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2021-12-03邢振和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学活动

邢振和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高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409)

0 引言

现代教育事业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各个学科所表现出的基本技能与工具价值,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凸显现代教育事业的文化价值,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虽然其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人文素养培养任务,通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这门学科能够同时兼顾学生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与社会时代变革相融合的重要尝试,在现代化教育中体现时代精神,突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理论与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教师以及学校将信息技术当做了一门纯技术性的学科,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现象[2]。

人文素养的培养的具体内涵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层次,首先人文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为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教育,并与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相结合,丰富信息技术教育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教育的初始阶段,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指导学生日后的具体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行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领域的真善美和一系列道德规范。其次是思维逻辑层面上的培养,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掌握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还要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建立起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与行为方式,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是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能力的培养,这一层面的培养,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的作用所想我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发展动力[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征,是现代教育事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诞生于人类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关于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也是用于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文精神发展体系,这也使人文素养具有了实践的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在当前阶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作用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使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满自由、创新、开放的时代性[4]。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硬件设备的升级、更新、优化与补充是保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备,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了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功能,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将学生的担当精神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微机教室的授课环境,提供充足的计算机学习设备。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爱护学习工具,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条例,共同营造良好的机房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责任意识[5]。

2.2 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度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基础技能之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只是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遵循固定的步骤拆解进行操作,缺少独自操作与创新性的尝试,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信息技术技能缺少必要的实用性,同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不要被学科的分类所束缚,提高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度,鼓励学生独立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多方面的工作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6]。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制作其他学科的辅助教学资料,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如对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进行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初步掌握如PPT、EXCEL、WORD等基础电脑工具的使用,通过在互联网上收集关于中国建筑的种类、特点等有关信息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课间的制作,让学生通过这种基础性的尝试,检验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课件制作,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和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3 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素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的授课时间和教授内容毕竟是有效的,只有使学生充分热爱这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素材,教师在上课时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但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与教材内容完全重复,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自学空间。通过丰富的教材内容,在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的过程中渗透、穿插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4 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一锅端”的教学方法,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要改善这种问题,就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性格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融入班集体,跟上“大部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的氛围。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从开始学习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并且鼓励每个层次里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素养和团队精神[7]。

2.5 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边界

自主探究的创新、创造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为人文精神所赋予的新内涵,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该学科的自由与便利性,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与目标,但不限制具体的路径,让学生自由发挥,巧妙运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正式的信息技术技能与创意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变革,同时也带动社会发展方式的改变,这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使高中生必须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学生的竞争力,还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教学活动
人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