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驱动下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2021-12-03谈力任志宽

广东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文/谈力 任志宽

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史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下,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应用存在难以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应用场景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创新基础设施、模拟的技术试验验证环境、广阔的产品应用新市场,并能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打破了传统的创新和成果转化路径,能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突破一些线性创新模式下成果应用瓶颈,推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逐渐受到科技界和经济界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应用场景对创新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结合广东的现实基础,提出场景驱动下广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应用场景对创新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应用场景是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弹性政策的复合载体。应用场景围绕真实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商业化运作给予前沿理论和技术研发所需的大量数据、产业资源,在商业化过程中倒逼理论创新和技术迭代,催生高成长性企业,带动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应用场景是在用户思维下融合了产品、服务、体验、空间的综合创新生态,越是技术超前、模式先进、前景不确定性领域,对应用场景的需求越迫切。场景驱动将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航标,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特别是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场景对创新模式的影响

1945年7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时任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的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向联邦政府提交了咨询报告《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著名的科技发展线性创新模式(见图1),即从基础研究到生产经营是单向线性的过程,并提出要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为二战后美国的前沿科学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方略。在线性创新模式下,实验室的新发明、新理念转化为产业需求必须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熟化、转化服务、市场应用的传统模式。

图1 布什的线性创新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或直接生产力的转化周期大大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渐模糊。基础研究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一些基础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技术开发,甚至能直接催生新产品和新产业,这种趋势在生命、信息、纳米、能源等高科技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有机化学等领域,基础研究成果甚至可以直接转化为商业产品,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信息、生命、材料、物质等基础研究的交叉融合,不仅能催生新的前沿理论,也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和变革性技术,并形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践证明,这种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完全割裂开来的线性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只能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其中一种类型,科技创新可从多维度开展(见图2)。

图2 非线性创新模式

在非线性创新模式下,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的来源有了更多的可能,可以源于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源于科研理论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场景驱动创新模式是非线性创新模式中的一种逆向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科技创新的下游环节和最终目标,也可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先导和驱动力,即可从场景应用出发,反向配置创新资源,由现实市场需求来引导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商业创新,形成完整的创新闭环(见图3)。

图3 场景驱动创新模式

(二)场景应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在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存在技术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障碍、转化流程繁琐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了成果转化的效率不高。在应用场景驱动下开展创新,可改变在线性创新模式下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固有流程,打破传统成果转化的局限,能推动供给与需求双向交融,大大缩短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距离。

从驱动力看,产业发展需求成为研发的出发点,从应用需求衍生出相关的理论创新需求、技术研发需求以及商业模式、管理服务等创新需求,从而引导各类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更加贴合成果转化的现实需要。从主体看,通过应用场景带动跨界合作及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衍生与汇聚,同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参与者,科学界、产业界、投资界、服务行业结合成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纽带,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从过程看,应用场景将创新环境直接从实验室移植到真实的市场环境,将创新过程镶嵌在市场验证过程中,以前沿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快速聚集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关键因素,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跨界融合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同步发展。

应用场景建设为新技术、新成果提供了市场化应用试点,试点成功后可以作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标杆。场景驱动创新模式,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连“无缝对接”的新模式,能够大大缩短前沿科技的产业化进程,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二、我国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的政策和实践

场景建设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兴起的。硅谷最早开始探索利用地形优势打造多种场景,以开展新技术实验,引领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场景建设在我国正在由初步尝试向逐步深化发展。

(一)政策层面

我国有关部委已将应用场景建设作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导向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抓手(见表1)。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兴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均明确提出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场景供给。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发布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重点领域,率先在具备条件的集群内试点建设一批应用场景,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加快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化。

表1 国家层面应用场景建设政策

(二)实践层面

当前,全国已有10个城市启动了场景建设工作。上海于2018年年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采取“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放场景,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已经开放了三批共41个场景,涉及制造、交通、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参与,形成240个解决方案。北京市于2020年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发布了两批共60个应用场景建设项目(见表2),围绕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线上教育等应用领域,推动北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VR/AR、数字成像、光影互动等领域新技术的市场应用和迭代升级,从而实现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的“十百千”发展目标。此外,南京、青岛、成都等地也在加快应用场景开发建设。

表2 北京市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三、广东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和应用场景建设探索

广东是全国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区域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配套、旺盛的市场需求,建有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活跃地区。近年来,广东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建设应用场景的良好基础。

一是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政策环境。广东积极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法规,探索开展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1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9〕1号)等法规政策文件,从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改革、支持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试点开展技术入股等方面提出举措,有效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二是完善技术转移市场建设。

广东积极培育建设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综合型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枢纽平台,积极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打造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珠海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广东把技术合同成交额纳入全省创新驱动“八大抓手”监测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2020年,广东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9845项,同比增长17.90%;合同成交额3465.92亿元,同比增长52.50%,其中技术交易额2652.07亿元,同比增长35.26%。

三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广东积极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具有聚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和专业化运营等优势。2020年,广东省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数达到33家,机构人员总数约4000人。省财政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促成的登记技术合同交易,以及引进境外技术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重点用于引进培育技术经纪人或奖励机构人员绩效支出。

四是举办各类技术产权交易会。广东联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汇聚300多所重点高校和港澳高校,搭建促进地方、高校、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广东积极举办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推动知识产权高效对接产业、市场和资本,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广东还积极开展技术转移专员培训,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和专业化队伍建设,使其成为高校、企业、政府实现成果产业化的专家。

五是部分领域积极探索应用场景建设。在场景应用建设方面,虽然广东在政策层面尚未进行全面系统布局,但在5G、机器人等产业领域也涌现出一些场景应用实例。比如佛山三龙湾机器人谷,以机器人制造为核心,围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在智能建造、智能餐饮等方面的应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场景应用,带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圈。

四、场景驱动下广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面向未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发展阶段,应用场景对发展前沿技术、培育未来产业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广东应积极发挥创新优势和产业化基础,围绕“双十产业”需求,积极探索场景驱动下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系统规划建设应用场景。做好应用场景的顶层设计,在科技、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场景中远期规划。依托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发展优势,优先围绕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前沿材料、生命科学、VR/AR等领域新技术,在电子信息、网络通信、视屏显示、城市交通、市政建设、智能工厂、生态环保、公共安全、医疗健康、教育服务、金融服务、食品安全、养老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建设一批应用场景项目,为新技术、新成果提供市场化应用试点,加强中试基地、小型生产基地、企业孵化育成载体等配套建设。

二是推动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支持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开展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在应用场景中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深入落实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探索改革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落地问题,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合法收益,以优良的法治政策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同时,开展科技成果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形成统一标准,使科技成果转让具有科学的价值标杆。

三是加快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对价值链重组、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已逐渐被政府、学术界和商界所认同和重视,也成为全面创新的重要一环。场景应用驱动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需求和发展环境,建议充分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应用场景建设中的作用,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机理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商业模式创新的多元路径。

四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发展。科技成果不同于一般商品,其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成果供给方与转化企业需求方的合作,还要有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法律会计、金融投资、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提供规范、专业、高效的全过程服务。建议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具有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特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技术输出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理人等进行奖补,为促进应用场景中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

五是打造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应用场景是一个小型的创新生态系统,涉及创新的方方面面,对运营团队和科研团队的要求较高,需要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又懂得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建议面向省内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技型企业等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支持高校、科技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编写技术转移相关培训教材,举办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从业人员培训活动。支持技术市场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职业资格评价,对经认定的专业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奖补。

六是加强政府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监督作用。在场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针对新的创新模式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出台场景建设支持政策,创造对科技创新相对包容的发展环境。建议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产业特征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尤其是针对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涉及科研伦理范畴的新兴领域,制定防范科技风险的具体举措。对于经过市场考验、发展前景好的创新活动及成果,要通过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相关牌照优先发放等多种形式,加强推广支持。强化质量检测和监控,有效打击假、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