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内涵、框架、原则、工具、指标及路径
——基于欧盟的框架

2021-12-03兰国帅周梦哲魏家财曹思敏黄春雨

开放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原则评估

兰国帅 周梦哲 魏家财 曹思敏 张 怡 黄春雨

(1.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开封 475004; 2.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4;3. 郑州财经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4. 许昌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一、问题提出

社会和情感能力日益被视为21世纪学习者的关键技能。社会和情感教育对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将社会和情感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是培养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efai et al., 2018)。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习者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增加,突显了对学习者及其家庭和社区进行社会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OECD, 2020)。社会和情感教育将“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已成为欧盟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EU Council, 2018)。为改变欧盟各成员国社会和情感教育及其评估方法多样性和碎片化的现状,欧盟于2021年发布《欧盟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包容性、系统性评估方法》报告,提出欧盟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通用实施过程框架和关键指导原则,旨在为欧盟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包容性和系统性评估提供综合框架,解决将社会和情感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面临的如何实施和评估的问题。该报告提供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框架,可以在学习者个体、课堂环境及学校环境层面使用形成性、包容性和全校性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为我国开展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提供有效借鉴。

回顾我国社会和情感教育现状可以发现,无论是教育政策制定还是学校教育实践,都尚未明确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且缺乏可靠的评估指标(袁振国, 2021),具体表现在:1)从学生群体发展来看,学生认知能力与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存在失衡。我国教育体系并不是围绕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来组织的,依然更加侧重认知能力,进而导致很多问题,表现在评价导向仍是以“唯分数”“唯升学”为指挥棒和学生存在大量心理健康问题等(刘志等, 2021a);2)从现实需要来看,我国目前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养”、重“育分”轻“育人”、重“知识”轻“创新”等问题,通过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显得尤为必要(黄忠敬, 2020);3)从教育者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但对社会和情感能力的评估似乎很少达成共识(张静等, 2021a)。此外,我国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远远不足(张静静, 2021);4)从东西部地域差异来看,受历史因素、国家发展政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制,以及“重智轻德”“重教书,轻育人”不良教育气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将智力发展与知识学习视为教育目标的核心,社会和情感教育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导致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内在发展失衡(杨传利等, 2020)。总之,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否可以评估、如何评估、如何在中国评估,以及能否开展类似PISA的跨国比较,是我国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张静等, 2021)。虽然华东师范大学以袁振国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测评指标和工具的开发研究(袁振国等, 2021;张静等, 2021b;高星原等, 2021;刘志等, 2021b;唐一鹏等, 2021;邵志芳等, 2021;黄忠敬等, 2021),但这种评估依赖于学生自我报告,仍属于总结性评估,而非基于证据的形成性评估,难以对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提供全面的形成性评估。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颁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此背景下,如何转变教育评价方式,改变唯分数的评价导向和方法,如何开展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如何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成为新时代我国迫切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从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内涵及框架特征,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促成因素、评估模型及工具,课堂及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及指标四个维度分析该报告,思考中国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评估框架、评估模式和创新发展路径。

二、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内涵及框架特征

(一)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内涵

1.总结性评估:评估教学效果

总结性评估是对学习的评估,通常与学期末的高风险考试有关,用于选拔、晋升、认证和排名。总结性评估提供了更加客观的解释,因此常被认为比其他形式的评估更可靠。社会和情感教育常用的总结性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量表、态度问卷、基于绩效的评估和基于计算机的评估。然而,如果将总结性评估用于排名和标记社会和情感能力,则可能存在问题,因为社会和情感教育领域的价值观、复杂的人类行为、社会和情感能力类型,以及社会和情感教育的评估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差异。高风险考试实际上可能与社会和情感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并使学习者遭受标签化和污名化。基于结果的总结性评估可能破坏更符合社会和情感教育以过程为导向的建构主义教学法(Lack, 2014)。

2.形成性评估:指导教学本身

形成性评估是为学习的评估,也被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形成性评估将自我评估和师生评估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自我评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从教师和同伴以及学生的反思中获得及时且有意义的学习反馈,是支撑形成性评估的关键机制之一。各种类型的形成性评估(如教师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档案袋评估、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和基于游戏的评估)可用于向师生提供反馈,改善教学。形成性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学习能力,以及其他社会和情感能力(OECD, 2015)。形成性评估也有助于教师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3.社会和情感能力形成性评估:形成性、包容性和系统性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已由单纯强调最终的学习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本身。一方面,社会和情感能力形成性评估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形成性评估提供了在真实语境中观察和评估学生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的机会,可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互动(Siarova et al., 2017),还可改善教学,将学生置于评估过程的中心。与传统总结性评估方法不易衡量社会和情感能力相比,形成性评估特别适用于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另一方面,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通常不是为学生晋升或认证设计的,可供教育者使用的评估工具也相当有限。因此,该报告提出了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包容性和系统性评估方法。

(二)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框架特征

首先,该报告建构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实施框架(见图1)。该框架由学校环境、课堂环境、学习者等各个层面组成,将形成性评估解释为一种涉及教师、学习者、学习同伴、工作人员和家长的协作活动,而不仅仅是对学习者的评估,并提出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九个关键评估指导原则(见表一),以及维持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有效实施的四个促成因素。其次,该报告还提出了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模式及工具,构建了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及指标,提出了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八条原则和九个结构指标。最后,该报告提出了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十二条原则和二十三个结构指标。该报告为欧盟成员国如何在课程中融入社会和情感教育提供了实践路线图,提出了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形成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方法。该报告不仅肯定了学校环境对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重要性,还强调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是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核心,且受国家政策背景的影响。

表一 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

图1 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实施过程框架

三、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和促成因素

(一)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

1.尊重学习者自我表达和参与权原则

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关键原则之一是不应侵犯学习者自我表达和参与权,或获得优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权,也不应通过歧视、贴标签、污名化或社会排斥对学习者造成伤害。言论自由(包括情感关系)是比思想自由更加全面的概念。没有人认为言论自由是一项无限的权利,因为言论自由必须由他人的自由来平衡。然而,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框架强调,个人需要以个人的身份体验世界,而不是以规定的人格组合的形式体验世界。人文主义的自我概念建立在这种表达自由的基础上。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言论自由指尊重文化多样性。

2.包容性和公平驱动原则

公平驱动评估确保评估形式和工具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展示其学习和进步的平等机会。一些传统评估形式和方法(如严重依赖书面和口头任务的方法)可能不适合具有特定学习困难、交流困难或其他学习困难和残疾的学生。教师可采用灵活和创新的方法评估此类学生,以确保与被评估能力无关的因素不会影响评估过程。此外,评估必须在文化上有针对性和相关性,确保评估反映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实施框架利用不同评估形式和方法反映学生特点、学习方式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确保所有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3.自主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通过包容性和自主性评估方法,将学生的现有表现与其先前表现比较,而非对照一套标准化规范或与其同龄人比较(PSHE Association, 2020)。它不是根据标准化的群体规范将学生定义为成功或失败,而是根据相关能力提供学生已达到的学习水平信息,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匹配学习目标。其评估重点是随着时间推移培养学生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包容性。

4.面向所有学生的原则

社会和情感教育能力评估是为所有学生设计和实施的评估。其目的不是针对社会、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而是评估课程关键能力(即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的学习过程。社会和情感教育普遍评估原则补充了欧盟理事会《关于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建议》(EU Council, 2018)和《LifeComp框架:欧洲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关键能力框架》(Sala et al., 2020)的内涵。

5.基于优势的非临床原则

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不是识别和诊断学生的社会和情感缺陷或人格问题。相反,它是对学生社会和情感学习的评估。具体而言,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考察学生在社会和情感能力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优势,以及这些优势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在教学后得到改善(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不是诊断学习者社会和情感问题的临床方法,而是在课堂环境中评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6.文化响应原则

社会和情感教育文化响应性评估必须解决四大问题:1)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内容是否与文化相关,是否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评估相同能力,以及相似的分数是否反映了不同群体成员间相同的能力水平。2)社会文化决定因素问题。例如,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如何表现的、应该如何评估,以及评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3)评估方法问题。例如,教育者容易忽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评估数据片面强调并扩大了学习者自身的缺陷与不足。4)评估一致性问题。为确保适应不同文化,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框架需要解决文化偏见,坚持普遍主义的人权观念。

7.系统评估和生态原则

学校是多层次的社会系统,每个层次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层次,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学习。社会和情感学习更有可能发生在促进与社会和情感能力产生共鸣的价值观、态度、关系、行为和实践环境中(Downes et al., 2017)。学生的身体安全和情感安全、学校提供的支持水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念,以及同伴的社会和情感氛围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因此,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不仅要评估学习者,还要评估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学习。系统评估和生态评估有助于将社会和情感教育从只关注学习者个体转向关注学习者的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8.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协作原则

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协作原则是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基石,它将学习者置于学习和评估过程的中心。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促使学习者成为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反思者、协作者和自学者。协作原则要求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估转向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相结合的协作评估,学习者在协作评估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和核心的角色,既作为个体自我调节的学习者,也作为批判性的学习同伴。自我评估与同伴评估相结合的协作评估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协作评估是确保评估公平性的杠杆(Siarova et al., 2017)。

9.适合发展原则

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贯穿幼儿期到童年中期,再到青春期早期和晚期。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需反映学习者不同年龄段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变化。社会和情感需求和期望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某些社会和情感能力在特定年龄段比其他能力更加突出。即使同一社会和情感能力在不同年龄保持相同,评估仍需捕捉学习者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因此,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需评估不同难度的能力,或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行为表现(Denham, 2018)。

(二)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有效实施的促成因素

1.将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评估与课程的社会和情感教育核心能力保持一致

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需确保系统地协调三者间的关系:1)确保课程的社会和情感教育核心能力(即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2)强调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过程;3)评估不同年龄段学生应具备的社会和情感教育核心能力(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这就要求学校课程明确界定社会和情感教育的核心能力,并根据核心能力评估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核心能力为不同年龄段学习者设定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构成了课堂评估的基础,并明确了学习者学习活动中应培养的能力。社会和情感教育核心能力可转化为具体和可衡量的学习标准。反过来,课堂评估提供了学习者在达到学习标准和学习目标方面的进展信息,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过程,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

2.使用多种来源和形式的评估模式及工具

使用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同伴评估和家长评估等评估模式可以更好地评估社会和情感能力。基于课堂观察、对话和自我反思的自我报告、同行报告和教师报告是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估的基础。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应根据任务性质和学习者年龄使用多种评估工具(Frydenberg et al., 2017),包括教师、同伴和学习者自我报告的形成性评估准则、检查表,以及电子档案袋、游戏和智能导师评估等技术增强的评估工具。多种评估工具结合可以使教师更加充分地掌握学习者的课堂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3.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估工具

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由教师和学生主导。因此,评估工具必须在课堂环境中可实施,并对教师和学生友好且有意义。耗时、复杂、不易完成的评估工具不太可能被教师和学生采用。使用技术增强的评估工具可以减少输入数据以及分析和解释结果所花费的时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即时反馈,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估工具的设计,有助于确保评估工具在实践中既可用又可行。

4.为教师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提供培训、专业学习及支持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师需通过接受培训将形成性评估融入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和学校领导需开发、调整和使用一系列形成性评估工具,指导和支持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其次,教师需将社会和情感教育能力框架与教学过程及课堂评估联系起来(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最后,教师需要获得培训和支持来发展自身的社会和情感能力,这是有效实施和评估社会和情感教育的关键。为教师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提供的专业学习应解决更加广泛的问题,如什么是社会和情感教育,及其与其它教育目标的相关性等。

四、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模式及工具

(一)非标准化绩效评估

非标准化绩效评估评判学习者在既定任务中的表现,是社会和情感能力形成性评估的有效工具。其主要优势为直接与课堂教学过程相联系,提供对学习过程的持续监控,确定学习过程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并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在更加复杂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如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评估方面,非标准化绩效评估比标准化测试更加有效(Hao & Johnson, 2013)。因此,采用多种非标准化绩效评估工具(如档案袋评估、评分标准和基于项目的评估)有助于评估学习者的进步。

1.档案袋评估

档案袋指经过挑选和组织的学习者作品集,包括学习者的各种作品(如文本和非语言作品)、反思报告和自我评估报告,以展示学习者的进步。档案袋评估是用于学习者社会和情感能力形成性、协作性和动态性评估非常有用的工具,是形成性评估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持续跟踪、监控和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提供学习者动态和全面的学习视图(VanTassel-Baska, 2014)。档案袋评估有助于教师在现实或模拟情境中监控学习,因此特别适合社会和情感教育。档案袋评估由于其过程导向、体验式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特点,适合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

2.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用于评估学习者的社会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其有效性与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以及教师和同伴持续且丰富的反馈有关(Lam, 2017)。它也是促进协作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工具。如果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且包含各种任务(如口头交流和写作任务),电子档案袋可能更加有效。

(二)形成性评估准则、标准化测试和评分量表

由教师和学习者在观察和自我反思基础上完成的评估准则、检查表、评分量表、基于项目的评估和其他类似工具对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非常有用。形成性评估准则、标准化测试和评分量表提供评分或评分标准,以及支持学习过程的反馈(Avraamidou, 2016)。

1.马尔扎诺社会和情感学习形成性评估准则

马尔扎诺(Marzano, 2015)基于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进展及实现学习目标所需步骤,制定了社会和情感能力形成性评估准则。该准则由五个学习进度水平组成,每个学习进度分两个步骤,可用于说明学生学年中的进步,从而评估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其显著特征是区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马尔扎诺(Marzano, 2015)提出使用教师主导的探究、学生讨论和观察、学生生成的评估三种形成性评估来评估和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步。

2.标准化测试和评分量表

标准化测试和评分量表通常用于社会和情感教育的总结、诊断和筛查。一般来说,标准化测试对研究目的更有用。然而,很少有既符合环境要求,又能对学习进展或改进提供短期反馈的标准化测试(Duckworth & Yaeger, 2015)。标准化测试只能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限的形成性信息,需要结合其他专门为形成性评估目的而设计的工具一起使用。评分量表是评估学习者回答质量的评分指南,基于观察到的课堂行为,并辅以学生自我报告,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提供全面和公正的评估。评分量表可以通过生成学生学习的个人档案、确定学生优劣势,并提供旨在满足学生特定需求的信息,支持形成性评估。常用的评分量表有德弗罗优势评估(DESSA)(Le Buffe et al., 2018)和社会技能提升系统社会情感学习版(SSIS SEL RF)。

(三)直接评估

社会和情感能力直接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其他工具(如教师评分量表和学生自我报告),直接评估特别适合测量社会情感理解,即行为背后认知过程的激活(如编码和解读社会和情感信息)(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直接评估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工具。基于计算机的直接评估在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中越来越普遍,用于评估学生在适合发展任务中的表现(如游戏和图解互动活动)。

(四)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如自我报告、自我评价问卷、检查表、评估准则和自我反思日志)用于评估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主要关注学习者的态度和信念。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评估自身社会和情感能力的机会,还提供了学习者对自身社会和情感优势与需求的看法。技术增强的自我评估工具(如提供即时反馈的模拟测试、日志记录和电子档案袋),也普遍用于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检查表或评估准则通常会给出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具体陈述,并要求学生评估其执行特定行为的频率,或他们对信念、态度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有些自我评估还包括定性成分,允许学生描述自己的优势和确定改进目标。

(五)同伴评估

同伴评估是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另一种很有前景的工具。作为一种体验式、协作式评估工具,它特别适合社会和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建立同理心、协作关系,以及学会学习。学生通过互动和协作反思及讨论,提供同伴表现反馈。同伴评估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自主性和自学能力(McMahon, 2010),并促进课堂合作关系。布莱克等(Black et al.,2003)确定了有效同伴评估的四个要素,即具体和透明的评估标准、学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将评估目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及理解同伴评估在学习中的价值。

(六)技术增强的形成性评估

技术的使用为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开辟了新途径,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即时反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评估(OECD, 2016)。技术增强的形成性评估是一种有用的教学手段,它基于四条关键原则,即教师提供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学习过程;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反馈指导学生学习;师生采用最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促进学生评估学习过程。使用有效的反馈和支架是有效使用技术增强的形成性评估的关键。技术增强的形成性评估是个性化学习以及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非常有前景的工具,特别是电子档案袋评估、增强现实评估和学习分析评估。

五、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及指标

(一)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

课堂环境是支持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环境。安全感、提供的支持水平、对学校成员学习能力的信念以及同伴的社会和情感氛围是影响课堂学习的关键条件(Garibaldi et al., 2015)。身体安全和情感安全、支持性同伴关系、归属感、文化响应和包容、参与、合作、挑战和高期望,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纪律和倾听学生声音等,都是课堂社会和情感环境的关键要素(Holahan & Brooklyn, 2019)。这些要素是课堂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和情感教育提供良好氛围的结构指标。因此,有必要评估课堂环境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情感教育。

该报告修改并扩展了上述关于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九条关键指导原则,提出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八条关键指导原则:1)尊重学习者自我表达和参与权原则。学习者在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整个课堂层面享有自我表达和参与权、隐私权及免受歧视、标签、污名化或社会排斥的自由。2)包容和公平驱动原则。形成性评估不是根据标准化准则给课堂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而是提供关于课堂作为促进社会和情感能力环境的优势和需求信息。形成性评估考虑课堂环境如何满足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求。3)基于优势的非临床原则。与学习者个体评估一样,课堂评估与课堂中的社会、情感和行为问题水平无关。课堂评估是对社会和情感氛围的评估,以及通过改善课堂关系、教学法、课堂管理、协作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发展和增强课堂作为促进社会和情感能力环境的优势和需求方式。4)文化响应原则。课堂评估需要考虑课堂作为社会系统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学习者的不同背景。5)协作原则。课堂环境评估包括课堂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6)适合发展原则。与学习者评估一样,课堂环境评估需要考虑被评估群体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水平。课堂关系、课堂实践和课堂行为可能因群体年龄而异。7)整体原则。课堂环境评估包括课堂社会和情感氛围及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关系。8)关注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及福祉原则。教师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移情能力、关系建立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因此,课堂环境评估考虑了教师在教授、激励和扮演角色等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社会和情感能力,以及教师的健康和福祉。上述八个原则为教师提供了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指导原则和分析框架。

(二)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指标

课堂环境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检查表、课堂观察、访谈或小组访谈(Schweig et al., 2019)。基于教师和学生感知的课堂环境调查是最常用的课堂环境评估工具(Schweig et al., 2019)。该报告建议使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形成的课堂环境指标形成性评估工具,并根据现有的课堂环境研究和测量方法进行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Holahan & Brooklyn, 2019)。因此,该报告提出了课堂环境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九个结构指标:1)文化响应和包容所有学生;2)安全感(包括防止校园欺凌和保护免受欺凌);3)积极的课堂管理;4)关爱型师生关系;5)支持性同伴关系;6)协作(包括协作学习、师生协作、教师同伴协作、教师家长协作和学生同伴协作);7)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8)积极的信念和对所有学生的高期望;9)倾听学生声音(包括学生积极参与的学术学习和课堂决策)。每个指标都有具体说明来描述该指标在课堂环境中的表现方式。这些指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确定每个指标领域的优势和改进目标,从而形成更具有社会性和情感性的课堂氛围。这些指标可由教师根据课堂群体的性质进行调整,从而使课堂具有文化意义并适合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

六、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及指标

(一)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原则

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也需要一系列指导原则的支持,该报告构建了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十二条原则:1)尊重学习者自我表达和参与权以及其他教育权原则。该原则与尊重学习者权利原则一致,强调学习者有权就直接影响自身福利的问题发表意见,并适当考虑其年龄和成熟度。2)平等和非歧视原则。根据公平驱动原则,平等要求每个人(无论其社会背景如何),都能够致力于教育的成功。非歧视包括在无偏见的支持性环境中享有平等关切和受到尊重的权利。3)边缘化群体代表和参与原则。该原则扩展了公平驱动原则。边缘化群体包括那些遭受贫困和社会排斥的人,有提前离校风险的人,遭受欺凌、具有心理健康困难或特殊需要的人,以及某些移民群体和少数民族。4)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评估原则。该原则扩展了协作原则,认为家长应当参与学校的政策制定、教育实践以及子女教育。这既需要有保证大部分家长参与的普遍性要求,也需要有针对边缘化群体家长参与的个性化要求。5)基于优势的非临床评估原则。该原则不是简单地预防学习者社会和情感缺陷的产生,而是在学习者社会和情感缺陷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教育发展以及系统层面的发展。6)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该原则建立在文化响应性评估原则基础上,承诺在学校文化中包容不同身份,而不是单一的、一刀切的主流同化文化。7)系统和生态原则。正如系统和生态原则所述,学校、机构和家庭是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社会系统,每个系统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都对个体产生影响。8)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强调评估要关注学习者及其父母的社会需求、情感需求和身体需求,而不仅仅是学业需求和认知需求。9)预防方法差异化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庭(包括中度风险的学生和家庭,以及经历创伤的学生和家庭)需求需要匹配不同的策略。10)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合作原则。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合作是对有复杂需求学生的多方回应。该原则扩展了公平驱动原则,强调需要一系列积极合作的专业人员来解决边缘化群体复杂多样的需求。11)遵守私隐原则。学校评估及个体评估承诺遵守隐私原则。12)关注学校全体员工福祉原则,即对学校全体员工福祉做出承诺。上述十二条关键原则为国家决策者、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提供了评估指导原则和框架。

(二)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指标

基于上述学校评估原则,该报告提出了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二十三个结构指标:1)平等和非歧视政策;2)防止歧视和欺凌;3)针对复杂的社会和情感需求的多学科团队合作;4)改善初级教师教育;5)教师持续专业发展;6)遵守私隐原则;7)父母参与;8)制定停学和开除的替代办法;9)规范学校中的非法种族隔离;10)建立促进学校和跨校合作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国家协调机构;11)促进关系型学校氛围;12)建立学校协调委员会;13)尊重文化多样性;14)倾听学生声音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15)改善小学教师教育及社会和情感教育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16)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期望;17)学校对全体教职工福利做出承诺;18)培养教师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包容能力与合作能力;19)促进学校治理和领导力的持续专业发展;20)为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供与学校相关的情感支持;21)情感支持的连续性;22)预防校园欺凌;23)支持有复杂需求的学生以促进其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

七、思考与启示

(一)转变评估方式,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框架,探索评估的本土化实践路径

社会和情感能力已被研究者广泛认为是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众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已将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使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作为其教育政策的重要议程(刘志等, 2021C)。我国教育部门虽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但以考试成绩为代表的总结性评估仍处于学生评价的中心地位。基于此,我国首先需要转变评估方式,注重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的形成性评估。教育评价要以全面育人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导向(檀慧玲等, 2021)。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包括以社会和情感能力为代表的非认知能力的提升。为此,教育评价制度设计应重视教育评价的完整性,将长期被忽略的非认知技能纳入正规的统一评价中(徐瑾劼等, 2021)。其次,要构建中国本土化的形成性评估框架,比如通过重大课题招标等方式,激励专家开展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框架的本土化研究;还需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明确我国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核心问题取向。例如,社会和情感能力未被纳入正轨统一的评价,主要在于测评技术不够成熟(徐瑾劼等, 2021)。为此,研制科学、易用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测评工具是当前我国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的核心问题之一。最后,我国需要探索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本土化实践路径,打造中国社会和情感能力养成教育鲜明的本土实践特征,研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并基于该实践方案广泛开展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循证研究(杜媛等, 2019)。

(二)研制中国社会和情感教育本土化评估原则及指标,开发多模态评估工具,实施面向学习者、课堂和学校环境的社会和情感教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克服“唯分数”等顽瘴痼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开展社会和情感教育的有效评估,获取影响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培养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社会和情感教育及评估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人们对于社会和情感教育及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否可评估、如何开展评估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张静等, 2021a),而且有学者指出缺乏可靠的评估指标和评估工具来评估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袁振国, 2021)。研究表明,没有单一工具可以对社会和情感能力进行全面的形成性评估。综合使用多种形成性评估工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社会和情感能力,并提供更有意义和有用的数据来促进学习(Assessment Work Group, 2019)。为此,我国需要依据面向学习者、面向课堂、面向整个学校系统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指标,开发一系列有效、易用的本土化评估工具,分别开展针对学习者、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的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

学习者评估可采取学生—家长—教师“三角互证”的模式,在传统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增加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社会和情感能力的间接评估;可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社会和情感能力评估结构框架,确定评估的维度和指标,开发工具量表;在开发评估量表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锚定情境法,使学习者在两难情境中作出决策,从而判断其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张静等, 2021a)。课堂环境评估需要及时关注国际上课堂环境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并根据我国实际开发本土化的课堂环境评估工具,例如,可借鉴国际上最常用的课堂评估评分系统(CLASS)的各项评估指标和具体行为举例,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本土化说明,使编码过程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刘志等, 2021c),开发本土化的课堂评估评分系统。例如,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面向混合式教学场景的课堂系统,提供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何构造更加智能的计算方法是其今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张立山等, 2021)。学校环境评估需构建面向学校系统的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工具。在社会和情感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从社会和情感教育的视角对学校环境进行评估越来越刻不容缓,可借鉴欧盟面向学校环境的社会和情感评估原则及指标,开发有效的工具,指导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环境的构建。此外,当前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开发真实性、情境化和趣味性的新型评估工具,如游戏化评估、模拟化测试和VR/AR评估等(张静等, 2021a)。

(三)采用系统论观点看待社会和情感教育,开展课堂和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

学校是多层次的社会系统,社会和情感教育嵌入到学校的价值、交流、关系和结构体系中(Cefai et al., 2018),课堂和整个学校系统都会影响学习者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如竞争压力过大、暴力、欺凌、专制、偏见、歧视等环境),社会和情感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因此,促进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重应试轻素质”等问题,通过情感与社会能力测评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我国校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校园欺凌、暴力冲突、学生自杀、心理问题增多等(黄忠敬, 2020)。而学校归属感上的高分与所有社会和情感能力密切相关(袁振国, 2021),这就需要利益相关者从优化管理环境、构建积极的心理氛围等方面协同构建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开展有效的课堂和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评估,包括创设安全、包容、协作、有归属感的课堂环境。课堂环境是有效实施社会和情感教育,补充和加强课程中所教授的社会和情感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Cefai et al., 2018)。我们需要依据欧盟框架,对本土课堂社会和情感教育环境进行评估,以评促建,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构建包含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学校管理共同体,制定学校开展形成性评估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应重视学生诉求、家长关切、教师关注,听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和同伴支持关系;加强对整个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的评估。学校环境和氛围是实施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的心理基础(支爱玲, 2019),明确、清晰、有效的评估是整个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的“指挥棒”,对整个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起着导向作用,为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

(四)开展技术赋能的社会和情感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能力,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教师的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影响学校社会和情感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社会和情感能力强的教师更有可能有效管理课堂,有效教授社会和情感学习课程。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影响比认知技能的影响更大。教师可能特别擅长塑造儿童的社会和情感能力,但不一定擅长塑造儿童的认知技能。研究表明,对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培养的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和情感能力,还能提升其学业成绩(崔海丽, 2021)。因此,教师教育需要开设社会和情感技能培训专题,开展持续的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提升活动,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黄忠敬, 2020)。

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远远不足(张静静, 2021)。从源头上来说,教师社会和情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通过学习、反思、改进发展起来的(Cherniss et al., 2006)。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前提,有研究者建议(Kremenitzer, 2005)教师开展正念练习(即个体不做任何分析和判断,只关注当下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提升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实践方法),关怀和倾听练习(即教师关注自己和他人感受并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关怀自己和他人的效果),撰写教师情绪日志(这是教师反思自身情绪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提升自身社会和情感能力的有效方式)。另外,技术增强为学习者社会和情感教育形成性评估开辟了新途径,学校要规划和设计教师利用技术增强的形成性评估专业发展的数量、内容和培训形式,采用一对一辅导、自我反思和反思性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杜媛等, 2019)。

[注释]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A formative, whole-schoo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EU, 报 告 网 址https://op.europa.eu/s/oMzE.

猜你喜欢

学习者原则评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