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3宋红丽刘前进安娟耿继彪董彬梁仁君

高教学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导论课程目标思政

宋红丽 刘前进 安娟 耿继彪 董彬 梁仁君

摘  要:地理学是影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与“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密切相关。为此文章以高校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科学导论为例,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出“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即“培养目标确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素材匹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并基于该建设方法,进行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并构建了思政体系,以期实现思政元素与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地理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目标达成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4-0112-05

Abstract: Geography is one of the basic disciplines that affec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has clos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green development, "pollution control battle". Therefore, we selected "Geographical Science Introductio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construct "Five-in-O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included "Course objectives establish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stablish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 matching-Instructional design-Teaching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Based on this method, we explored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and construc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orm the synergy between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geographical sc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 degree of course objectives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之后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为此,开展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所在。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者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思维方式,是在不改变专业课程本来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目前,高校各门课程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1-3]。其中,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圈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由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体系[4]。地理学是影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与“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密切联系[5]。因此对地理类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其有很強的德育素质。为了提高地理类专业毕业学生的德育素质,对地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为此本文以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科学导论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程思政体系建立

地理科学导论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修先导性基础课程,此课程有助于大一新生入学之后对地理学的全貌、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个总体了解。本课程侧重于“引导”和“导入”,着重于深入地理科学研究之前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准备工作,即着重分析或梳理有关地理科学自身的若干问题,以更加自觉地学习各部门地理知识,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未来自身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可见,地理科学导论作为地理学科学专业学生的先导课程,有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具备地理科学核心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地理人才的第一课。为此依据本课程的特点,探索了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五位一体”的建设方法(图1),即“培养目标确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素材匹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此5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一)培养目标确立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课程目标。依据临沂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070501)(2021版)培养方案,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支撑毕业3.5(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的地位和作用)、毕业要求4.5(掌握其他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发展概况)及毕业要求7.1(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让中学生了解地理的发展过程、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课程设定4个课程目标,分别为:课程目标1:了解地理科学的学科地位以及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地理科学对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课程目标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学科性质、方法论、科学实践意义等,为地理专业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并指导后续专业学习;课程目标3:把握地理科学的发展脉络、学科前沿,用最新知识武装头脑,培养环境和空间两个视角观察人地关系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课程目标4: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表现出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成效;能够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此课程目标设定过程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目标。

(二)思政元素挖掘

深入剖析课程每个章節的知识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元素库,地理科学导论课程部分课程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三)思政素材匹配

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中不是被动的注入、移植,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而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此选择合适的思政素材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素材既要和知识点相对应又要体现思政目标。由此可见,思政素材应从知识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去寻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本课程秉承以上原则,针对章节内容和思政目标,选取思政素材,如表1所示。

(四)教学环节设计

以思政素材为牵引,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有效运用多媒体、课堂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垂直带性”为例进行阐述:

专业知识点:掌握垂直带性的形成机制;掌握气候、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垂直带性;理解垂直带性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思政素材: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思政目标:爱国情怀。

讲授过程:展示4月份山上山下自然景色对比图,给出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初步了解垂直带性并引入垂直带性的概念;针对“是否爬过泰山及其感受”为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垂直带性的温度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阐明垂直带性的形成机制;结合我国喜马拉雅山、泰山、庐山、长白山等典型山脉的气候、植被、降水等垂直带性,阐述气候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垂直带性,并分析上述典型山脉垂直带性的差异,明确我国幅员辽阔,类型多样,增强爱国情怀;以高原反应为切入点,明确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垂直带性;以具体实例讲解垂直带性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总结并布置课后探究:“你所去过的最高山?并说出它的垂直带性特征”,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将课堂中的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改进教学评价手段,将思政内容考核通过多元化手段进行评价,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剖析解读,将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反馈机制。为此本课程依据课程特点,优化学生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并注重考核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为此本课程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成绩。计算公式:学业成绩=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

其中,(1)期末考试成绩(占50%):采用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加学生对地理科学学科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系统的把握,为以后地理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考题设计时融入生态文明、文化自信、新冠肺炎疫情、嫦娥五号等的相关思政元素。(2)平时成绩(占50%):由考勤成绩、笔记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为:平时成绩=[考勤成绩×10%+(作业1成绩×40%+作业2成绩×30%+作业3成绩×30%)×90%]×80%+笔记成绩×20%;平时作业3次,包括主观论述题和客观简答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作业内容的正确性、完成认真度及规范性给出评定成绩;笔记成绩:重点检查学生平时听课和记录状况。

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经过计算发现,课程目标1、2、3、4的达成度分别高达0.7260、0.8309、0.8771和0.8433(表2),表明学生对地理科学导论课程专业知识点到思政元素的掌握情况较好。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本课程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二、结束语

基于地理学课程的特点,运用课程思政“五位一体”的建设方法,从培养目标的确立,到思政元素挖掘,在从众多思政素材中选取与专业知识点契合的思政素材,再将思政素材巧妙的融入到教学环节,最后对专业知识点和思政目标进行评价,并指导改进后续教学工作。形成了即“培养目标确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素材匹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以期实现思政元素与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形成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虎,张学峰,邓增安,等.海洋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118-121

[2]张俊霞,李宏勇.高校政治学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以《政治学概论》课程改革为例[J].高教学刊,2020(30):77-79.

[3]时金娜,郝贠洪,李元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实践研究——以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0):99-100+104.

[4]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9-606.

[5]李权国,张弢,文力,等.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与德育价值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1):54-56.

[6]宋红丽,梁仁君,郁万妮,等.基于OBE的高校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及应用实例[J].高教学刊,2020(28):135-138+142.

猜你喜欢

导论课程目标思政
走向学科育人
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A Study of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