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3王斐
王 斐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围绕着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与科学创新的教育思维。
一、艺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意义
艺术教育蕴含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艺术课程有着独特的思政教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回答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思想政治课程的显性教育为主,学生对于灌输政治意识形态、思想道德观念、个人理想价值的方式难免会产生消极态度与懈怠情绪,这就使得显性思政教育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隐性教育方式就成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较好方式。作为隐性思政教育主力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地将德育功能与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之中,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知,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进而更好地指导课程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与时代特征,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课程思政教育从课堂的内容设计到文化意义层面以及思政教育的延伸,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理念,实现对学生的协同育人,发挥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积极作用,培养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大学生。
二、“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
“数字媒体动态表现”是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中动态表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扩展性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表现效果。课程主要讲授动效设计的基础概念、动效设计的定位与作用、常见动效设计应用场景与用户体验解析、动效设计方法与原则等知识,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中前沿的动态表现概念与方法,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应用上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产品思维以及多维度的交互思维能力。
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与具备数字媒体动态效果设计创作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帮助他们了解企业实操项目中动效设计师的具体工作与职责,为学生动态表现思维的拓展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艺术专业课程“数字媒体动态表现”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有潜力可挖的,较之基础静态类设计课程,动态表现新颖、生动、有趣,实践性、灵活性、互动性也较强,开课来一直颇受欢迎。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通感,可以在整体课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定每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做好教学的亮点设计,将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以思想认知启发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掌握,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思政的影响性,并注重影响的无意性来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隐性育人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帮助学生建立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实践创作,让“思政元素”植入学生的创作思维中,形成思维习惯,使思想与品质积淀成为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实现“润物细无声”,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并从根本上实现课程德育目标,这也是我们艺术类专业教师所乐于努力的方向。
三、“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动效传达着故事,展示了一个APP 中的每个元素是如何关联起来并发挥作用。在设计中,动态效果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物体间的空间关系与功能,同时也传达着一种有意识的流动之美。
“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性较强,能充分将思政元素植入学生的创作中,形成思维习惯。课程将理论讲授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实践性较强,相比纯理论或纯实验性课程更具有实操与可推广性。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去感染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结合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探寻、提炼与课程相关联的精神文化、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等内容,借助新媒体手段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案例与完整的教学单元中巧妙地融入了关注时事热点、加强体育锻炼、正确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坚定文化自信、关注疫情、心怀感恩以及90 后的奉献精神等10 余个思政点。通过设计理念的讲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学生探索、互动分享,在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在润物无声中形成内容传达,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媒体的动态表达;通过课题的实践创作,进行内容的演化与延伸,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动效设计作用的教学单元,通过“一周里的新鲜事”这一课堂互动主题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回答与分享,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通过时事热点案例的分析,引发课程单元所要讲授的动效设计作用这一主题。通过头条APP 中两会时事热点观众点赞的反馈动效展示,表达出两会精神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决战决胜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以班级荣为荣、以学校荣为荣、以国家荣为荣的豪迈感与关心时事的爱国荣誉感。
友好作用的动效是要向用户传递产品运行的状态,当产品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及时展现信息时,来帮助产品传递状态,增加用户预期,降低焦虑的负面情绪。由于网络状况的影响,失败的加载是经常会出现的,这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总会起起伏伏,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通过案例分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人生挫折。
动效设计的作用都是围绕着以情感人的体验,抓住用户注意力、诱发情绪反应,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来进行分解的。在动效设计中我们可以创新体验,引领用户经历故事。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讲好动效故事,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来锻炼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与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在故宫出品的优秀H5 案例的展示分享中引出章节的课后思考: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动效设计的关系及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优秀特质,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课后思考帮助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与课程的关系,为未来创作出有文化底蕴的优秀设计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的思考与延伸不仅是对设计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思考,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课程思政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喜欢听、听得进去,以鲜活的案例让艺术教育与课堂互动“活”起来,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真正受益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考力、创造力,为其今后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通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守正出新,笃志敏行”的学校校训,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出版传媒人。
四、“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成效
通过把思政教育融入“数字媒体动态表现”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更加认真听讲,主动学习,课堂上氛围更加活跃,积极参与讨论,师生高效的互动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认知,学生反馈课程的收获颇多。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阴霾笼罩下的日子,在线上课堂里,一次发问,瞬间迎来全体学生的倾情回应,那种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的热情令人瞬间泪目。
“数字媒体动态表现”思政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果在北京市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等多个省部级与地市级大赛中喜获佳绩,约有72 件次作品170 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及优秀奖,设计年鉴入围与收录48 件作品,课程实践人均获得3 个奖项。学院荣获3 个优秀组织奖,任课教师获得3 个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纷纷表示从课程中收获颇多,巩固、拓展了专业知识并提升了专业自信,也为今后课题中的动效设计、参赛设计以及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成果更好地激励了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热情,师生的互动交流与学习研讨从课上延续到了课下的日常之中。
将课程思政与课题实践相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创新,也检验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果,探索了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背后的意义,提升了课程的精神素养,从而达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积极目的,教学成效也更好地帮助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
五、“数字媒体动态表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是树立三全育人的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师言行、教师榜样、自我提升与协同育人都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主导作用。课程思政建设不但可以提升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思想境界,同时还能提升课程本身的思想内涵与人文价值。
在课程思政中需要更加关注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诉求与心理需求,在教学评价中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与多元性,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获得自信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课程思政中改变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尤其重要,运用案例以问题为引导的启发式讲授,启发性的课题设计等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操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思政课程解读、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与趣味性方面得到提升,并精益求精,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统一,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运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整体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每堂课或者每个知识点的“思政”教学目标,寻找与挖掘恰当的切入点,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性、亲和力与针对性,照顾到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思维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满足其求知的期待与发展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美育人,以艺树人,以文化人,积极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合力作用,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