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焕庭: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南海

2021-12-03李雷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南海办公室

李雷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献给党!”这是科学家赵焕庭1956年在中山大学入党时,入党志愿书中的誓言。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南海问题。因为贡献卓越,赵焕庭在77岁和78岁高龄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84岁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阴差阳错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

赵焕庭幼年时经历了国家羸弱、人民遭殃的痛苦时期,深知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55年赵焕庭高中毕业,此时国家正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听老师说国家急需地质勘测工程师,就报考了中山大学的自然地理学专业,立志科学报国。大学毕业后,赵焕庭因为成绩优秀留校当助教,此后派往南京大学进修地理、外语等学科。他原本希望像詹天佑一样为国建造铁路,却阴差阳错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

1973年,因为有地质地貌学的基础,赵焕庭来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质室海岸组工作,从事海岸港湾港口航道的工程泥沙回淤调查研究及珊瑚礁、红树林的研究。

1974年,赵焕庭参与了历时5年的黄埔港通海航道分段调查研究,为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打开了港口的门户。赵焕庭还组织和参与考察了南海诸岛的珊瑚礁,全面发展我国珊瑚礁地质研究,建立了我国第四纪珊瑚礁地质研究的典型剖面,开拓了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

1989年到1999年期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成员,先后5次深入南沙群岛做岛礁的基础科研勘测。

赵焕庭对当时的现场勘测记忆犹新:早饭后携带仪器设备背上干粮和饮用水,离开母船换乘摩托艇或救生艇登礁,调查实测至夕阳西下时才回母船;有次登礁坐艇,差点儿被浪击翻,失足落水;还在多个礁上见过触礁残存的渔船……

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每一个队员都精神饱满、乐观向上。一身红色运动服、一顶白色草帽,在浩渺的中国南海海域,登岛礁、测水道、钻探井……得益于扎实调研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赵焕庭等科研人员对南海岛礁的自然发生和演变机理形成了深刻认识,而相关成果已被广泛应用到临海石油化工基地、核电站、港口等建设中。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让“科学的春天”润泽了神州大地。1980年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的“实验3”号交给南海所。“实验3”当时是先进的综合海洋调查船,能适应多种海上科考项目需求。“如今我们看到黄埔港航道十几万吨的船都能进来,而过去只能进7000吨的船,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前期的工作。”

1978年,赵焕庭参与的“华南港口航道工程水文泥沙回淤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金奖。他前往北京参会,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看到祖国因我们的研究成果变得更好,我为此感到自豪。”赵焕庭回忆道。

退休后迎来科研成果的“井喷期”

赵焕庭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50岁时他卸下行政领导职务,专心从事南海勘测和研究。而在2003年退休后,更迎来了他科研成果的“井喷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赵焕庭保留着一间办公室。若非有电脑、空调等现代家电,进入这间办公室的人会感觉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因为这里有老式的木质办公桌椅、绿铁皮的资料柜、发黄的科研资料……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赵焕庭工作了几十年。他喜欢如此有“年代感”的办公室,这样,他的科研热情才依旧不变,而搞科研正是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办公室斑驳的墙上贴着赵焕庭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凌晨4点多到早上7点,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6点,晚上8点半到10点半……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周末。这样的工作节奏,赵焕庭已经坚持了近20年。

“退休前,一天上两段班;退休后,一天上四段班。”赵焕庭说,退休前白天不停有事情找上门来,退了休才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一直想干而没有时间干的事情。

赵焕庭身材挺拔、高大,一头白发更显精神矍铄,只是略有些缓慢的步伐露出了岁月的痕迹。每天凌晨,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院子里,一片安静。赵焕庭走出家门,沿着院子里的胡同,穿过小操场,来到研究所的实验大楼。刷卡开门、坐电梯上4楼、打开楼道电灯,走向最里面的办公室……

偌大的实验大楼,赵焕庭总是第一个到达。走进办公室,开灯、开电脑,查看邮件,开始一天的工作。“早上起床就先来办公室工作2个小时,再回家吃早饭。”他开玩笑说,虽然不是实验大楼里最晚下班的,但绝对是每天来上班的“一哥”。

“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辈子,这期间也出了些成果,特别是退休后,竟然有14项分别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的科技成果奖。算是可以给国家‘交代、交差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身體好,还能够不断吸收新的东西,还可以参与做一些事情。”赵焕庭表示。

这些事情包括为相关工程建设做咨询、出差做学术报告、评议、写书等。他在专著中对南海岛礁地形、地貌、地质、地理、海洋环境、工程地质的论述,极大推进了南海岛礁建设。

他电脑上的数百页的书稿文档上充满了红色的修改印记。工作量很大,他会坚持下去。“写书既可以总结此前的科研成果,又可以不断让后人去参考和检验,由后面的人去修正发展,很有意义。所以感觉时间很宝贵,一点也不舍得浪费。”赵焕庭说。

抓紧一切时间多做贡献

2019年9月,赵焕庭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备受鼓舞。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好《南海国土环境资源与开发》一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南海海域地形地貌、沉积规律、气象气候、自然资源的学术著作。“这几十年我们南海好多地方都去过,也研究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一辈子工作的总结,也能给下一代研究南海的人铺一块垫脚石。”赵焕庭说。

办公室里,同事们看到他的工作方式:由于口音不准,他不会使用拼音输入法,每写一个字都是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画”出来。受视力衰退的影响,对一些材料上的字,他需要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些还要敲到电脑上……就这样,赵焕庭硬是用3年时间完成了《南海国土环境资源与开发》的大部分内容,总计60多万字的书稿。

“我的工作速度可能比年轻人慢很多,但是工作效率绝不会降低,我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他说。这样的工作状态累吗?他说一点也不会累。“年纪大了不需要多少睡眠,工作很多,我要抓紧一切时间,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多做贡献。”正因为这份永不懈怠的初心和执着,“老骥伏枥”的赵焕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南海,献给党和国家。

耄耋之年为什么还这么拼?“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助于国家的建设,感到没有白白浪费自己这一生。”他说,“我有多年海上调查工作的经验,党和政府依然需要我,感觉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想做。”“退休后,年轻人要做什么研究,也会跟我商量怎么联合起来,每当这时,我就会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有时为了支持其他人的科研项目,赵焕庭还会加班工作到深夜。

对此,赵焕庭并不觉得辛苦,更不要求任何回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只是乐呵地表示,亲眼见证国家日益强大,科研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来。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南海办公室
南海明珠
办公室减肥日常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南海农民赤卫军
办公室迷惑日常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办公室搞笑日常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搞怪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