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创建的影响探究

2021-12-03刘家俊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动画民族创作

刘家俊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合肥 230041)

动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其选取的创作题材、艺术风格与角色形态不仅对于动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传承与研究起到反哺作用。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创作方式

(一)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成为我国第一部国产动画作品。1941年,《铁扇公主》为中国动画学派奠定了基本的创作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斩获多项国际奖项,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为代表的动画长片对于当代动画创作仍有深远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计划经济余温、商业化大规模探索、学习借鉴美日韩等国家的阶段后,在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与互联网开放性创作环境的共同驱动下,中国动画于2015年左右开始呈现出崛起趋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影片,塑造出一系列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在艺术表现力与商业价值上均收获佳绩[1]。纵览中国动画发展史,一系列成功的动画作品均以经典的动画角色作为基础,其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传统艺术元素,研究二者的影响机制对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中国动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作方式

1.装饰变形法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创作出大量具有典型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的象征图形,如鱼纹、龙纹、凤纹等。此类图腾纹样的创作诞生于对鱼、龙、凤等动物形象的变形,在造型上传达出朴素的美感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时至今日,这种装饰变形法仍为许多动画作品沿用。比如,“中国龙”的动漫形象在《龙娃》《哪吒传奇》《中华小子》中均得到体现,成为民族图腾的典型象征。

2.剪影造型法

剪影是一种采用镂空处理方法在二维平面内展现出轮廓造型的创作手段,侧重于利用夸张动作、色彩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段创作出动画角色的静态和动态变化。例如,动画作品《桃花源记》便融汇了剪纸、皮影、木偶等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传达出显著的中国风特色。

3.符号象征法

符号象征法指利用带有典型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符号元素进行角色形象的刻画,其中选用的象征符号多带有抽象性、装饰性作用,并且暗含民族文化心理与传统认知观念、价值判断标准等。以色彩符号为例,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中便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分别刻画出葫芦兄弟热情奔放、温柔宽容、刚强坚毅、和平慈悲、嫉恶如仇、开朗活泼、阴沉思辨的角色形象特征,用于指代构成人类复杂人格的不同情感。

二、民族传统艺术在动画角色塑造中的应用

(一)直接应用——对动画角色艺术形象的影响

1.故事题材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离不开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美绝伦的画风设计以及丰富包容的情感内涵,但影响作品质量的根本在于故事题材的选取,并且将直接影响到角色艺术形象是否成立。通过反思我国动画作品质量下滑的原因可知,其在受众群体定位上普遍趋向于低龄化儿童,在内容选材上多以动物间的搞笑对决为主,整体作品风格较为娱乐化、缺乏深层价值内涵及对人的启发意义。基于此,在动画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应当从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故事题材。比如,由陕西飞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的《太阳神树》斩获德国国际动漫大赛中的“中国国家奖”,该动画以《山海经·海外东经》神话故事作为内容题材,在借鉴中国古壁画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改编,刻画出人类之子、森林精灵间令人动容的母子真情,从中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突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彰显出当代社会的环保理念与价值观。

2.服饰造型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能够使受众建立对于角色形象的第一印象,在塑造主题、刻画背景、凸显画面等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在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中常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引用图案与纹饰进行动画角色的塑造。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该作品中运用了饕餮纹、莲花纹、云雷纹等多种图案进行角色服饰造型的设计。比如:在二郎神的服饰设计上便使用了大量的饕餮纹,向观众传达出凶猛、令人生畏的视觉感官,刻画出武将形象特色;在哪吒的服饰设计上多采用忍冬纹,传达出永生的历史象征意义,与哪吒削骨还父、割肉还母后借莲花为身实现永生的人物特征相符;在大圣的服饰设计上,前期服饰较为朴素简单,后期服饰上采用大量的云雷纹进行装饰,凸显出大圣身手灵活、身份尊贵的角色转变,利用服饰造型设计为角色塑造加分。

3.文化符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动画创作上开始盛行借鉴、模仿之风,在作品数量上呈大幅增加,但质量仍参差不齐。为创作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应将文化符号应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上,选取既能够凸显出本国文化特色,同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如茶叶、瓷器、饮食文化等元素,借此重塑动画界“中国学派”的辉煌。例如,由万氏兄弟于1941年创作的《铁扇公主》作品未采用当时流行的单线平涂绘画技法,而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绘画笔法,利用画面重叠营造出立体化感官效果,不仅揭开国内动画创作发展帷幕,同时也对日本手冢治虫等漫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启发,从中昭示出民族传统艺术与典型文化符号对于动画角色塑造的贡献意义。

(二)间接应用——对动画角色艺术风格的影响

1.水墨画艺术

在创作风格上,水墨画讲求笔墨神韵、追求神似,主张利用作品表征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志趣。这一特点与动画作品中利用人物形象与言语行为传达内涵与价值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赋予水墨画在动画电影创作中的艺术价值。以《小蝌蚪找妈妈》动画为例,在该作品中未针对角色造型进行细致刻画,而是侧重于利用水墨画中的柔和线条凸显出小蝌蚪在游动时的灵活身姿,借助水墨渲染效果增强整体画面的活力,运用写意的手法传达出含蕴深远的中国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批诸如《牧笛》《鹤蚌相争》等优秀的水墨动画作品。这些动画作品往往利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鲜活的角色形象与意境风格,在简单的动作设计中融汇传统美学思想与大量作品细节,在继承传统水墨画艺术的同时创作出一系列全新的动画作品,深受大众喜爱[2]。

2.剪纸艺术

将剪纸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领域,主要采用镂空、雕刻等技法创作出二维平面上的人物形象,在动作设计、角色刻画上较为简单,运用色彩晕染等创作模式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画面更加鲜活。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例,该动画作品中的猪八戒、孙悟空等角色造型取材于敦煌壁画以及中国传统戏剧;在《葫芦娃》《张飞审瓜》等作品的动植物、景观与器物造型刻画上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南郭先生》《猴子捞月》等作品分别借鉴了汉代画像砖、拉毛工艺的创作技法[3]。在当代动画创作中引入剪纸艺术,可将其与现代3D技术、光影手段相配合,进一步凸显出立体化人物形象与生动的细节,为当代动画领域融入新的视觉形象与艺术风格。

3.戏曲文化

许多动画作品在角色设计、性格刻画、社会身份塑造上均沿用戏曲文化元素,采用我国传统戏剧中的丑角塑造插科打诨、愚蠢狡猾的小人物形象,利用京剧脸谱中的色彩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如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刚正不阿,白色代表奸诈狡猾等,便于观众区分人物形象、更好地传达出舞台效果。例如:在《渔童》中刻画“县官”这一角色时便引用了京剧中丑角的戏曲特征,使观众一目了然掌握县官的性格特点;在《大闹天宫》中,创作者在设计孙悟空的面部造型时也采用了京剧脸谱艺术,针对京剧原有复杂笔触与绘画技法进行调整,改用大色块凸显出动画美感,迎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并且利用脸部的红色、金色眼影、绿色眉毛体现出孙悟空嫉恶如仇、崇尚自由、野性不羁、耿直勇敢的性格特征,赋予角色更加生动鲜活的形象特征,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在《秦时明月》中,运用了我国传统傀儡艺术中的木偶戏剧元素,其中的墨家机关兽在造型设计上沿用中国木偶的造型特征,借助现代数字艺术使得木偶人物的动作形态更加逼真鲜活,传达出近似真实的表演效果,并且其中的傀儡术也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创新[4]。

4.年画元素

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代民间艺术中的门神画,蕴涵吉祥、祝福的含义,是我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载体。许多动画作品中便借鉴、化用了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便引用了年画《年年有余》中的童娃形象,以暖色调作为画面布局的主色调,利用不同的色彩层次搭配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立体化画面观感,在角色造型上讲求五官端正、脸型饱满,传达出正面的人物形象特征,带给人深刻的印象。

三、民族传统艺术对现代动画发展的启示

(一)继承传统解构经典,挖掘角色可塑价值

通过回顾近年来我国成功的动画影视作品,其共性特征为均取材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在故事题材、人物形象、画面效果上彰显出“新民族”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角色的可塑性特质,由此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选取民族传统艺术中典型的孙悟空形象作为主人公,但在创作方向上有别于其他作品片面刻画孙悟空的性格急躁、本领多变等特征,而是以人物成长作为切入点,利用儿童与成年人的反差赋予人物成长空间,塑造出一个颓废英雄的新悟空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则一反以往动画作品侧重于刻画哪吒悲剧命运的创作习惯,而是针对哪吒父子、母子间的亲情进行重点着墨,结合灵珠与魔珠双生的概念刻画出哪吒与敖丙间阴阳对立与融合相生的特征,由此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生、大道归一等文化理念,赋予传统角色形象新的艺术特质[5]。

(二)创新融合时代特色,大胆打破刻板设定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注重在动画角色塑造上勇于打破刻板、符号化的人物设定,巧妙寻求民族传统艺术与当代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实现对民族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利用“马脸”取代以往孙悟空的“桃形脸”外形,利用消极的人生状态区别于以往孙悟空急躁冒进的形象特点,但这一性格特征却更加符合怀才不遇、五百年不见阳光的真实人物心理特征,使其最终勇担大任、战胜邪恶的英雄形象更令人为之动容。

四、结语

总体来看,我国动画大体经历艺术创作、商业化探索、学习借鉴、重塑特色等阶段,对民族传统艺术的挖掘与探索成为当代动画产业传承文化底蕴、创新民族风格的重要方向。在国家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与“互联网+”平台崛起的背景下,我国动画应当主动突破体制艺术、学派审美与叙事规范的藩篱,以民族传统艺术为源泉、以动画角色形象为载体,将故事题材、服饰造型、文化符号融入动画角色形象塑造中,在动画角色传达出的艺术风格中体现水墨画、剪纸、戏曲、年画等传统元素,积极探索当代民族动画的发展路径、创建具有辨识度的动画角色,更好地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民族化、特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动画民族创作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的动画梦
MINORITY REPORT
《一墙之隔》创作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创作随笔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