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任务与实践逻辑
2021-12-03王宝鑫
王 宝 鑫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理想信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个人奋斗目标和国家发展愿景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超越现实生活、追求理想世界的深层次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旗帜和力量源泉。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他们的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大学生在新时代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拼搏奋斗,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在信仰、信念、信心、信服的共振互动中分析探究其时代任务,在学、思、践、悟螺旋上升的作用过程中科学把握其实践逻辑,切实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行动自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从圆梦新时代、建功新征程、争做时代新人三个方面,分析把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圆梦新时代的胜利之“钥”。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究其生成逻辑,本质上表达了人们超越现实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发展需求,以及对某种理想生活状态及其观念基础的价值认同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信念作为“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意识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人的本质规定及其社会历史性。展开来说,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既受制于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历史条件,又受限于他所处的物质基础、政治建制、意识形态等社会关系。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单个人的历史绝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1]。现实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强我弱”的固有格局与“东升西降”的发展态势间不可协调的矛盾,进一步催化了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从国内来看,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会的深刻转型,带来了更为多元的价值观与价值冲突。如此种种,都在试图消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崇高地位。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新时代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青年一代既是中国梦的追梦者,更是圆梦人。新时代大学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成就个人梦的“金钥匙”,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金钥匙”。“我们教育引导学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3]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以远大理想激发奋进动力,把人生价值建构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形成对中国梦广泛的价值认同;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大学生才能在中国梦的历史、现实、未来的纵深中,自觉树立起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勇于追梦、敢于圆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建功新征程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发展与价值认同需要,集中体现了个人对其所处社会的发展愿景及其人生奋斗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信念最终是指向实践的,对人的行为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4]这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在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理想信念指引青春航向。当前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天地,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大学生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找准人生坐标,在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面前,拥有排除纷扰、抵御诱惑的思想定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质。任何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追梦路上既有平川也有险滩,既有坦途也有陡坡,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在奋斗路上砥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顽强意志,才能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不断升华精神、意志和力量,为大学生建功立业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也绝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之功,大学生要确立笃定的理想信念,传承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葆有接续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一步一个脚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争做时代新人的思想“总开关”。理想信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对构筑人的精神世界、促进精神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导向作用。事实上,伴随改革的持续深化与社会变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发展趋向愈加突显,作为时代思想“风向标”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大学生能否在葆有精神独立性的同时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课题。坚定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提供了基础保障。正确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对大学生深刻认识世界本原及运动、发展、变化规律,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决定性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于对自身实际、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清醒认识之中,有助于大学生厘清小我与大我、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等基础性问题,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理想信念生发于对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的深入思考,对大学生明辨是与非、正与误、主与次,区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坚定的、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相反,蒙昧的、动摇的,甚至错误的理想信念会导致扭曲的三观,而一旦思想“总开关”拧不紧,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鱼龙混杂的社会思潮中,就容易感到困惑、疑虑和迷茫,甚至迷失人生的航向。
二、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任务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必然孕育新的理想信念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5]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服,让理想信念始终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理想信念正确、科学与否,根本划分依据在于这种理想预设的现实可能性,更深层次上在于其理论基础是否符合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黑格尔指出:“一个事物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取决于内容,这就是说,取决于现实性的各个环节的全部总和,而现实性在它的开展中表明它自己是必然性。”[6]因此,科学系统的理论涵养是理想信念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导了近代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根本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带领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源头上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通过真学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用,培养懂马信马、有根有魂的新一代大学生。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中国、引领时代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领会其重大意义,理解把握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三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实践的理论,其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引导大学生主动聚焦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等问题,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
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需要引导其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和精神力量,坚定“四个自信”。一是以把握历史必然为重点坚定道路自信。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和光明前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7]。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大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必然;通过国家建设伟大成就的感知和重大现实问题中国方案的成就展示,使大学生切实提升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以提升理论自觉为重点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要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思考和实践中切实领会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继承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三是以彰显优势为重点坚定制度自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抗洪抢险救灾等重大事件,让他们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四是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重点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以自信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参与世界文明交往、推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思想、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影响,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姿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广大青年学生不懈的理想追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要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不断增强对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信心,激发勇于追梦圆梦的精神力量。一是在伟大斗争考验中锤炼信心。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进行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手段。要激励大学生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唤醒斗争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危机困难前敢于挺身而出,在错误思潮面前勇于发声亮剑,不断坚定为人民斗争的理想信念;发扬善于斗争的精神,引领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社会矛盾规律,在斗争中磨砺意志、增长本领,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义无反顾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在伟大工程建设中铸就信心。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障,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进入新时代之后党自我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以共产党人的信仰本色和精神丰碑感染大学生,坚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引领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敢于直面、消除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坚定意志、练就本领、踏实作风,为青春注入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三是在伟大事业推进中坚定信心。伟大事业为伟大梦想的实现开辟了前进道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担当历练、尽责成长,以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的姿态,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找到人生价值和事业方向。
树立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服。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与最大优势。树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服,是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梦信心的内在要求。一是树立对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信服。要教育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理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入理解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命脉所在,引领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树立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信服。要使大学生具体了解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中取得的经验成就,切实感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认识党在成功应对金融危机、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中的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增进大学生对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认同。三是树立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品格的信服。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最鲜明的品格、是党的最大优势,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把握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宝贵经验,深入体会党“直面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增进大学生对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认同,并以此激励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超越自我,始终与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三、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逻辑
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合乎个人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理论问题,也是需通过实践探索以塑造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8]在实践探索中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必须找准主要问题,把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感性认知与理性践行、远大理想与现实发展、意识形态主导与个体思想多元多样之间的内在张力,进而合规律地抓住实践探索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9],为新时代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供行动指南。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实质上是一个由“学、思、践、悟”构成的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的实践过程,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实践的层层递进,最终经由感悟实现精神升华,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行为习惯和精神信仰。
勤于学习,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奠定思想根基。学习是立身之本,也是报国为民之基。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通过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在理论本源上加深认识。一是明确学习方向,形成理论认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把准方向是学习的前提,理论上清醒才能确保在政治方向上不跑偏。“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10]大学生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学精悟深用好马克思主义,科学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正确看待和把握党情、国情、社情,做新时代坚定有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二是端正学习态度,实现理论认同。功崇唯志,业广唯勤。“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10]大学生要养成刻苦学习的品质,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扎实积累学识、不断丰富见识。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前行动力,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增强本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对人才进步的要求。三是优化学习方法,促进理论自觉。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大学生进行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10],同时还要向榜样学、向长者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习时要全面、系统而富有探索精神,既要择其精要,也要拓展学习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通过学习不断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善于思考,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供力量源泉。对于大学生而言,夯实理想的实践之基需要深入思考,巩固信念的理论之本需要系统思考,激活理想信念的动力之源需要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思想立场是根本出发点,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是贯通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崇高理想与客观现实的“路线图”。一是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纵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需要大学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从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实际、政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深入思考为理想信念注入持续求真求索的力量、革故鼎新的力量和使命担当的力量。二是端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是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确定大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做什么和怎么做,都必须从端正思想路线这一前提入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在实际工作中确立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11]要引导大学生将实践作为检验理论指南和思想内容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分清主流和支流,以真理修正错误,在经验中吸取教训,促动大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把握发展形势、思考重大现实问题,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理价值,通过主动思考坚定“四个自信”。三是善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要引导大学生以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历史站位,运用战略思维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安全意义,强化民族意识;运用辩证思维全面解析重大现实问题,突出实践指向;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把握理论全貌,廓清思想内涵;运用法治思维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规范个体行为;运用底线思维坚决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危机风险意识,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思想淬炼中,为理想信念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动力支持,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勇于实践,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供现实路径。实践是理论之源,也是大学生提高本领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不能只是停留在头脑里,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把学习、思考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一是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大学生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主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夯实、坚定理想信念,奋力开拓成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精彩人生。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历练成长。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当前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个人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在基层实践的大熔炉中埋头苦干、发光发热,以真才实学服务祖国发展、谋求人民幸福,在中国大地上绽放青春之花。三是勇立创新创造的时代潮头。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意志,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引领社会创新创造潮流,在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成就一番事业。
敏于感悟,不断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境界。理想信念是面向未来世界的精神追求,它生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不断进行批判和超越的过程之中。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基础之上,从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范畴进行深刻反思与感悟,通过在“学、思、践、悟”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中反复调整确认、逐步稳定升华。一是在“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中坚定理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是新时代大学生正确打开人生的方式。人对自身意义的追求和实现,归根到底离不开赖以生存发展的国家,个人价值总归是要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所体现,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本质上相统一,二者不可分割:前者从属于后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而后者统摄前者,决定着前者的性质内容。因此,孤立而绝对的个人理想并不存在,都要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大学生只有将“小我”与“大我”联系起来,胸怀宽广、志存高远,为社会进步、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成就壮丽的人生。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中筑牢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之愈坚,行之愈远。大学生要认识到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关系,现实为理想提供条件,理想又激励现实不断超越,通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不懈实践,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进而再衍生出新的理想,在一次次不断超越中坚定人生信念。因此,大学生要处理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之间的矛盾关系,既不能脱离现实空谈理想,也不能拘泥眼前甘于平庸;既要树立与国家和民族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远大理想付诸实践,做有鸿鹄之志的奋斗者和勤勉力行的实干家。三是在“感性”与“理性”的互动关系中升华境界。理想是“对现实的‘自我’或‘社会’进行深刻理性批判的产物”[12],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13]。因此,理想信念内蕴着对未来目标的理性想象,涵摄着执着于当下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精神追求在理性与感性层面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从“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大学生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实践和理论现象进行加工和改造,把握现象的原因、矛盾、规律及本质,从而形成全面客观的理性认识,再回归实践修正、检验和发展,使理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践的物质力量,在“感性”与“理性”的互动中自觉升华理想信念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