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穿越津轻海峡,传递重要信号
2021-12-03杜朝平
杜朝平
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11月4日经菲律宾西部“民都洛海峡”转进南海中东部,是其自10月24日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参与“一级战备和大规模伤亡演习”后,再次现身南海,疑似在针对南沙群岛演练迂回包抄战术。
由于菲律宾与中国台湾之间的巴士海峡临近东沙群岛,自感巴士海峡安全系数不够高的美海军,近年来愈发重视菲律宾岛屿间的海峡通道,除了民都洛海峡,其航母也曾分别途经菲律宾东南部的苏里高海峡和北部的巴林塘海峡,进出南海。
同样是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附近,稍早前美国加拿大联手派出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以及中俄联合舰艇编队过航日本北海道以南的津轻海峡,这两件性质迥异的事几乎同时发生,也备受关注。
全球重要的海峡通道有许多,但每一类都有自身不同的法律地位和通航要求。任何航行自由都是有条件的,从来没有横冲直撞的自由。
南北过航的时间巧合
10月中旬,美加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和中俄军舰过航津轻海峡先后发生,时间上近乎巧合,难免引起联想。
先是在10月15日,美国“杜威”号导弹驱逐舰和加拿大“温尼伯”号导弹护卫舰,编队从南向北穿越台湾海峡。这是今年以来美舰第10次过航台湾海峡,也是近年来美国海军首次联手他国军舰共同穿越台湾海峡,拉帮结派、勾连挑衅、搅局滋事的意味相当明显。
今年9月以来,美国紧拉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亚等盟国,组成以美国“卡尔·文森”号和“里根”号航母、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及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为核心的多国舰艇编队,在从菲律宾海到南海的中国周边地带,举行一系列大规模联合演习。
加拿大“温尼伯”号导弹护卫舰,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喽啰。该舰9月13日从日本横须贺离港后,先后访问了韩国釜山和菲律宾马尼拉,10月初于菲律宾海参加了美英3艘航母领衔的多国海军演习,10月10日又在南海与澳大利亚海军举行联演,10月14日航行至台湾以南海域,次日上午便与美国“杜威”号组队穿航台湾海峡。
在此前后,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亦根据年度规划组织联合海上行动。10月14—17日,中俄海军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附近海域举行“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中俄双方以部分参演舰船为主体,共派出10艘舰艇、搭载6架舰载直升机,组成联合舰艇编队,横渡日本海,于10月18日穿越日本海与北太平洋的重要航道津轻海峡,随后沿日本列岛东侧于西太平洋巡航,22日穿越日本九州岛南部的咽喉要道大隅海峡进入东海。至10月23日中午,中俄海军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圆满结束,两国舰艇编队在东海东部海域举行分航仪式,各自踏上回国的航程。
两次过航事件前后脚发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也存在质的不同。美国宣称其军舰过航台湾海峡是维护所谓“航行自由”,直言关注台海局势,上至总统下至战区级、舰队级指挥官,都极力渲染台海危机,扬言要为台海冲突做好准备。这显然是有预谋的干预行动,也自然遭到中方的严厉驳斥。
与美国惹事不同,中俄国防部10月23日同时发表声明,宣示首次联合巡航是为了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还表示,巡航期间,联合编队严格遵守国际法有关规定,未进入其他国家领海;此次行动不针对第三方。日本则在承认中俄舰艇行动合法的同时,称“将尽最大努力,在日本周边海空域开展监视活动”。
两次行动的同与不同
无论是中俄军舰过航津轻海峡,还是美加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从国际法上讲都是在行使航行权,这是两次事件的最大公约数,但二者的不同则更加明显。
这是今年以来美舰第10次过航台湾海峡,也是近年来美国海军首次联手他国军舰共同穿越台湾海峡,拉帮结派、勾连挑衅、搅局滋事的意味相当明显。
台湾海峡长约245海里,宽85至105海里。除海峡北部的马祖稍远离台湾本岛外,海峡中的岛屿都靠近海岸,不管是采取正常基线还是直线基线,台湾海峡都不会完全被领海所覆盖,中间必然留下非领海航道。而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和南海(“地理”标准),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船舶通过(“使用量”标准),是一条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因此,只要遵守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外国舰船享有“无害通过”台湾海峡的自由。这是没有问题的。
津轻海峡的情况与台湾海峡有着本质区别。津轻海峡西通日本海,东接太平洋,长约70海里,其最窄处仅有约10海里宽。日本法定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如果根据这一规定,津轻海峡可以全部被划归为日本领海,但日本政府基于历史原因,将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对马海峡东水道、对马海峡西水道和大隅海峡等5个重要海峡的领海宽度,都定为距海岸3海里,因此上述海峡中间的水域就是公海,各国船只均可以自由通航。这也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问题是,两个海峡都可以通航,但何为“无害通过”?
撇开舰艇过航时本身的行动不谈,从更大的视角看,津轻海峡地区的局势高度稳定,两侧没有任何争端,更无对立的任何隐患。中俄军舰通过津轻海峡,完全符合国际法对“无害通过”的定义,虽然中俄与日本都有领土纠纷,但津轻海峡远离钓鱼岛和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等争议点,中俄军舰通过津轻海峡也没有展示对相关领土争议的针对性,过航后对当地安全形势不造成任何影响。事实也是如此,中俄军舰通过津轻海峡后,尽管日本国内一些激进分子叫嚣要采取什么措施等,但也极少有人将这一通过与钓鱼岛、南千岛群岛的事情联系起来。
美舰穿航台湾海峡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台湾海峡是当今世界政治和军事最紧张的地区之一,两岸长期处于分裂和反分裂的激烈斗争中,且局势随着美国的干预和介入日趋复杂。美国在政治上鼓动台湾当局分裂、军事上武装台湾的基础上,频繁派出舰艇过航台湾海峡,既是在炫耀武力、秀肌肉,也是悍然干涉中国内政、为“台独”势力撑腰。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联手加拿大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其性质之负面就不言而喻了。美舰每一次穿越台海,都伴随着美军政高官的发声助阵,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的政治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2020年,美舰共13次穿航台湾海峡,月均超过一次。拜登今年1月上台执政后,保持了这一频率。此举不仅使台海两岸处于紧张对峙中,也加剧了美军与解放军之间的相互敌意,任何误判或事故都可能导致擦枪走火,台海地区难有安全可言。
两相比较,谁是无害通过,谁在惹事生非,就显而易见了。
日本特例与中国维权
亚太地区的海峡通道有很多,除了上述海峡外,还有印尼群岛中的巽他海峡、龙目海峡,菲律宾群岛旁的巴拉巴克海峡、锡布图海峡等等,都位于重要的国际航线的咽喉之处。
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有足够宽度,中间是广阔的公海;马六甲海峡虽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的领海内,但由于它太重要了,不能只属于某个或某几个国家,被定位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印尼和菲律宾群岛内部的海峡有一定相似性,两国都希望用群岛水道制度来规范海峡的通航。这些海峡的情况,与津轻海峡、臺湾海峡都存在一定差异。
日本的海峡领海划分和国际船舶通航权是一个特例。日本于1977年制定《领海及毗连水域法》,将津轻等5个海峡中的一部分“领海”指定为用作公海之用的“特定海域”,各国船只可以无害通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日本追求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让步,方便别人的同时也方便自己。战后日本提出“海洋国家”战略,大力扩展全球经贸领域的影响力,坚持维护自由贸易,确保在国际交通要道上的商船、大型油轮的自由航行。这关乎日本立国和发展之本,是故,日本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就必须坚持“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化”主张。二是日本基于美国压力,为美军的核平台通行及核武器的转运等提供方便。
坊间有分析认为,日本缩小领海范围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主权,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在海峡所涉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的“过境通行权”,比“无害通过”更加广泛,如潜艇可以不用上浮、飞机可以自由飞越等。照此说来,因为日本在5个海峡中部,都留有非领海航道供外国舰机通行,这样日本就能对海峡沿岸3海里范围内的舰机通行进行有效限制,如要求潜艇上浮等。
今年8月底,中国海军四舰编队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专属经济区内活动,标志着美国在中国近海单方面开展“自由航行”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若仅从公约字面上分析,确有这种可能,但是否真能更好维权,以及日本的本意是否如此,都值得商榷。日本出台领海等规定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要知道从1973年起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才召开,直到1982年才谈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才生效)。日本不可能仅仅为了规避当时尚未成形的公约的某些规定,就先行束缚自己的手脚。
要说有预见性,中国在1958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明确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后,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12海里领海制度,这说明中国当初的决策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符合国际历史潮流。
除了日本,还有一个国家的情况比较特别—土耳其有一段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重要水道,它的领海宽度为6海里。这不是因为土耳其欲借此更好地维权,而是因为它与希腊存在着难以化解的海洋争端,本想划12海里领海,无奈只得妥协以6海里为界。
另一方面,缩小领海范围也可能与霸权的行使有关。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谈判领海宽度问题时,美英等西方大国一直坚持3海里领海,大部分中小国家都要求12、20海里甚至200海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海军实力。美国海军实力超强,其舰艇纵横世界大洋,当然希望领海越窄越好,在别人无法到达美国海岸的同时,它则可以在各国家门口随心所欲地航行,并开展各种非法军事行动;中小国家海军实力不济,只能寄希望于用公约赋予的权利来维护本国的海洋主张。
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无害通过”等设置了条件,但美国国会并未批准该公约,美国奉行驰名双标,动辄拿公约去约束别国,自己却是个例外。要向它维权,只能凭借实力。今年8月底,中国海军四舰编队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专属经济区内活动,标志着美国在中国近海单方面开展“自由航行”的时代正走向终结。中俄海军战略巡航编队“过航”津轻海峡也只是一种开始。笔者相信,中国海军利用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在远海开展航行自由行动的频次会逐步增加,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