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老人文化养老问题研究
2021-12-03刘若兰
摘要:在老龄化趋势日趋加剧、城市社区老人文化需求日益凸显、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一定困境的背景下,“文化养老”一经提出就受到较多关注。同时,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获得较大发展,社会工作者有序进入社区,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尚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探索城市社区文化养老问题以期为文化养老提供一个新的解析框架,增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社会工作
一、研究背景
根据2021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5%,同2010年相比,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一直在不断加剧,我国将持续面临养老压力,而且老龄化的趋势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变,因此我国的养老事业任重而道远。而且城市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201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的老年文化建设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文化氛围不浓;公共文化设施为老人服务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满足不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随着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社区老人;除此之外,在城市社区中,家庭结构日益简单化及社会孝道文化的淡薄,都导致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凸显。
二、社区文化养老现状分析
(一)老人需求日益多样性,自我精神供养相对不足
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正在变化升级,而自我养老在精神供养方面却显示出一定的不足。自我养老是指在整個养老阶段,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在经济和生活上不依赖子女,自我实现精神上的满足。但是这种自我养老的模式需要老人有充足的养老资源,其中包括充足的经济、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这些都需要老人在以往的生活中进行积累储备。然而社区老人虽然在经济上不依赖子女,但是在精神上的供养不足。
(二)家庭结构日渐小型化,家庭精神慰藉功能削弱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也就是由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一块生活的家庭成员去承担对老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以及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和责任。家庭是老年人受到照顾的直接来源,尤其是身体欠佳的老年人,照料责任就落在了家庭成员身上。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因为子女的减少,赡养的任务加重,年轻夫妻无暇顾及老人的需求,而且在家庭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小轻老”的现象,因此家庭的精神慰藉功能大大削弱。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问题
(一)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社区文化养老应将社区内所有老年群体包括在内,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老年群体提高自我养老能力,然而无论是社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服务对象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极其不利于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建立。
(二)缺乏专业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团队
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建立需要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团队作为保障,文化养老活动的效果需要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团队来维持,另外,社区的文化养老是一个长期工程,因此社区的文化养老需要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团队。然而,社工队伍不稳定性,缺乏专业性,结构不合理性、志愿者的随机性以及社工与工作站之间的行政关系等因素的存在,造成社区至今尚未建立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团队。
(三)社区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
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活动的开展需要资源进行支撑,然而在介入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实务中,在人力资源的整合上,既缺乏对志愿者团体的组织、管理,又缺少与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的联系,也缺乏与社区工作站之间的沟通,使得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利用程度不够,因此大大降低社区文化养老活动的服务效果。
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建议
(一)扩大社区文化养老受众群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文化养老出现受众群体存在一定局限的情况,扩大社区文化养老受众群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在思想上,工作人员要重视城市社区所有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城市社区的老年人曾经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无论其退休前的工作性质如何,都应该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我们要端正文化养老思想,并不只是高知分子才会有文化养老需求,普通职工退休后也有此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社区老人有不同的文化养老需求,因此应把社区所有老人都纳入到文化养老活动当中。其次是在文化养老的宣传上,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最后是在活动的设计上,文化养老活动要多样性、综合性,尽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二)构建专业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团队
专业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三个方面。第一,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到社区中,提供专业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这一点需要充足的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和储备以及为其提供良好的待遇、晋升渠道和社会地位等。为保证有足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到社区中提供文化养老服务,高校要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变以往的前期理论学习、后期实践实习,可以针对老龄化严重的社区,高校与社区联合培养,开展合作项目,以实务教育带动理论学习。第二,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建立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文化养老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在社区中,组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对志愿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训,同时,开展社区与高校、社工机构的通力合作,进行社区志愿者文化养老服务的培训,另外,要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预先制定标准,定期开展评优评先,以此激发志愿者对文化养老服务的热情。第三,加强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专业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除了加强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三)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发挥其专业优势
想在社区文化养老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就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提升:第一,思想上加强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教育,使其贯穿社工行业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始终。社工从业者必须在思想上认同专业伦理价值观,必须加强伦理价值观的教育。然而伦理价值观的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在校学习到的伦理价值观念存在许多伦理困境,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解决,因此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教育应贯穿社会工作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始终。第二,社会工作者拥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为老服务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知识外延和经验,是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科学有效的前提。首先,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掌握所服务群体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提供专业服务;其次,社会工作者对老年领域的相关政策要了解熟悉;最后,社工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外延和经验,比如一些基本的老人健康知识、老年心理学知识、社会行为知识等。
参考文献
[1]单忠献.“文化养老”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2):88-91.
[2]钱艺倩.新时代发展文化养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20(10):260-261.
[3]姚敏.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小组工作介入[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4]陈利利.农村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5):23-26.
[5]杨浩.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8.
[6]赵娜.山西省农村“空巢老人”文化养老的——社区支持及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若兰、女、湖南、汉、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