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里的人类学景观

2021-12-03李波

南风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考察团考古日记

李波

《快手人类学》

真实故事计划 编

台海出版社

2021年9月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没刷过短视频APP。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当代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正在通过短视频看到或者展示各自的生活。一个数据就足以彰显短视频在现代生活里的渗透程度,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观。

结合了学术与故事视角的《快手人类学》,正是聚焦于这一部即时更新的网络民族志。这本书非常好读,因为本书讲的全是普通人的许多故事,呈现了这个大千世界里千万种生活切面。可以说,这些用户足以代表中国最广大、最主流的人群。平台上记录的是个人的生活片段,同样也是互联网时代中的现实景观。

成千上万的人们分享视频,目的与意义不一而足,有的为了赚钱,有的为了缓解孤独,有的为了实现梦想,也有人做着一些匪夷所思、令人费解的事。

本书里,动人的普通人故事有很多。最令我动容的还是“西藏冒险王”王相军的故事。生前,他就被人们视为“白日梦想家”,在他不幸罹难之后,他身上那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光芒愈发带给人强烈的震撼。王相军在快手上拍摄上传了几百条视频,每一条都是弥足珍贵的冰川影像资料。在亿万年间从未被记录的一些冰川奇景,在今天不断消融终结的片段却出现在他的镜头里,这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2019年12月,他参加了当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个不会说英文的农民面对着全世界,号召大家一起关注冰川、关注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始终囿于经济压力的小镇青年,王相军的视频却展示了一种超越常人的理想追求。

每一个短视频的背后,牵连着一段段真实、鲜活的人生。有形形色色的女性劳动者出现在互联网上,比如想要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突然决定去骑马的33岁贵州女人,在卡车上承担着繁重工作与家务的“卡嫂”。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佟新认为,这些女性劳动者不再是由男人定义、观看和凝视的被动對象,她们是自我日常生活的主体,是生活意义的赋予者。

在传统族群归属依然解散、消逝的当下,短视频展示了渴望自由又害怕孤独的人们,基于职业、基于兴趣慢慢形成互联网上的“新型部落”。在横店筑梦的普通群演,在靠演死尸坚持谋生之外因为短视频也能拥有粉丝流量。迂回在主流视野边缘的传统渔民,成为了吸引大批都市人群的赶海部落。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赵旭东从海量快手视频中看到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民族志书写,指出这种“异”的“被看见”,是观看者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场景和事件的参与观察,是在虚拟真实之中的观看和自我理解。对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而言,如何处理这些上亿人提供的真实生活影像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它们值得人类学家们转换思路,构建一种新的书写范式。本书就展现了一种新的思考。

《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

刘衍淮 著

徐玉娟 等整理 / 朱玉麒 审校

商务印书馆

2021年8月

今年适逢仰韶文化发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0月18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河南仰韶村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秦始皇陵等100项发现入选。

近代中国的考古如国运一样经历过挫折。斯坦因、李希霍芬、科兹洛夫等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多次深入中国西部,开展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他们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考古成就,也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非常遗憾的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众多考古活动,一直没有中国人参与。直到1926年,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郝定出于为汉莎航空公司开辟航线的需要准备进入中国西北开展气象考察时,中国学术界群起抗议,最终组成了一支由中外团员平等参与的科学考察团—“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该考察团于次年5月开赴西北展开了为时八年的科考。

参加科考的中方团员第一批10人,第二批5人。随后二战开始,大多数人的成果并未出版,只有中方团长徐炳昶在鲁迅的催促下,出版了《徐旭生西游日记》。后来,袁复礼、黄文弼发表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日记。考察团中,有四名北大学生组成的气象组,一直没有考察实录公布。直到新近,考察团成员、北大气象生刘衍淮的日记《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出版,弥补了这个空缺。

刘衍淮的日记写在11册笔记本上,将近600页,35万字,记录了考察团1927年5月9日从北京出发到自己1930年4月19日抵达柏林留学期间的考察见闻,无一日间断,他用非凡的毅力和洞察有力的识见完成了惊人的记录。时过境迁,这本日记不独是研究我国气象学发端的史料,更是研究西北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珍贵资料。

《无字史记:基因里隐藏的祖先秘史》

波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9月

历来,考古和文献是追溯先人历史的主要手段,前者所耗人力物力巨大,时间线漫长,而后者更难以还原甲骨文出现之前的时代。千万年前,人类的事迹大多只能通过神话口耳相传,难辨真伪,越回溯过往,能够找到的史料就越少,就越难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然而,不少影响深远的事件都是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发生的,如古人类迁徙、农作、驯畜、冶金等生存活动历史,凤毛麟角的遗物,自然不能像文字那样将信息明确清晰地传递给后人。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甲骨文之前难以溯源确证的历史。《无字史记》就是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基因分析学为基准,对人类的进化史进行了新的论证。作者波音以提出问题为主线叙述形式,再从生物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重角度带领读者探寻答案。比如,为什么周口店直立人没能留下后代到今天?世界各地族群的人都与中国人有亲缘关系吗?非洲人是现代智人的祖先?

国人历来对祖先有种天然的崇敬之情,以其凝固族群,传承文化。而波音告诉读者,当生物科学介入一直以来被视为语言历史学科、考古学科的地盘,所呈现的并不是所谓降维打击,不是要对比、介入和否定,而是作为一扇窗口,一条指向性更精准明确的路,引领人类在历史变迁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这也成为此书最大的魅力之一:让基因生物学变成浪漫、诗意的引子,而非严肃考究的枯燥数据,加入到人类祖先进化与迁徙的漫长征途里来。

猜你喜欢

考察团考古日记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重庆涪陵榨菜产业迎来河南考察团
“和澳同游,麦向大洋洲”——和麦贺达考察团畅游澳大利亚
“上合”十二国文化商贸考察团专程考察奥飞
网印行业海外拓展之旅——美国SGIA展考察团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