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动员、社区学习与应急治理*
——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响应范式与实践逻辑
2021-12-04梁世杰
陈 潭 梁世杰
社区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政权能够到达的末梢地带,是地方应急治理的前沿阵地。社区治理是围绕社区场域而开展的空间治理,是可以因网格切割而管理的微观治理,是国家治理层级和链条中的末梢治理。社区应急治理是针对社区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而开展的非常态治理,是一种包含组织动员、社区学习和全员参与的运动式治理。从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实践经验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社区应急治理呈现新时代的新场景和新范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是指在对传染病、恶性疾病的突发与蔓延开展预警、预防、监测、应对和制度学习时,形成的以政府为主导,各机构组织协调配合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协同共治过程和健康服务供给机制。(1)陈潭、王鹏:《大数据驱动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智慧表征与实践图景》,《电子政务》2021年第6期。众所周知,社区不仅是居民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防止疫病传播和扩散的前沿地带,同时还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薄弱环节。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流动性的显著增加,疫情传播与扩散的不可控性也明显增加,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加大。在常规的社区治理资源相对有限和治理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超负荷危机,社区如何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呢?
我们知道,在社区治理常态化进程中,伴随着既有风险与突发危机及新兴风险的叠加,很容易形成公共卫生危机的多维风险类型。(2)范慧:《公共卫生危机下社区治理的风险透视及规避逻辑》,《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4期。由于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的不规则性及其衍生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不得不将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能力与水平视为重要议题,同时要求把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过程抓得严严实实、井井有条。这是因为,基层社区作为重大疫情防控第一线,担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堡垒功用,探索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既因应治理重心下沉、预防关口前移的客观趋势,又能够更好地提升和激活社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3)曹海军、梁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控”之道——现实困境、逻辑理路和治理策略》,《理论探讨》2020年第3期。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就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质就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好某种大事,关键是对人的动员和组织。(4)张金荣、彭萧:《集中力量办大事何以可能:一个组织社会学的解释框架》,《学术研究》2020年第12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社会沿用并充分利用了这一传统的制度优势。在将多重组织资源嵌入社区公共卫生治理过程中,通过深度挖掘、整合和动员社区主体的整体力量,使得社区走出公共卫生治理困境成为可能。但是,如果社区治理的主体与客体缺乏相关的疫情知识,极有可能削弱社区借助组织动员缓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效率。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学习,让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疫情动态、抗疫知识以及规范自身的公共行为尤为关键。
毫无疑问,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动员与社区学习,有助于减少社区公共卫生治理中治理资源有限和治理能力不足的影响,进而增进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绩效。但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的高传染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在实施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中,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接触概率,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展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以获得最大的防疫成效。于是,信息通信技术(ICT)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成熟运用,不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甚至可以进一步激发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潜力。从既有的抗疫经验来看,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开展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可以快速传播疫情信息、有效锁定病例、阻止谣言扩散、落实群防群控直至阻隔病毒传染,信息通信技术成为社区公共卫生治理中开展预警预防、应急处置、善后救治的终端装备,以及实现信息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推手。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的疫情动态传播模型,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开展针对性应急动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响应,促使社区学习更具弹性和人性、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条件下,有效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效果。
二、致力密集式宣传效应下的社区应急动员
在社区应急治理中,组织动员是社区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或社会组织为使政策议程、活动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以及群众的支持而动用一定的公共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一个过程。(5)陈潭:《政策动员、政策认同与信任政治——以中国人事档案制度的推行为考察对象》,《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密集式宣传和即时性动员是最大化减少危机的明智之举。应急动员是指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通过信息裂变式传播,高效调动公共资源,从而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以期解决突发的重大公共风险的策略与过程。由于信息是整个动员体系的血脉,(6)汪卫华:《群众动员与动员式治理——理解中国国家治理风格的新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因而,应急动员的反应速度非常依赖信息的及时性和精准性。通过密集式宣传,打通各种信息传输渠道,频繁并有指向地进行覆盖式宣传,增强了应急动员的可达性。因此,全方位、地毯式宣传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即时性,也致力应急动员由被动方式向主动方式的转变。与传统分散式宣传相比,密集式宣传能在旦夕之间做到社区疫情信息共享,保障疫情信息的时效性,实现信息指向集中化和信息共享高效化。密集式宣传的优势在于能够紧随疫情动态发展的步伐,使疫情防控动员更迅速、更有序、更有力,从而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工作常态化和低成本化。从组织动员的手段、形式、方式和策略来看,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动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见图1):
图1 社区应急治理中的组织动员
第一,制度化动员。制度化动员是一种科学、规范、有序的群众风险防控策略,能在紧急情况下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具有强大的调配能力与组织能力。运用规范化的方式应对和化解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制度化动员规范了社区居民参与解决公共危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应急资源由零散化走向集中化、应急过程从失序化走向有序化。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且隐蔽性极高,其引发的肺炎疫情呈现瞬时点缀式、集聚性暴发的特点。因此,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预防与防控,采取制度化动员显得尤为迫切。作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社区专员、干部、党员、医护人员、民警等,依据上级命令第一时间参与疫情攻坚战,采取“入网入格入家庭”的地毯式摸排,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且不断积累防疫抗疫经验。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动志愿者有组织地参与协助防疫抗疫,有效化解了应急动员阶段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由此可见,在制度化动员的实践话语下,社区专业力量与志愿者团队的关系经历了从疏远向紧密的转换,合作过程也由失序状态向井然有序状态转变,并在此基础上,社区空间建立了社区专业力量与志愿者双动员双联动的疫情防控体系,有助于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迈向组织化、专业化、秩序化和科学化。
第二,平台化动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依循数据的平台化收集、传输和管理,是掌握人员流动和控制疫病扩散的重要举措。在过往的社区公共卫生危机防控阶段,存在着信息分布零散、传输延时、流动不畅等问题,过去的笔墨登记、人工翻阅和人工统计的方式过程繁琐、工作量大且缺乏准确性,对居民的生活需求、病例的空间分布不能及时掌握,进而降低了社区门诊、志愿团队以及社会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响应速度。然而,依靠信息技术的平台化动员,不但能记录、监测人员的流动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有效联结不同的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危机做出预警和防范,确保他们在公共危机中的生命健康,推动了社区应急治理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荔湾区利用互联网平台,组建了区-街道-社区-楼栋的ABCD四级微信交流群,疫情防控由A级指示牵头,逐渐构建了从A级到D级楼长牵头社区居民全员参与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格局,由此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联动机制。(7)吴多、董业衡:《近三千个微信群拉起社区防控网》,《广州日报》2020年3月12日。通过平台化动员,荔湾区建立了近3000个四级微信工作群,上层收集、分析基层上报的信息并传达指令、部署行动,畅通了疫情信息的双向传播,推动了协同联动防疫抗疫局面的形成。此外,借助在线教育网络系统平台,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高校组织动员千万学子在线学习传染病知识、新冠肺炎病毒特点和自我保护方法。可见,平台化动员通过信息互享和跨时空互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动员阵地,破解了信息闭塞形成封闭环路的难题,创新了组织动员的方式和方法,有效提升了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效能。
第三,网格化动员。网格管理是落实社区精细服务的人力支撑,网格员是实现“绣花服务”式社区服务技术的行为主体。网格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是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常见模式。这种模式将管理人员嵌入社区划分的一个个网格之中,探寻和收集网格内的问题,并把问题传递给上级,以谋求多部门协同解决。(8)孙柏瑛、于扬铭:《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阶段,网格化动员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掌握社区空间内外第一手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组织动员的碎片化、低效化和抗疫责任的模糊化。为了遏制感染性更强、传播更易的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毒株疫情在广州蔓延,番禺区洛浦街道在收到辖区内南浦岛的病例信息后,第一时间开展疫情网格应急动员,发动基层人员封锁各条出岛道路和高速路口的出入口,设置检测点对岛内全体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对居家出行不便的住户,网格员记录备案,然后再与楼长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进行核酸检测,排除疑似人员。可见,网格化动员形成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通过联合网格进行入户调查排查,将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人员送至集中隔离点,实现“早巡查、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从而牢牢把守了第一道防线。
第四,形象化动员。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形象化动员是通过艺术作品等多种展现形式,向居民传递各种应急宣传信息和防疫抗疫知识,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对居民进行集体性应急动员,从而激励居民参与应急治理工作和其他社区实践活动。形象化动员的表现形式有舞蹈、歌曲、绘画、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创作通俗易懂的作品,歌颂一线防疫抗疫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有助于弘扬防疫抗疫精神,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和凝聚社会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量文艺工作者踊跃投身防疫抗疫主题创作,一些艺术团体通过书法和剪纸文艺作品创作,展现医务人员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时代英雄的抗疫事迹,获得社区居民的热烈响应。可以看到,通过艺术作品等形象化动员的强大驱动力,凝聚了社区的共同价值和情感共识,消除了防疫抗疫过程中的冷漠、猜疑和冲突。(9)刘佳:《“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全民动员和治理成长》,《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通过电视广告、新闻、互联网点播平台和无线电台,在密集推送防疫广告、防疫标语、抗疫事迹和礼赞社区抗疫一线人员的同时,也增强了普通社区居民的信心与决心。社区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能传播防疫抗疫知识,而且还能鼓舞斗志和温暖心灵。广州番禺石碁镇将抗疫标语与本地方言融合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疫情预防提示音频,通过大喇叭交替播放,全面覆盖社区人群,既能有效缓解社区的紧张气氛,又能高效发挥群防群治的显著作用。由此可见,形象化动员不但丰富了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应急知识,而且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精神食粮,不仅能够唤起社区居民情感上的共鸣、共振和共响,也增强了社区疫情防控中组织动员的直观性、创造性和艺术性。
三、寻求最大化安全状态下的社区应急学习
社区学习是一个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相互交融的学习过程。社区学习的目的在于促进社区居民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防护技能和应用方法,训练社区居民在各种常态与非常态情境下的基本应急能力,从而有利于开展全民动员并实现社区安全最大化。面对各种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和不可避免的公共危机和社会风险,多维度的社区学习能够最大化地释放社区力量。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直接学习或间接学习,内化他人经验能够调适自身的行为反射。因此,通过规范化引导社区居民对风险知识的学习、涉疫信息的接触和科学防疫的践行,可以构筑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屏障。由于面对复杂且快速变迁的客观存在,人们认知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加之风险和危机的潜在性、不可预知性或难以预测性、临界突变性,因此,加强社区安全应急学习能够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及时掌握疫情动向、学习防疫知识、落实防疫抗疫行动。从社区应急学习的方式、空间、工具、策略等方面来看,社区应急学习主要包括组织化学习、家庭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见图2)。
图2 社区应急治理中的社区学习
第一,组织化学习。组织化学习是通过系统性动员居民聚焦当前的风险事件,并依据一定标准引导其全面学习风险应对知识的过程。组织化学习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有序传输和集中获取。在目标和利益取向一致的情况下,组织化学习有助于强化知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使得正式的知识体系和行为标准内化为社区居民正式或非正式的行动。而且,有组织、有纪律且有指标的学习方式,能够为高效化组织学习过程提供新思路。武汉江汉区万松街道举办防疫知识趣味活动就比较典型。通过“你讲我夸”“民族服饰竞猜”“防疫知识问答”等游戏互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贯彻了科学抗击疫情的知识,坚定了社区同心抗击疫情的决心。另一方面,万松街道通过有组织学习身边人的抗疫故事,有助于社区居民协同抗疫,并扎实做好与疫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此外,通过组织开展疫情专题活动讲座,能够提高社区居民个体学习的专注度,能够团结社区力量,共同阻击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当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能够促进社区及周边疫情资讯和实用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分享,提高社区全民防疫的风险意识,帮助居民廓清安全活动边界,充实居民防疫知识储备。(10)郭剑鸣、向科衡:《新冠肺炎社区防疫体系复盘:问题梳理与改进路径——基于社区互动仪式链的深度访谈》,《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5期。
第二,家庭化学习。“家”既是阻断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堡垒,也是其扩散的温床之一。也就是说,“家”虽然对任何人都有根本的重要性,但在这次疫情暴发期,其地位又得到了增强。(11)肖瑛、申小翠:《以家庭为基石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治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由于家庭是个体生活生存的避风港,因而家庭化学习是社区应急学习的主要场合。通过以家庭为学习单元,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并围绕疫情开展防疫知识教育,形成全员式家庭防疫生态的最原始端口。在家庭中,家长利用居家隔离的机会,能够给孩子分享疫情资讯,解答孩子关于疫情的有关问题,教会孩子正确辨别疫情信息,在亲子互动中调适孩子的恐慌和紧张情绪。(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年第2期。在整个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虽然封闭的居家隔离措施使得家庭接收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受限,但却有利于抵御病毒的侵袭,防止疫病进一步蔓延和扩散,而且“居家”的有限空间也为知识的集中传输和高效内化提供了机会和场合。当然,由于老年人、残疾人接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巧的周期较长,因而,在开展家庭化学习之时,弱势群体便成为家庭化学习的首要对象。由于社区是由每家每户构建的生态系统,因而通过家庭式学习,能够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学习效应。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家庭参评活动,学习宣传“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调动广大家庭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育了一批讲文明、讲卫生和讲科学的模范家庭。由此可见,家庭化学习成为家庭成员共享价值信念、分享学习心得和践行科学行为的一次生动实践,有助于培育家庭美德和社区美德,构建以家庭为主体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多元格局。
第三,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进程催生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灵活性与变通性,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使得学习的行为与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新兴技术赋能大规模社区应急学习成为可能。面对因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封闭式隔离措施,社区居民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社交软件和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等新媒体,开展数字化学习,成为获取有关病例信息、疫情态势的主要方式。在微信“看一看”里,能知晓国内外疫情态势的进展情况。不仅如此,新兴社交软件还为社区居民了解疫情态势变化和习得防疫技巧提供了便利,居家长者逐渐学会通过各类APP获得各种新闻推送,以及通过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掌握当地的防疫新规和居家防疫小妙招,这种高效、精准的数字化学习效果远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为显著。可见,数字化学习丰富了输送知识的形态与过程,而且易于改变猎取知识的方式,在大幅提高社区防疫效率和高效转化抗疫成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因线下学习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有利于最大化地保障社区安全。
第四,个性化学习。由于疫情风险系数高、防控难度大,因而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学习也经常采取弹性、多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这种多元的个性化学习,是针对不同风险种类、不同类型居民的一种适应性学习和灵活性学习,也是针对不同居民特点而教授个性化知识和技巧的一种多样化学习。我们知道,社区是一个由互不相同的个体组成的集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传播疫情知识和技巧时要分门别类,针对不同个体开设开放、灵活、多样、个性的学习形式和内容,以增强知识和技巧的普惠性、渗透性、扩散性。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社区开展个性化学习,能够提高一般性群体防疫抗疫的知识修养和防护能力,能够促进特殊群体获得特殊防护知识和技能,能够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功效的直接转化,进而增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韧性与弹性。个性化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形式的丰富性和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很多地方的社区组织特别关注老年人的防护问题。我们在广州黄埔区永和街道调查时看到,社区组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传播和学习,对于“低龄”长者多采用电话、微信以及公告栏等方式,对于“中龄”长者多动员家庭、朋友、亲属对其进行知识普及,对于“高龄”长者则通过工作人员“面对面”的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推动长者进行防疫知识普及学习。此外,多个社区还在“智慧平台”开展“科学防疫、有奖竞猜”等系列活动。可见,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能够迎合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也能基本贴近其知识接受能力的范围,映射出社区组织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的人性关怀,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学习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与动机,有助于强化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意愿与能力,有助于调动全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面向数字技术驱动的社区应急治理图景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表现出多变、易变和临变的特征,如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社区疫情防控意识、提升防控技巧,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新技术建构疫情信息、知识传播模型和动员平台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将病例情况、疫情态势信息及时公布共享,避免因谣言而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运用新技术赋能组织动员、社区学习和防疫抗疫工作,能够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末梢化。我们看到,从应急治理的覆盖面、历时性和参与度来说,面向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实践图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见图3):
图3 新技术驱动的社区应急治理
第一,全面治理。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在全面做好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决策部署基础上,能够依靠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防疫工作机制,社区组织能够做到坚守各自岗位、各负其责,能够具体落实各项防控举措,从而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循数治理、精细治理和智能治理,继而推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走向全面治理。社区组织依托互联网平台,向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传达上级组织关于疫情防控的精神与要求,能够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情况主动出击,动态摸排疫区返乡人员、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和有限空间内切断病毒传播链。而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填表、送表以及“非面对面式”疫情信息和科普知识传播,不仅有助于隔离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还有利于居民防疫意识与能力的增强,进而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治理迈向全面治理。
第二,全程治理。运用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决策、规划、控制和执行,能够做实做细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能够完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全过程任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无接触式”测温、健康码查验、GPS轨迹成像和人脸识别精准排查,有助于推进社区疫情防控战线的端口前移。同时,运用新技术能够实施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检查和人口流动的动态监督。在精细划分的网格中,警员、医师、社区工作者组成的“三人小组”,通过入户调查、入户关怀以及入户援助等形式,可以依照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制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报表,可以利用电表数字以及电荷量的大小,通过电网数据进行比对,判断社区人口总体的流量变化,可以根据疫前、疫中、疫后的数据变化,进行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全过程的科学动态评估。毫无疑问,社区疫情防控的数字化转型与网格化推进,是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走向全程治理,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第三,全员治理。全面落实并推进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群策群力,是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全员治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基层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驻区工作人员应结合社区的人口结构与数量分布特点,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园区内的各方力量,使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成为抗击疫情的“活力体”,成为防疫抗疫战线的“助力器”。只有全社区居民携起手来,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才能圆满完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智慧社区”小程序,开展抗疫知识与技能的宣讲和传播,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获得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我们知道,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是一场全民行动和全民运动,任何社区居民都是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中坚力量。在开展全民防控的过程中,社区公共卫生治理工作需要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将密切联系群众、有序动员群众、广泛团结群众作为推进全民防控和全员治理的方针,才能真正实现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群防群治。
结 语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基层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协调。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末梢治理在实现地方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能力的挑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对保障和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增强社区系统化响应以及完善地方治理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数字技术赋能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构成了中国特色社区公共卫生治理的应急响应方式,对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不言而喻,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是一种典型的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治理对于开展应急调处、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冲突、调和利益分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通过制度化、平台化、网格化和形象化组织动员以及组织化、家庭化、数字化和个性化全民学习,充分显示了运动式治理的“功效”和“疗效”,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比较优势,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高效模式。然而,我们也无法回避社区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不足:第一,无论是大规模的组织动员,还是全面化的社区学习,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社区应急治理仍然是瞬发的“一次性”行动,仅仅是作为社区常规治理的一种补充;第二,数据共享孤岛化、职责权力模糊和资源分布零散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组织动员和社区学习存在成本高、收效低、见效慢的情形;第三,政治和行政的力量需要更多依靠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和激励参与等方式,提升集体行动能力,而不是包办公共事务和替代社会主体。(13)容志、秦浩:《再组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整体网格”的运行逻辑及其启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尽管如此,组织化动员和全景式学习对于保障和促进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增强社区的系统化响应以及健全地方治理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案例效应和示范作用。
随着全数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加速转型,推进社区应急响应系统不断走向现代化。在新兴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突破了物理空间的禁锢,不断赋能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走向跨边界、广覆盖和深延展的全面治理、全程治理和全员治理,不断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由非常态化向常态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