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03梁少芳黄恋恋汤祺婕

华夏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死亡率心血管入院

梁少芳,黄恋恋,汤祺婕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以中老年人为疾病高发群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均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该病发病具有急发性特点,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疏通梗死血管,帮助心肌功能、心肌血流灌注恢复正常,挽救患者生命。院前急诊护理是抢救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可以节省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及时进入医院得到救治,进而提升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改善疾病预后[1]。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院前急诊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56.3±3.5)岁;梗死部位:11例为高侧壁梗死,10例为前间壁梗死,9例为下壁梗死,11例为前壁梗死。B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57.6±4.4)岁;梗死部位:13例为高侧壁梗死,12例为前间壁梗死,10例为下壁梗死,6例为前壁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在获得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后开展。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者均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均为初次发病者;③发病时间不超过3 h;④患者及(或)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病变者;②存在药物过敏或者手术禁忌患者;③无法正常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对A组开展常规的院前急诊护理,即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刻安排接诊,马上评估患者病情。依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构建静脉通路与吸氧等措施,患者病情明确后并为其制定适宜的救治方案。

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对B组再开展个性化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及时出诊。科学制定出诊规范标准,对人文因素进行全面考量,询问患者病况后第一时间出诊;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提醒家属保证患者安全。②急救护理。开展院前急诊护理工作时,注意安静,避免剧烈运动。若患者胸部有压迫疼痛,护理人员马上和患者交流,也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急救工作的配合度。及时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以快速穿刺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构建多条静脉通道,同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③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速度较快,患者更容易产生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心理情绪进行疏导,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④转运护理。急救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需要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进行有效救治。转运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与家属做好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同时向家属讲解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转运时,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移动,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始终保持通畅,严格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并在入院后完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诊、抢救及入院时间,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救指标

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出诊、入院及抢救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2.2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护理后,B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院前急诊是临床医疗至关重要的急救方式之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诊可使危重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措施,为后续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属突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要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就必须在院前急诊中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针对院前急诊全过程与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掌握与诊断,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个性化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护理原则,更注重以患者为护理中心。近几年,个性化护理已经被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当中。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时可有效缩短出诊、急救及入院时间,全面提升患者疾病诊断、转运效率,降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3]。

与此同时,个性化护理涉及护理工作中病情评估、病况监护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内容。该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出诊,在前往急救现场期间由急救人员依据已知的患者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做好全面的抢救准备工作。到达现场后,以最快速度对患者开展检查,并实施针对性急救。急救时,注意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情绪,以便更顺利地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初步救治完成后,立即进行转运。转运时,应确保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措施,如临床监测、心理护理等,稳定患者病情,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并第一时间联系医院,确保患者入院后得到快速、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救治[4-5]。

本研究显示,B组患者的出诊、抢救和入院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确实有效地缩短了临床出诊、患者抢救和入院时间,可使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医院得到专科治疗,护理效果良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B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表明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死亡率心血管入院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