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新探
2021-12-03翟会会
翟会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南京 210019)
为加快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目标,建设体育强国,国内各地区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资源。基于此,对于共享经济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的意义
(一)满足群众的锻炼需求
随着社会化运营模式的逐渐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显著提升。2015年,国内体育场馆运营规模约150亿。据中投产业研究所预测,2022年国内体育场馆运营额将占据国内体育服务业产值的13%,体育场馆市场规模可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速为45%。
现阶段,国内各地区体育健身场馆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现有的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健身场所无法覆盖各个群体的健身需求。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适当开放高校闲置场馆,提升闲置资源的周转利用率,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提升国内各地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尽早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当前,体育场馆资源与人民需求的根本矛盾在于,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日益富足,更多的群众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各地区需要举办群众体育竞赛以及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群众体育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锻炼需求。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主要借助体育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全民的健身体系,但仍然无法全部覆盖各地区的群众、团体。将各地区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体育场馆社会化,开展社会化经营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日益增长的群众健身需求,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在相对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内锻炼身体。同时,高校拥有较为丰富的体育资源,体育教师、学生能够满足体育表演、群众体育竞赛、大型体育活动的大众需求。
(二)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
为保障高校学生、教师能够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高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充足的体育经费、专业的体育教学人员、体育场馆、活动赛事的组织人员等优质的体育资源,而使用社会化的经营模式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的闲置时间。由于寒暑假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存在,国内各地区高校的体育场馆每年有近三个月的闲置时间,与此同时,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体育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体育人才,因此,使用社会化经营模式管理高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体育专业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广大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此外,高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多种赛事,有着极为丰富的赛事组织经验,能够有序编制、组织体育表演活动、群众体育竞赛活动。所以,社会化经营模式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还能够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质量。
(三)增强社会效益
国内各地区高校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社会效益主要分为社会评价、公众反应。其中,绝大多数的高校社会评价来源于各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表现,但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深入了解各地区高校的人文特色、教育文化。借助社会化经营模式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允许更多的人民群众进入高校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使广大群众深入地了解高校的人文特色、学生素质、高校基础设施,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为直观全面地了解各地区高校的真实情况,产生源于内心的切实感受、真实评价。广大群众在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体育活动时,会获得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得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进行正面的反馈评价,给予高校良好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肯定,进而提高其社会效益。
(四)增加经济效益
国内各地区高校的发展生存需要依赖高校的经济效益,而高校传统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不能给高校创造较高的经济收益。社会化经营模式是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管理结构,不仅可以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促进人们在体育场馆的进一步消费,甚至可以形成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链。社会化经营模式能够推动高校进行人才建设,培养出能够运营管理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科学合理地分配高校体育资源、场馆资源,引入融资手段招标投标模式,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引入更多资金参与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从多个层面为高校增加经济收益。
二、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经营优势
(一)依托资金优势
高校传统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设备、设施的建设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投资固定投入,由高校的体育管理部门、体育学院负责管理、维护体育场馆,由环卫部门负责打扫清洁。高校体育场馆将社会化经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工作中,能够为体育场馆带来资金优势,使其拥有更多的资金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运营人员看管场地、管理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定期对体育器材体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旧体育设备,增强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率。
(二)依托人才优势
长时间以来,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高校的体育场馆始终是高校的难题。一般情况下,体育部、体育学院负责管理高校体育场馆,并聘用高校退休人员看管场地,但由于资金的限制,高校很难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将社会化经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工作中,能够聘用更多的专业运营管理人员,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体育场馆资源,维护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开展多样化的运营管理工作,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社会人员的锻炼需求,提升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质量[1]。
(三)缓解锻炼需求
在高校各专业课表安排中,通常每周只开展一次专业的体育课程培训,这种锻炼强度很难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师生需要借助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开展大量的体育锻炼活动,特别是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室内体育场馆就变得极为抢手,是各高校的稀缺性资源。将社会化经营模式引入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更科学合理地分配体育场馆运动设施的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时间,提升室内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使用效率。
(四)提供后续体育服务
在共享经济时代,高校将社会化经营模式引入体育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提升后续服务质量。由于高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管理维护体育场馆,在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时,需要提供有偿服务,向社会公众收取一定的费用。不同的体育场馆也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例如,相比于室外场地,室内场地的收费较高。与此同时,高校在收取费用的同时,也会向公众提供与收费相匹配的体育服务。随着各地区高校社会化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各体育场馆也将为公众提供充足的体育服务,只有有偿向社会公众开放体育场地,才能为运营机构提供充足资源,提升后续服务水平。
三、高校体育场馆在共享经济时代开展社会化经营的核心要素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共享经济时代,将社会化经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工作当中,是为了推动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市场化,解决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因此,在将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的过程中,需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改革原有的管理运营模式。首先,高校应将自身诉求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以获取建设资金,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其次,高校可以联系当地的知名企业,吸引企业对高校进行投资、提供赞助,借助冠名、广告等手段吸引资金,并在体育表演活动进行时以及体育竞赛的举办过程中,宣传企业产品,实现高校、企业的双赢,进一步为高校赢得长期投资客户;最后,高校还可以向银行进行贷款或通过社会集资的模式引进资金,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维护引入先进的体育器材,提升社会大众的运动体验,为后续的场馆运营管理工作提供帮助[2]。借助上述三种手段,高校可以充分整合自身体育资源,逐步构建完善立体的体育市场,满足当地广大群众的锻炼需求,为高校赢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建设专业团队
将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后,高校师生需要与社会公众共同使用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均使用时间、人均使用面积,因此,高校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体育资源,规划运动安排。大部分高校开设了体育专业,拥有一批具备专业体育素养的师生,应充分利用此类资源,引导意愿较强的师生管理运营高校体育场馆,由具有专业体育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维护修缮体育器材,合理分配体育场馆的使用时间、使用规程,尽可能满足高校师生与社会公众的锻炼需求[3]。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借助聘用的方式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帮助学校管理人员共同分配校内体育资源,不断完善管理人员结构,开展团队建设,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进而提升社会运营管理质量、效率,增加高校的社会效益、经济利益[4]。
(三)合理分配高校体育资源
将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体育场馆资源,提升体育场馆的周转利用效率。高校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场馆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高校现有的室外室内体育场馆、体育资源进行编号,设置高校体育资源微信小程序。在社会公众在进入高校时,使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需要进行注册的,微信小程序根据当前使用情况、使用人数,为用户自动匹配适宜的场馆,确保用户能够在进入体育场馆前,知晓体育场馆哪里有空间空余、时间空余,并可以从众多选项中选择自己倾向的体育场馆类型进行缴费;(2)高校还可以借助微信小程序传播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为用户提供教练选项,使其能够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体育教练,并指导自身的体育锻炼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共享高校体育资源,提升社会化运营效率,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避免社会公众由于场地资源的分配问题出现纠纷,增强体育场馆运用的和谐性[5]。
(四)选拔优秀学生
高校在运用社会经营模式管理体育场馆资源时,应意识到高校体育专业师生的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具有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能够指导社会公众开展更为专业有效的锻炼活动,指导社会公众科学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引导社会公众开展运动后的放松活动。高校应建立选拔机制,考核参与意愿较强的体育专业学生,重点考核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并择优录取。与此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需求,由学生负责体育场馆的卫生维护管理工作,定期保养体育器材,轮流看管体育场馆[6]。将高校学生融入于体育资源的运营管理工作当中,能够增强社会化运营的活力,降低场馆的运营成本,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保障社会公众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开展科学有效的锻炼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共享经济时代,将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活动中,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锻炼需求,并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增强高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校需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导向,建立管理人才队伍,科学分配体育资源,引入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社会化经营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