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12-03岳学智

华夏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脊髓型融合术前路

岳学智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在外科临床治疗中,脊髓型颈椎病比较常见,多是由于颈椎结构退变、先天发育不良等压迫颈椎血管或脊髓而致,临床症状多体现为四肢麻木乏力、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步态不稳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2]。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方法,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此方法可通过解除前方致压物进行减压,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有着创伤小、有效减压和融合率高的优势[3]。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大量应用,在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也被逐渐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其良好的光源和放大效果可有效提升病灶的清晰度,更有利于术者操作,但对于其是否会影响手术效果,临床还存在相应的争议[4-5]。为此,本文对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9~68岁,平均(48.3±5.7)岁;病程2~15个月,平均(7.3±2.5)个月。研究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48.0±5.8)岁;病程2~16个月,平均(7.5±2.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6];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知晓本研究事宜,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累及节段≥2个;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沟通障碍、恶性肿瘤和颈部感染。

1.2 方法

研究组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全麻药物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麻醉机连接辅助呼吸,常规洗手、消毒、铺无菌巾,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沿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钝性分离颈前肌。显微镜下操作,颈动脉鞘膜内侧缘入路,将气管、食管钝性分离,牵向左侧,暴露出颈部椎体。应用开路椎植入定位针,透视确认病变间隙后,向下椎体植入牵开钉,牵开器上下方牵开。椎间盘前缘应用咬骨钳将骨化部分咬除,显露椎间前纵韧带及间盘纤维环,尖刀将纤维环切开,髓核咬钳将髓核逐步清除,应用枪钳及磨钻将椎体后缘骨化咬除,刮齿将终板表面刮除骨骼化。显微镜下将后纵韧带逐渐清除,暴露出硬脊膜,可见硬脊膜波动良好,小型剥离子将椎体后缘游离髓核再次剥除充分减压神经根及硬脊膜。减压充分后选择合适型号椎间融合器,填充同种异体骨松质骨条,植入椎间融合器。术中透视检查,融合器深度等位置较好,椎间隙明显变宽。取椎体前缘,用固定钛板,矫正形态和椎体前缘形态相近、贴覆良好,使用螺钉固定。透视下内固定位及螺钉置较好,钉尖未突出椎体。术区放引流管,缝合于皮下皮肤。包扎伤口,颈托固定,返回监护室病房治疗[7]。

对照组在无显微镜下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手术方法同研究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值越低说明痛感越少[8]。颈椎功能障碍:参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量表,包含颈痛、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0~5分,分值越低说明颈椎功能障碍越轻[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VAS和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ND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分,

2.2 相关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

治疗后,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无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因在相邻椎体的椎间隙内开展减压操作,切口较小无法充分显露处于深处的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导致术者同助手无法实现共视野操作并互相干扰。为了确保颈前路减压效果需切除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和钙化的后纵韧带,但通过肉眼区分后纵韧带及硬膜结构较难,易导致减压不彻底或硬膜受损[10-11]。因此,为避免以上弊端,临床在近年来已将显微镜应用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辅助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及N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显微镜下和传统肉眼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均能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说明显微镜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更具优势,此结果与杨新华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为提前将显微镜套好无菌保护套,以及术中只在关键步骤应用显微镜等可为手术节约时间,同时显微镜的良好光源和放大效果可便于术者和助手精准操作,避免重复动作和干扰,从而减少手术时间[13]。由于椎间隙减压范围比较狭窄,无法充分显露受损椎骨内静脉丛和出血部位,因此增加肉眼的可视难度,无法精准地进行减压和止血。显微镜可提供更为清晰的术野,更有利于术者精准地找到病灶并进行减压止血,从而降低术后出血量及引流量,进而规避普通视野下盲目止血的风险性[14-15]。

综上所述,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不仅能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而且还能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脊髓型融合术前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牵引治疗轻型脊髓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