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临床误诊分析
2021-12-04文华林柳维才
文华林,蒋 科,柳维才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类具有潜在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又称破骨细胞瘤,东方人群较西方人群发病率高,以20~40岁的中青年高发,且男女发病率相当[1]。GCT起源于骨结缔组织间充质,属良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占所有骨肿瘤的11.9%~16.1%[2]。GCT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或干骺端,脊柱、肋骨、距骨、跟骨及髌骨发病少见,呈单囊或多囊偏心生长[3]。GCT具有潜在侵袭性,严重者可转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及早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前,诊断GCT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4]。而早期GCT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或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也常无特异性,易引起误诊,故早期鉴别诊断极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CT 69例,其中6例误诊,误诊率为8.70%。回顾分析误诊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65(42.23±1.75)岁。病程2~5(3.12±0.78)个月;发病部位:胸锁关节1例,髋关节2例,右胫骨2例,右膝关节1例。
1.2症状体征 1例触及胸前明显肿物,质硬,有压痛;2例右侧髋部疼痛、行走困难;3例局部肿痛不适,无红、肿、胀,均有明显压痛;有外伤史1例,均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有肺结核病史1例;夜间盗汗1例,关节活动受限4例。
1.3误诊经过 ①1例(男,48岁)因发现胸前肿物2年,渐增大伴疼痛加重半年入院。患者自诉咳嗽、咳痰8年,2年前体检时发现胸前一肿物,近半年渐增大伴疼痛加重,故就诊我院。有肺结核病史4年,夜间盗汗。查体:一般情况可,慢性病容,左胸前胸锁关节处见7.0 cm×7.0 cm质硬肿物,有压痛,左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肤色及皮温正常,右下肺呼吸音弱。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0 mm/h,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X线检查:左侧锁骨内侧端见5.1 cm×4.2 cm阴影区,内见细小骨间隔,骨皮质膨胀菲薄,病变下缘骨皮质变薄似中断,胸锁关节间隙模糊。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胸锁关节结核。②2例(男,50岁;女,19岁)因右侧髋部疼痛9、12个月,行走困难2、4个月入院。患者自诉9、1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疼痛,近2、4个月行走困难,此次因右髋疼痛、行走困难加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2例右侧股四头肌较对侧轻度萎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无红肿强直,皮温正常,右下肢跛行。患者无咳嗽、咳痰、发热及其他明显不适。X线检查:右侧股骨颈分别见5.2 cm×3.1 cm和6.1 cm×4.2 cm透亮区,边缘无硬化,内无骨性间隔及钙化影,骨皮质膨胀菲薄,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区边界清楚。临床诊断为骨囊肿。③2例(男,42岁;女,59岁)因右胫骨上段疼痛半年入院。患者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胫骨上段疼痛,查体:一般情况可,均未见疼痛部位红肿,均存在明显压痛,患侧膝关节活动可。X线检查:右胫骨近端内后侧分别见3.5 cm×1.1 cm及3.7 cm×1.3 cm梭形透亮区,骨小梁消失,边缘局部硬化,骨皮质菲薄,稍呈膨胀样改变,相邻软组织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右胫骨近端良性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能性大。④1例(女,38岁)因右膝关节不适,疼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诉病初活动性疼痛不适,后疼痛加重逐渐不能行走。患者无咳嗽、咳痰、发热及其他不适。查体:一般情况可,膝关节无红、肿、胀。半年前右膝关节运动扭伤。X线检查:右胫骨近侧骨骺端髁间嵴见轻度膨胀性生长的2.4 cm×2.1 cm透光区,有轻度硬化缘,内见斑片状钙化影及骨嵴突入,髁间嵴受压,外突明显。诊断为软骨母细胞瘤。
2 结果
2.1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为胸锁关节结核1例,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误诊时间2~7 d。
2.2确诊经过 ①1例误诊为胸锁关节结核者,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无缓解,遂进一步行病变区穿刺病理学检测诊断为GCT,拟择期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GCT诊断。②2例误诊为骨囊肿者,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善相关检查拟择期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GCT诊断。③2例误诊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者,患者要求明确病变性质,完善相关检查后拟择期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GCT诊断。④1例误诊为软骨母细胞瘤者予刮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GCT诊断。6例术后病理大体检查见大量红棕色肿瘤组织,破碎不整,部分伴出血及坏死囊性变;镜下见大量单核瘤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均匀分布,巨细胞丰富且体积大,其间混杂卵圆形、圆形或纺锤形基质细胞,胞质丰富,核多,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示:AACT、CD68、S-100均阳性,F8、Vimentin阴性。6例予手术切除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及转移。
3 讨论
3.1疾病概述 GCT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骨骺未闭合前发病率极低,20~40岁GCT约占所有患者的75%[5]。GCT男女发病率相当,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胫骨及肱骨上端和桡骨远端。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局部疼痛肿胀,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并有压痛;皮肤充血、潮红,部分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还可伴有脊神经或脊髓受压表现[6]。GCT肿瘤主要成分为多核巨细胞和梭形间质细胞,巨细胞丰富且体积大,其间混杂卵圆形、圆形或纺锤形基质细胞,胞质丰富[7]。
3.2临床特点 GCT局部破坏性大且生长活跃,多发于四肢长骨骨端,病程数周至数月不等。典型征象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不均匀生长形成多房、梁状结构,典型病灶中心见“皂泡样”透亮区[8]。GCT早期可无典型症状体征,当病情进展病变区域可出现酸痛或钝痛,严重者有剧痛、夜间痛及局部肿胀不适;当病变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时,病变部位可出现包块且常伴压痛;当GCT处于生长活跃期时,邻近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出现相应症状[9]。
3.3诊断方法 GCT诊断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其中病理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X线检查能初步诊断GCT,可较好观察骨质破坏、骨嵴及分隔、软组织肿块。本病主要X线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无硬化边缘,部分患者骨皮质连续中断,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10]。本组X线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虽然X线检查可较好显示病灶整体轮廓,但对内部结构、骨嵴形态、微小骨皮质中断显示效果不如CT或MRI检查,且对发生在不规则骨的GCT,因组织相互重叠、周围组织结构细小或解剖部位复杂,仅依靠X线检查诊断易造成误诊。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GCT病变部位骨质破坏范围、位置及程度,直观显示肿瘤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检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更清楚地显示肿瘤边界,可有效判断脊柱侵袭性GCT对椎管、神经根的累及程度,但对骨皮质、骨嵴及钙化的显示效果不如CT及X线检查。本病影像学特点为偏心膨胀性生长,典型者可呈“皂泡样”改变,骨皮质菲薄,部分骨皮质连续中断;病灶边界清晰,多无硬化边缘;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交界处骨膜增厚,但多无骨膜反应;瘤壁或瘤内可见残留骨嵴,文献报道发生率为86%~95%[11]。GCT病理大体检查可见红棕色肿瘤组织,破碎不整,可伴出血及坏死囊性变;镜下肿瘤组织具有多样性,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含丰富的巨细胞,其间混杂卵圆形、圆形或纺锤形基质细胞,胞质丰富,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示:AACT、CD68、S-100多阳性,F8、Vimentin多阴性[12]。本组6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上述GCT病理改变。
3.4鉴别诊断
3.4.1关节结核:关节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常见于膝、肘、髋等大关节,早期X线检查无阳性表现,或仅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大、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邻近关节骨质疏松[13]。CT或MRI检查在关节非承重面可见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可穿破关节软骨累及关节上、下缘,随骨质破坏范围扩大,周围软组织受侵,坏死组织形成不规则结核脓肿出现在关节旁,呈低密度肿块影或信号,边界不清楚,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环形强化,内容物不强化;随病变发展,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肌肉萎缩。GCT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相连,与结核病变不符。
3.4.2骨囊肿:骨囊肿多单发,无明显疼痛,好发于骨骺未闭合青少年(20岁以下)的椎骨及扁骨干骺端;CT和MRI检查会发现多个液-液平面,病灶呈对称性分布,且伴明显硬化边缘,其内实性成分及分隔较少。而GCT高发年龄较大,影像学液-液平面出现率较低,病灶边界清,周边常有完整、连续的骨皮质,一般无边缘局限性硬化。
3.4.3非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属良性肿瘤,发病年龄较早,常单发,以下颌骨干骺端多见,呈圆形、卵圆形偏心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皮质菲薄,肿瘤髓腔侧常伴有硬化缘,无骨膜反应[14]。而GCT多发于骨已发育成熟人群,骨骺未闭合前发病率极低,常表现为四肢长骨骨端不同程度疼痛,伴局部肿物、活动受限,病灶位于干骺端,呈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
3.4.4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10~20岁人群,多伴发病部位疼痛及活动受限,常发生于骨骺端,病灶边界清楚,呈地图状骨质破坏,偏心生长,内常有点状、片状、环状钙化,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周围骨质轻度硬化[15]。GCT可侵犯周围软组织,病灶内主要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可见囊性变、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但病灶内缺少钙化点。
3.5治疗及预后 GCT具有较强侵袭性,骨质破坏性大,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者极少,临床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少数患者可出现局部恶变或肺转移。文献报道,GCT术后肺部转移率为3%~6%,复发者可予切除或节段截除术或假体植入术[16]。对无手术适应证者可采用放疗,但要谨防肉瘤病变。目前靶向药物在GCT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本组确诊后均予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未复发及转移,预后良好。
3.6误诊原因分析
3.6.1接诊医生先入为主,既往病史干扰诊断:本组1例有肺结核病史,X线检查示左侧锁骨内侧端见阴影区,内可见细小骨间隔,骨皮质膨胀菲薄,胸锁关节间隙模糊,有骨质破坏征象,接诊医生结合病史考虑关节结核,并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2周,但病情无缓解,遂进一步行病变区穿刺病理学检测诊断为GCT,延误了患者诊治时间。
3.6.2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本病认识不足:本组均表现为病变区不同程度疼痛、肿胀不适,部分患者发病部位与其他骨肿瘤病变类似;加之GCT好发于20~40岁人群,20岁前发病者少见,接诊此类患者时医生常忽略本病可能,导致误诊。本组1例19岁女性患者即术前误诊为骨囊肿。
3.6.3影像学表现不典型:GCT中最常见误诊征象为病灶边缘局限性硬化、病灶内钙化、骨膜反应及突破骨皮质的软组织肿块。GCT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曾被认为是典型表现,但有学者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皂泡样”改变是因骨嵴与病灶菲薄骨皮质重叠后的假象,当发现此征象时应进一步行CT或MRI甚至穿刺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17]。
3.6.4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本组早期误诊为胸锁关节结核者,症状体征不典型,询问病史有肺结核病史,但经规范治疗后已治愈,而此次就诊咳嗽、咳痰不明显,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接诊医生未考虑到非结核病的可能,而X线检查结果又进一步迷惑了接诊医生,并未行穿刺病理学检查,遂导致误诊。
3.7防范误诊措施 ①加强对GCT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不规则骨、不典型部位GCT。②仔细全面询问病史,拓展诊断思维,仔细鉴别诊断。③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者应及时完善CT、MRI,甚至穿刺病理学检查。④全面分析病情,勿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影响临床诊断。⑤对病程较长、症状较轻者即使病灶内出现钙化点,也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情,不要轻易排除GCT诊断[18]。
综上所述,GCT发病率较低,早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未及时进一步检查,术前极易误诊。加强对GCT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仔细鉴别诊断,及时行CT、MRI及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提高本病的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