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互动课堂开启教学点的另一扇窗
2021-12-03甘肃省临泽县板桥镇西柳小学734207
甘肃省临泽县板桥镇西柳小学(734207) 范 青
“互联网+”从它被正式提出以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也应运而生。城乡同步互动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城乡帮扶形式在实践中被创新应用,共同助推着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和临泽县板桥学区各教学点结成城乡教育帮扶对子,到目前为止实施城乡同步互动课堂8次,教师网络研修2次。
通过我校与其他教学点多次实践“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使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让两端学生都学有所获,需要教师帮助两端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关系。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现在同步互动教学基于网络,学习者数量发生了变化,学习者学习地点也隔着屏幕,给助学者(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也增加了难度。在同步互动课堂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需做到以下4点。
1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下,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流、表现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在熟悉、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交流中。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要达到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流,需要创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需要建立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同步互动课堂中,这种真诚和信任的关系也非常有必要。授课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必须主动与受助端教师建立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授课端教师要有亲和力,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居高临下,让受助端的学生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热情。为了让两端的学生彼此成为学习的伙伴,还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简单的课前打招呼、课堂教学中的互相鼓励等很有必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的交流会,让学生彼此认识、彼此熟悉。我们可以给两端的学生编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号码,这样学生即使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也能叫号,彼此呼应。只有彼此熟悉,彼此尊重和信任,隔着屏幕的学习共同体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因此,最好给同一个班级授课的学科教师要相对固定,不要频繁换教师,让受助端的学生走马观花似的观课,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2 创设“身临其境”感
如何让两端学生能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让受助端的学生身临其境,时刻感受到是和画面中的教师、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这是授课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受助端学生如果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像看录像一般上课,不能对教师和同学的行为作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同步互动课堂只是在浪费受助端学生的时间。在“有几只小鸟”一课的新授环节中两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独立探究“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思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桌交流。片刻后教师组织两地学生交流思路,并要求学生进行质疑与评价。两地的学生各选1题进行口算思路的介绍,教师特别关照让受助端学生先选择先讲解,再让主场学生进行讲解,两端的学生听与讲都很投入,能适时给出回应与质疑。为达到这种“身临其境”感,授课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受助端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到同步互动学习中,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到同步互动学习中。授课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后请受助端学生优先汇报讲解,唤醒受助端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来自授课端师生的关心和关注,从而调整学习状态,以跃跃欲试的姿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这个“优先”是教师对受助端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体现了教师为达到有效同步互动教学采用的一种策略。
3 创设对话式沟通的情境
“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个人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在那些改革成功学校的任何一间教室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体现出基于对话式沟通的“合作学习”的案例。基于对话式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和而不同、心领神会”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最高境界。在“有几只小鸟”一课的练习环节中,设置了有利于两端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练习。一个练习是采用“开火车”形式看数说得数,让两端学生以作答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到练习中。轮到作答的一端学生异常认真,生怕答错;作为评委的一端学生亦是严肃认真,生怕误判,气氛紧张有序。还有一个练习是“根据画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师化身为主持人,请两端学生互相提问互相作答,两端学生沉浸其中,一问一答,兴趣高涨,参与度极高,使课堂合作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授课端教师创设这种“你答我评”“你问我答”沟通交流的情境,使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体会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思路。同时,使得两端的学生置身于平等的环境中,互学互助,思想相互碰撞,为今后的“和而不同、心领神会”打下基础。这样的互问互答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互联网+”使得这种对话式沟通置于更广阔的的背景之中,使得隔屏相望的两端学生对话沟通更为便捷有效。
4 需要两端教师的协同
基于网络的同步互动课堂,学习共同体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设计才能形成。由于缺少与学习者面对面的接触,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与各个身处异地的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会降低学习者对于学习共同体的认同和投入程度。为加大授课端师生和受助端师生的认同和投入,需要两端教师的协同合作。比如:课前,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师需要协同制订教学计划、备课;课中,主讲教师授课,助教教师线下观摩,组织学生听课,解答课堂疑问;课后,主讲教师分班级进行批改作业与测评,并进行教学研讨。课前统筹安排,制定计划,连贯实施是铺垫。课中主讲教师需要兼顾两个班级,打通空间界限,让两个班融成一个班级,不仅要在形式上融合,更应该在本质上融合。课后作业与测评检验课堂效果,为下一堂互动课堂做好延续和改进的准备。两端教师要在每节同步互动课的教学前对教学预案进行沟通,各个环节是如何设置的,又以怎样的方式来实施,助教教师如何在合适的时间介入教学等。主讲教师虽然在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助教教师的协助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通过设计一些环节把主动权交给助教教师,让助教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调控课堂。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将助教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本人在执教“秒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内能做什么”把主动权交给助教教师,让他协同组织教学,并及时将对方学校教学进行反馈,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形式,助教教师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对方学校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很浓厚。“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是主教和助教协调统一、互相配合的过程,是主教和助教集体智慧的体现。
“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创建了一个突破时空距离的学习型环境,培养了两地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低成本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让校际间的智慧校园建设得到改善。“互联网+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共同体学校应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高效课堂、精准教学,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有效性、适切度、差异性,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的属于城乡同步互动课堂的精彩,为农村教学点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