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野下的皖西南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研究
2021-12-03朱娉娉叶开艳
朱娉娉,叶开艳
(1.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合肥 230051; 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合肥 230051)
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无数英雄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传奇,留下许多极其宝贵的红色史迹。早在2005年,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就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形象,成为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2017年,皖西烈士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裕安区苏家埠战役纪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等8个红色景点被列入“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入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近年来,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更是随着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的扎实推进,逐渐发展成为全省各级各类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导游词创作研究综述
导游词,也称导游解说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是游客感知自然之美和体验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景物的外在的美可以直接感知,但景物背后的文化历史艺术、社会经济生活和风土人情等都需要靠导游词来传达。导游词有书面和口头之分,书面的导游词是指景区里可供导游员参考的旅游资料固定范本;口头导游词则是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所有语言总和。本文研究对象是后者,因为这种现场的导游词创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导游服务的质量和游客的体验水平。
然而,目前国内导游词创作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导游词创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84条结果,在对这些论文的标题、摘要及内容进行梳理时发现,相关论文大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导游词创作研究的实操性比较强,理论研究不足。导游词创作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层面,探讨不同景点的导游词创作方法、步骤或技巧,却很少把导游词创作实践和语言文学理论联系起来,系统地阐述导游词创作的内涵和要义,科学地把握导游词创作的原则和策略。
2.导游词创作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群体而非导游员群体[3]。许多研究者都从教学的角度来研究导游词创作,想要提高学生进行导游词创作水平,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少有真正的带团经历,他们的导游词创作往往出于应付考试或用于比赛的目的。
3.注重技能大赛场景下或导游考试中的导游词创作研究而非实际工作场景下的导游词创作研究[4]。比赛和考试场景下的导游词受众和实际导游工作中的受众不同、外部环境不同,欣赏的角度也不同,故对导游词创作的评价差异很大。
4.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然而安徽省内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对薄弱滞后。近年来省内虽然建立了一些权威规范的红色景区导游词版本,然而相关的学术研究并没有跟上。以“安徽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文章和硕士论文数量偏少,只有33篇,其中没有一篇研究安徽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的。笔者这两年在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点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时发现,许多景区没有配备讲解人员,许多参观团体没有导游带队讲解。众所周知,红色文化无形、抽象、具有时代性,没有景区导游员的讲解,很难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要想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导游讲解人员必须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词创作进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提高导游讲解的质量。
三、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特点分析
(一)导游词的互文性
互文性的基本内涵是每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每个文本背后都有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每个作者不可避免地使用互文符号把一个新文本与其他文本连接起来。导游词大多融合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历史、地理和习俗等各个方面,既可以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旅游文本产生互动,也可以与其他文化中的旅游文本产生互动。所以说导游词的互文性特征尤其明显。
(二)红色旅游导游词的具体互文性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5]。红色旅游的导游词与其他旅游景区导游词区别之处,在于需要具有与革命历史史实相关的具体互文性。根据辛斌的定义,具体互文性是指一个语篇包含有具体来源及写作主体的他人的话语[6]。在红色旅游导游词的创作中,描写革命人物,记载革命事件,叙述革命历史,讲述革命故事都是对已有历史文本的互文表现,都要有根有据,不能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所以,导游员的创作只能是“在互文性记忆的基础上回收或是重组前文本”[7]。导游员要运用种种互文手段,有意或无意地借用外部资源,不落痕迹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红色旅游导游词。
(三)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中常用的互文手段
互文手段可以被划分为很多种类,但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红色旅游导游词用得最多的互文手法主要有提及、引用和套语等。
1.提及(Reference)是指在话语或语篇中谈到某个(些)与之相联系的外部实体(事物、事件等)。导游在创作红色导游词之前,一般都会从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料中储备相应的知识,主动表述一些革命史实。
2.引用(Quotation)也是导游词最常用的互文手法之一。引用一般会标明出处,而且有明显可识别的互文符号,如斜体、引号或另列的文字或转述的词语等,帮助读者识别导游词中对其他文本的互文指涉[8]。导游人员经常引用故事传说来增强导游词的叙事性、趣味性,引用权威话语、名人诗句或俚俗熟谚来例证景点文化影响力,甚至大量引用诗词歌赋来描绘景点的美景,增添旅游文本的语言美。红色旅游导游词也经常引用革命领导仁人志士的话语、诗歌、题词等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套语(Conventionalism)。套语指一些广泛使用的无法追溯来源的概念或约定俗成的语言。红色旅游的导游词虽然区别于其他导游词,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具体互文性,但它也具有导游词文体特征,它的话语秩序要素结合是基本固定的,里面有许多导游词通用的固定短语短句,或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比如,中文导游词的开头大多都是“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XXX参观”,结束语往往是“各位游客,今天的参观和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欢迎大家再次光临”。为了给听众一个明晰的参观思路,导游员一般都会以时间的推进或空间的转移对景物展开描述,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也体现了各个导游词之间的具体互文性。
四、红色旅游导游词创作要求
侯卫在《导游词创作中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导游词要做到正确、清晰、生动、通俗,才能给游客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9]。红色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同,它的创作要求主要有四点,即政治正确、内容真实、思路清晰和方法灵活。
(一)政治正确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红色旅游与生俱来具有政治性。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它的宣传教育功能要求导游词既要与景区的红色历史、文化精神相吻合,延续传统,传承精神,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
(二)内容真实
红色旅游导游词提及的内容主要是中共党史、革命史,所以讲解内容必须符合史实,有据可查,不能妄加推测和杜撰。内容涉及的数据资料要有根据、有出处。红色旅游的导游讲解也不能哗众取宠,掺杂低级趣味的内容[10]。
(三)思路清晰
同一个红色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可能会涉及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和众多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理清明确的讲解思路,游客很难跟随导游的脚步充分理解导游词蕴含的深意。所以,红色旅游导游词应当层次分明,逻辑有序,同时符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宏观到微观的规律,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四)方法灵活
这是指红色旅游的导游词创作要针对旅游者的差异(年龄,人数,时间和旅游目的)进行灵活讲解。比如:针对小学生的导游讲解要避免政治化过强,导游讲解时可以以小见大,将历史革命故事贴近生活;针对中老年游客的讲解要饱含深情,因为他们对红色文化一直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讲解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对纪念馆和景点的讲解应该有所区别。针对纪念馆中的导游讲解,主要是对实物和图片的讲解,要特别注重历史事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而景区景点的解说偏重与现场讲解,关键在于情景再现和体验[11]。
五、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点导游词创作策略
(一)加强对中国革命历史、中共党史、皖西革命史的学习和研究
从上面红色旅游导游词的具体互文性来看,了解掌握中国革命历史尤其是皖西革命历史是创作出高质量的皖西南红色旅游景点导游词必备的前提条件。皖西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最重要区域之一。早在1920年初,六安就出现了“中国革命小组”。1923年成立的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鄂豫皖边区的三大起义中,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均发生在现六安市境;皖西北苏区成为鄂豫皖苏区的半壁河山,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共同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先后组建了红三十二师、三十二师等主力部队和大批地方武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坚持在大别山的红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奉命东进抗日,皖西又成为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抗日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皖西根据地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如果导游对这些基本的史实没有完全了解掌握,讲解就有可能出现错误,更没有办法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
(二)积极运用多种创作表现手法,讲好皖西南旅游景区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讲好震撼心灵的红色故事,凸显红色故事的“红”,是写好红色旅游导游词的关键[11]。故事讲得越准确,越鲜明,越生动,它也就越能表达红色旅游导游词的思想内涵,激发游客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张家店战役纪念馆》红色旅游导游讲解词提到一位共产主义女战士——汪孝芝,文中既有对英雄平生的详细叙述,又有对敌人穷凶极恶的语言描写,“抓不到共产党就要血洗井上庄”,也有对女英雄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行动描写,“她拨开敌人的枪口,昂然走出”[12]。
(三)收集皖西南旅游景区其他历史文化资料
要创造出皖西南红色旅游系列景点高质量的导游词,必须对当地的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都了然于胸,创作时善于利用互文手段,将风景名胜与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名人轶事等有机地穿插进去。
六、结语
安徽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想要打造成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光靠加强景区的硬件设施建设是不行的,在建设开发的同时,还需要规范导游讲解材料、丰富导游讲解内容、提高导游讲解水平来提升红色旅游内涵和展示红色文化魅力。所以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的导游讲解人员,需要充分学习革命历史,了解创作理论,熟悉景点文化,才能从理论高度把握红色导游词的创作实质和原则要求,切实提高导游词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