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2021-12-04蓝民华张艳霞周朝兵许世超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科技专业

蓝民华,张艳霞,周朝兵,许世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应用型高校面向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调突出其应用性[1]。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制定其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调研地方需求,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教学实践,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为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各高校对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以及时适应社会的需求。汽车服务工程是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新设的本科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需求,立足于实际,提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3]。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4],并通过阶段性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意义。

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全过程为载体,关心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包括个人基本素养、工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构建的培养[5]。结合服务地方需求和学校实际,构建汽车服务工程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如图1 所示。根据学生的潜力和学习意愿,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置适合不同培养目标的专门课程;组建以学校教师为主,协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的专业教学团队;围绕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通过引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修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识课程教育占总学分的24.6%,专业课程教育占总学分的44.4%,综合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31%。在培养方案建设过程中,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学时,满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知识需求。

图1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1.1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抓好基础教学工作

汽车服务工程是学校新设的本科专业,与成熟的专业相比,其专业教师的储备严重不足,对此采用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引进优秀兼职教师,通过聘请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我校定期进行指导;二是培训青年教师,一些新教师刚刚研究生毕业,缺乏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经验,利用假期或者集中时间脱产,派遣到企业第一线,跟随拥有的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升教师实践经验,从而反哺教学。此外,通过加强基础教学课程和开展业余活动,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1.2 优化专业课程建设,设置特色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构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专任教师队伍的广泛研究,细化课程内容,整合相关课程,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并在基本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特色课程模块,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地区汽车行业特点形成特色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和教师科研课题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从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优秀科技人员作为企业顾问,通过学术报告、课程设计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1.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创新教学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生产实践基地,深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拓宽其行业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目前,学院与广西来宾品冠贸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来宾亚冠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来宾市华元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恒达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同时,创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企业学科和校内指导教师协同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具体实施与阶段性成果

2.1 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

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的培养方向,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和潜力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为不同意愿的学生分配相应导师,有研究生志向的学生可以被允许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理论水平和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希望直接就业的学生可以参加注重工程技能实践、创新和合作能力培养的学术竞赛、科技开发项目。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探索、实践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2.2 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学校依托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成功建立了的实验教学场所“汽车工程基础实训中心”,除了供给学生的日常教学需求,在课余和假期开放,以满足学生的多种探究活动。倡导积极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设置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向启发式、讨论方向转变,营造鼓励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氛围。

2.3 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3 年的人才培养实践,学生的学习情况令人满意,学习风貌较好,成绩显著进步。通过抽样调研,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再是刚入学时的抽象,变得具体而深入。学生通过实践扎实了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意愿,设置专项实践课程模块,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学生在学术指导教师、学科指导教师和校外学术指导教师的合作指导下,积极参与定向项目调研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科阶段的学生成功申请了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了全校的平均水平,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都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3 结语

通过本科阶段的校内外教育,重点培养人文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稳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与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潜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通过阶段性的培养成果,证明了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应用型科技专业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部分专业介绍
科技助我来看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