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讨

2021-12-04王良成

电脑与电信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教育

王良成 汪 源

(三亚学院理工学院,海南 三亚 57000)

1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可谓如火如荼。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尔斯·梅斯教授于1947年在高校开设的,早期面向MBA学员开班教学,主要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训练。由于开展时间早,没有实际成果,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太多关注,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硅谷创业奇迹的出现,各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才开始备受关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处于萌芽阶段,还在不断的探索中,然而也不乏走在前面的高校,主要以211、985高校为主。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创新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管理。然而,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开展较晚,尽管已经提出多年,但限于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举步维艰。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在校生规模不断增长,民办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仅关乎遍地开花的民办高校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民办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1]。民办高校办学灵活性大,自主性强,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更有其特点,因此在民办大学生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以培养民办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并激发社会实践乐趣和创业热情。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于2013年前后,当时,学校领导高调提出了“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为己任,以创新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创业”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求各个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思维课程,以各种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国家创新创建项目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理想为引导。

2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缘起于欧洲,最先开始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是美国,时间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国家,这种模式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检验和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完备的培养方案。典型的模式有:聚集模式(哈佛大学商学院)、磁铁模式(麻省理工学院)、辐射模式(康奈尔大学),这些模式各有特点,又能够自成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

2.1 聚集模式

这是美国最早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它的开展离不开学科建设,是以学科为主线的发展模式。课程的开设范围也比较小,受益面不大,仅面向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两个学院的学生开设,目的旨在培养行业内创新创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入学者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教学内容也十分专业,重点是对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没有基础课,全部是专业课。经过一个体系化的学习,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组团创业的比例很高,这也使得聚焦模式在当时名声大振,也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2.2 磁铁模式

这类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更广泛,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展较为广泛,面向所有学生,只要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通过思维引导激发、训练以及指导各个专业的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限于商业模式,面向各行各业。磁铁模式的优点突出,它通过在校内成立有实体地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由中心负责全面整合学校所有的技术、师资、设备和信息资源,使全校最优秀的师资聚集于此,以吸引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他们感觉到自己到了一个熟悉的专业背景下的大家庭,而不是纯商业的环境。授课计划的编制也比较灵活、形式多样,公共课程包括诸如创业计划、创新创业等基础课,课程内容适合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公共基础课教育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后续既可以修习创业课程,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辅修创业[3]。针对创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会根据课程需要来聘请不同行业背景的专家教授现场授课,行业背景不同,创业模式亦有所不同,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教学。

2.3 辐射模式

辐射模式的开展情况比较好的有康奈尔大学,突出特点是辐射范围更广、师生参与度更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不限专业、不限年级,不仅是商学专业,对于非商学专业学生也能提供创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基本素养和创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4]。在教学环节中不但开设了各专业学生都能接收的基础理论课程,而且开设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管理模式比较灵活,设立指导部门,从学校层面负责协调、调拨设备和师资等教学资源,具体课程的开设和指导由各个学院的专家、教师组成。无论是在师资还是学生,都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学校负责宏观调配、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学生从中受益,充分体现了全体动员、广泛参与、资源最大化的特征。在学业管理方面,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之间学生可以互选创业课程,课程学分也可以替换,这样就完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校内优秀资源的共享[3]。

3 国内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3.1 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

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起步也比较迟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建校初期的几年时间里把精力主要放在扩大招生和就业方面。招生和就业是民办院校立足的根本,如何把学生招进来以及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是重中之重。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创业理论水平较低,没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就不能很好地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创业。更多的校内培训主要是围绕学生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基本技能等。

3.2 教师资源匮乏

全国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师资建设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对创业导师的培养相对薄弱。师资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导师的创业意识不强,自身没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这些师资要么是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要么是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从事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师,大多存在着诸如实践经验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工程经验等问题。

3.3 学校制度配套跟不上

民办高校更多是关注利益,忽视教育投入,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这种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的投入更加缺乏重视。民办高校存在经济基础、办学环境、教育制度、观念认识等方面的不足,对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多只是停留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层面,效果不明显。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奖励机制、培训模式不明确,没有激发教师潜力。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建议与启发

4.1 转变传统观念

民办高校虽然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但是更应该在困难中迎难而上,不能故步自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毕业后出路就是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几种,想的都是“铁饭碗”或者一劳永逸的工作,没有意识让自己在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方面有所建树,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竞赛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创新意识,拥有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因此,在民办高校中要从上往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彻底转变观念,不能为了办学而办学,应该为了更好地办学而努力。

4.2 构建民办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搭配上要结合民办高校自身资源和特色,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5]。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6]。一年级入学后第一学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入门课,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校内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或者参加社会举办的同类比赛,到了四年级就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帮扶,对毕业实习过程中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开展帮扶。民办高校在师资引进和新专业的开设上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到既有意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又有丰富实践技能经验的教师。

4.3 注重大学生创新理念和思维的培养

创新创业是一个民族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是一个国家奋发图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没有科技创新人才,他们在培养创新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首先,学校要在教学计划中合理配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按照四年不间断的方式设置创新课程,将创新创业贯穿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然后,才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要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运用,只有亲身经历过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这就需要在校外聘请创新创业经验丰富、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外聘教师来讲授,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需要设立一套适合民办学生特点、适合学科发展需要、课程需求的教学体系,搭配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内容及实施,体现人才培养的成效[7]。

4.4 加强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保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对学科教育开展成功率还是对学生创业成败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创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才能见到效果;其次还要具备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新与开拓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多看、多学、多参加培训,尤其是在企业的磨练,在企业内的磨合能够使教师增加创业经验、增长教学运用的技能,反哺教学事半功倍。

4.5 国际模式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发展,在借鉴国外开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与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的磁铁式教育模式异曲同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实现了全覆盖,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美国高校的聚集模式将创新创业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创新与学科发展的互促互进,这个思路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内涵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指明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量”的基础上应该向“质”的方向深化,是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国家在政策和支持上给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发展思路和实践成果上突飞猛进。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比如形式创新问题、创新造假问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问题等。

5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大学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将在社会的各个岗位发挥自身优势,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必将成为未来民办本科教育发展方向,全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逐步会成为大学基础教学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