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传统文化 增强规则意识提高制度管理水平

2021-12-03裴青山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制度

裴青山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很多制度执行的表率”。目前,企业都在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依法合规经营。但在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检查过程中仍然发现,部分单位存在制度意识不强,对制度认识不统一、制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提高规则意识,加强、改进制度管理,建立起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且严格实施,发挥制度基础性管控作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记载和传递着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文化富含规则意识,谆谆教诲,神钦鬼伏。鉴古观今,可以裨益于制度管理工作。

一、规则缘起且助力价值创造

(一)规则的缘起

一位哲人曾说过,任何事情只要说清楚了来源,就说清楚了一半。首先,让我们从规则的产生谈起。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也产生了作业规则。人类首要的和最初的劳动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这种关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意识不断发展,逐渐明白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向阳花木早逢春”,知道了借助雨水雾露之天时、山林特产之地利,以促进生产。寓言《齐之国氏大富》中说,人们依靠辛勤劳动,可以从自然界中“偷”来财富。《庖丁解牛》启示我们,通过实践,可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拔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的客观关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加深,逐渐形成一定条件下生产方面的规则体系。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剩余财富。贫富分化加剧,相互之间发生对立和冲突。为了分工合作、交往正常进行,满足更大的利益需要,就必须处理相互之间的对立关系。阶级斗争、部族战争的结果,形成了最初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成员之间交往的制度化,形成社会规则,社会有机体自我更新发展。西方社会也认为,一个人的世界不会形成社会规则;在伊甸园内,有亚当,又有了夏娃,二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繁衍后代,才有了婚姻、经济等社会规则。

万物有规矩,遵循规律,有助于价值创造。《易节》中有“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意思是天地的运动,相互节制,合乎规律,有四时变化。如果能在自然界的客观运动链条上,打上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一环,实现科学的制度节制,财物就能不损伤,人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了规则价值创造

有了正确的规则、标准作指导,就不会南辕北辙、画蛇添足,就能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事物(系统)将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不断演化发展,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

百年党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信奉辩证唯物主义的,始终坚持利用规则的价值,坚持制度自信,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创造辉煌并开辟未来。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各层次内容,系统完备,结构科学。中国共产党靠铁的纪律走过一段又一段长征,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等。大庆精神中所包含的“岗位责任制”“抓思想从生产入手、抓生产从思想入手”“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到现场”等一系列经典制度,是中国石油以及其他国有企业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目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的主题,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018年3月组建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实践中,应运而生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文化中的规则制度及其能动作用、功效

为加强针对性,本文将侧重对内部规章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也就是对企事业单位依据职责和权限、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范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具有长期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作用、功效进行探讨。

(一)规则、制度的含义

汉字结构中,蕴含诸多传统文化信息。“规”字小篆字形表明,该字从夫、从见。从夫,成年人有能力反映客观实际,产生社会的、科学的认识,说明规是一种成熟的、理性的认识;从见,表示人们看见,说明规是思维,是客观规律和客观关系、客观运动的反映,也是看到的景观,是客观的物质运动 。“则”字金文字形表明,该字从“鼎”从“刀”,意为用刀子在鼎上刻画行为准则,刀子也代表强制力量,说明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老子告诫我们,遵循的总规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最终要效法自然、客观之规律。不管是社会规则和个人规则,还是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监管要求、商业惯例、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等外部合规要求,以及内部规章制度,都是不能逾越的规矩、法则、标准。

(二)制度的能动作用及功效

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孙中山认为“因其已知更进于行”,这表明,包括规章制度在内,作为客观内容的反映,都具有能动性。一个科学的制度,从“能”上来讲,除纵向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横向具有复制(现实)性和创造(未来)性外,还具有四种特性;从“动”上来讲,科学的制度,指导实施并通过实施能够创造出价值,具有三种具体功效。

1.制度的四种特性

(1)公认性。《管子》云:“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现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应效法先人,让管理制度化,并让制度从员工中来,凝聚各级员工长期工作经验、集体智慧,体现真理;向员工中去,创造价值,得到适用范围内人们的尊崇。

(2)基础性。《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韩非子提出,“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制度既设,三隅乃列”。意思是制度法规,一经制定,其他各个方面就可以妥善安置了。由此可知,规则制度起基础性的管控作用,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工作措施中的重要环节,是做事的路径,是放大管理能力的工具。

(3)整体性。“物无孤立之理”“万物一体”。每个制度都有内外部间的联系,各制度之间也都是相互衔接的一个系统,具有层次之分。不是一盘散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4)强制性。欺公日日忧,惧法天天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官法如炉。这些都表明,规则制度可以给人以原则指导、心理感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强制的约束来保障其实施。

2.制度的三种功效

(1)建构秩序。制度本身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通过鞭策激励,使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保持自己特定的位置,形成顺序和规则,使事物向有序、高级有序发展,形成良好秩序。

(2)一流效果。“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就像纪律严整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让敌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实现公平。制度面前没有例外。制度给每个人提供了公平做事的机会,不看背景只看实力,上升通道、施展才华的平台对谁都一样。“不患寡而患不均”,担心财富不均、渴望公平,是人的一般心理,还能让寒门能持续出贵子,只有实现了公平,才能激发人们更大的创造力。

三、增强规则意识,提高制度管理水平

(一)规则制度的内容要符合三性

企业要提高制度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需要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方案。具体制定时,一定要保证制度质量,对规范的事项开展深入调研和对标分析,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职责划分和界定等做充分论证,设计形成制度的基本框架。其次,经过起草、审核、审议、颁布等程序,产生出一个高质量的制度。为保证制度的完整及其功效,制度内容要具备以下特性:

1.客观性。制度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是客观规律、客观关系的反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田忌赛马的故事揭示了,在建立资源配置制度时,善用力量对比客观关系,可以收到最佳效果。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符合生产力客观实际水平,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

2.系统性。制度的具体内容需要覆盖具体业务、配套完善、相互衔接,符合外部法律法规、上级规章制度等要求,不能与相关制度矛盾、重复、冲突,出现制度纠缠,也不能出现制度真空。

3.适用性。制度涉及的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程序或要求,具有现实可能性。这些保证制度实施的现实力量,不能纸上谈兵。为使制度程序更加明晰,便于操作,应该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同步制定操作流程。

(二)做好制度实施,彰显制度生命力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重视制修订法律,均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对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国力因其变革而增强。这启示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制度实施工作,可以让主观见之于客观,把制度变成生产力,彰显出制度的生命力。

1.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合规自觉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规则意识。在史前神话时代,就有伏羲女娲具有规则意识描述。山东嘉祥武梁祠内的“东汉伏羲女娲砖刻像”、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中,均有伏羲女娲高举着规和矩的形象,意味着我们的始祖很早就认识到规矩价值,用规矩衡量事物,确定行为准则,对人类社会秩序做出初步规范。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也有关于大禹为完成治水这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左准绳,右规矩”,以“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的记载。

孔子把“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修养追求目标,希望主观意识和遵守规则完美融合,实现真正的自由。讲究“礼门义路家规矩”的孟子,要求人们不断扩充增强是非、羞恶、辞让、恻隐四心,为如何做到守规提供启示。宗圣曾参,每日三省吾身,从省(善于反省自己)、 思(多思考谋划)、慎(谨言慎行)三方面严于律己。君子要慎独,《礼记·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屈原也倡导树立规矩意识,在《离骚》中,赞扬商汤夏禹态度“俨而祗敬”、周文王“论道而莫差”,称赞他们“循绳墨而不颇”,斥责庸人“偭规则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

圣贤言语,穿越时空,犹在耳畔!我辈何其幸哉,应该见贤思齐。体悟文化,树立强烈的规则是非、执行、价值意识,增加规则情感认同,提高合规能力,让合规理念深入内心。

2.培育合规文化,做好制度实施。一个企业要想增强规则意识,提高制度管理水平,必须培育合规文化环境,帮助员工知规、用规、合规,做好以下具体实施工作:

(1)加强制度培训,完善员工知识结构。人学始知道,学则智,不学则愚。培训能够赋予制度认知能力,完善能力结构,为履行职责提供目的和方法。学然后知不足,所以需要深入系统学,对相关应知应会知识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工作的自觉性越强,所以,要加强制度宣贯培训教育,引导员工增强制度意识,自觉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制度。

(2)强化制度执行。为保证各项责任落实到位,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越位、不错位。执行不打折扣,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莫不忽于微者,以致其大”。许多惨痛教训都充分说明,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多么可怕。

(3)评价与改进制度。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客观实际在变化,制度需要适时评估、相应动态优化。业务遗漏或者新增的,需要新增;制度不配套的,有管理缺陷问题的,内容冲突、相互抵触的,适用性发生变化的,规定落后于业务发展、内容老化的,内容虚化、操作性不够、难以执行的,需要修订;规范的事项已不继续存在的,需要废止。

(4)监督与检查。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表明,严考核、硬兑现很重要。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为此,要构建务实高效、有针对性的制度执行监督体系,确保制度实施落到实处,确保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坚持按制度作业,照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监督部门需将制度管理工作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依纪依规奖惩。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企业。在建设“法治央企”的今天,要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建立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体系,以提高制度管理水平,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制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