长期过剩,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人才竞争激烈。这势必导致高新企业人才成本的降低,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因此,针对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老龄化加剧、蓝领人口供给长期严重不足、人口加快集聚等局面,在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教育科技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多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职业教育发展

显而易见,生育率降低和老龄化趋势是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体现。据预计,2030年以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以平均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专业技术技能性人才紧缺,而不实用专业的人才却堆积过剩。如何合理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设置比例,促进两者融通,对于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必须要探讨的方向性问题。再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失衡、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步伐。缓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才是他们求知若渴、能解决燃眉之急的选择。这对还没真正“挑大梁”的职业教育来说是发展契机,也是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改革振兴的源动力。

从生育率降低这一人口结构变化来看,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是主要问题所在。年轻人生育意愿受到教育、住房、就业环境、时间精力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中,教育压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物质上教育成本太高。从学龄前开始一直到高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夏令营等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二是精神上成长陪伴压力过大。子女出生后,学区房择校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业辅导问题等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是社会上弥漫着浓浓的焦虑情绪,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成就体面的人生。在这样的精英教育观念下,家长学生为了教育资源和升学通道,从小竭尽全力。这样的教育压力,不仅不能真正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反而会造成儿童、青少年情绪压抑等负面心理问题,更会引起育龄人口恐慌,降低生育意愿。近两年,“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严打校外辅导机构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的出现,旨在缓解家长焦虑,转变教育观念。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应牢牢抓住当前的发展契机,宣扬“行行出状元”“人人都出彩”意识,消除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路径

(一)加强宣传导向力度

目前,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抵触观念源于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这些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及成效,需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才能让民众全面深入地了解。不仅是通过主流官方媒体,新媒体、自媒体都是可利用、可开发的阵地。例如,通过媒体深度参与报道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各大平台宣传广告,让大家感受到技术技能人才的魅力,消除对技能型人才的偏见,进而引发对职业教育的兴趣。近几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广受欢迎。通过体验职业乐趣,学生家长了解职业教育、树立职业理想。大力开发诸如此类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了解职业教育,从而获得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二)完善政策制度制定

一是从教育体系层面出发。目前,在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院校招生时,职业院校的招生批次往往排在最后,直接导致职业院校永远无法获得优质生源。首先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不要让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分流淘汰机制”的代名词。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其次,加快研究并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为了满足社会民众对高学历高层次教育的需求,积极探索建设职业本科层次办学;在中职、高职、职业本科高校间架设多座畅通桥梁;设立职业学士、硕士学位,构建“中高本硕”协调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个人成长、自我发展的平台,真正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才愿景。

二是从劳动保障体系层面出发。探索一套能与市场经济以及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重视改善技术技能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薪资报酬,切实提高一线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减少技术技能型人员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地位和福利待遇的差距。保障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健全适合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晋升以及培训深造体系。只有在人力资源政策上有了吸引力,职业教育才会有吸引力。

(三)提高办学质量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职称评聘晋升、福利待遇、科研环境等方面提升力度,集聚更多优秀青年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深入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增强教师实践技能,建设能力强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二,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用人要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开发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重构适应岗位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评价和监控教学质量。坚持“职业”两字,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口人才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才云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