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画”不谈,“画”中有话
——浅谈视觉视域下插图在教材中的运用探究

2021-12-03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陈一飞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字文本课文

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陈一飞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是教材中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是视觉视域下的重要课堂资源。这些图片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可谓丰富多彩。它们按内容可以分为风景、人物、实物、科学等类别,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再现,是对文字的强化补充。它们与文字相得益彰,可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教材版式的活泼性。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对统编版语文教材进行研读和学习后发现,新教材的插图更加精美细致,契合文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课堂资源,值得教师开发运用。

一、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探究

1.教材插图在各年级的适用性探究

教材插图篇幅的安排设计,着重考虑了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了儿童认知心理学进行合理编排。对各年级教材插图编排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巧妙运用课文插图。

(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因此,低年级语文教材编入的插图多为连环画式。这些连环画式的教材插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继而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策略学习课文。连环画式的插图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主动性,增强学生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进入中年级后,学生的具象思维开始逐步抽象化,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结合文字展开合理联想的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插图的依赖逐渐减小。因此,中年级的教材插图由连续篇幅的表意连环画逐步转变为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单幅插图。在中年级,插图更多地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

(3)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文本和插图之间的关系。因此,高年级语文教材的插图开始抽象化呈现。随着文本的篇幅增长,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水平、学习经历、生活经验,能够将教材抽象的文字在脑海中构建出不同的知识体系,抽象化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2.教材插图绘制选用的科学性探究

教材插图是基于视觉视域下开展教学的重要部分,它们与文本相得益彰,共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科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统编版语文教材插图的绘制和选用遵循了科学性要求。

(1)结构清晰:教材插图创作应紧扣主旨,同时构图也应避免过度复杂。课文插图的根本作用,是准确、有效地配合文本,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图案清晰、设计精巧的插图,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关联知识。构图如果过于复杂,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眼花缭乱,无法直观正确地把握插图的主题。统编版语文教材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2)色彩适宜:色彩是图像语言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它的存在,可以很真实地还原真相、再现场景。在教材的插图中,色彩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中的特定信息,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适宜的插图色调,从视觉上和心理上会给人带来舒适感与和谐感。色彩搭配适宜的插图,能够减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视觉疲劳,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体验色彩赋予课文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形象准确:形象准确的插图能使学生迅速把握重点,掌握知识,更能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插图画面形象具体,不脱离客观事实。在一篇课文中,具有标志性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进而引导其行为习惯。同时,准确而传神的插图人物形象,具有和谐的美感,对学生具有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类型分析探究

1.教材插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1)拟人型插图:拟人的插图表现手法多出现在低年级教材中。插画师往往会根据文字的内容,将所描述的事物人格化,使这些事物具有人类的形象、动作、语言和情感,更加鲜活生动。这类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要想表达的情感。

(2)写实型插图:写实型插图,是教材中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插图。此类插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究其原因,是由于写实的造型接近生活的原貌,是对实物进行生动再现。插画师往往会根据课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结合现实发挥自己的创意。因此,这类插图大多是在造型整体风格相对接近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对所绘对象的细节、局部进行艺术化处理而成的。

(3)抽象型插图:将具体事物抽象化是小学教材插图的常用手法,其意义主要是为了强化突出描写核心对象的具体特点。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可以凸显文本的主要内容与核心主旨。这类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插图的不同绘画技法

不同类型的教材插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优势,在教材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插画师会根据教材的文本内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插图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

(1)手绘插图:特点是色彩明快,线条与颜色相互交融、渗透,变化丰富。水墨画是手绘插图的代表,属于中国画的一种。它特别强调笔墨浓淡的运用,以此创造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在教材中,此类插图多与文言文或古诗词搭配。

(2)计算机插图:计算机插图在教科书中使用也相当广泛。插画师运用软件创作插图,从草稿创作到上色、渲染、特效处理等编辑手法,再到最终定稿,均在电脑上完成,其优点是绘制速度快、制作精准、便于修改。此类插图有很强的表现张力,能很好地发挥作者的想象力,通过插图与学生开展跨时空的沟通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打开学生的思考空间。

(3)摄影作品:摄影作品在教材中也较多见,它是对场景、风光、人物的真实体现,具有真实性、普适性、清晰感强等特点。摄影作品能很好地与教材内容产生缔结,能更加清晰地协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摄影写真作品具有的独特美感,可以赋予教材别具一格的审美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功能作用探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初识课文时对插图的兴趣要大于文字。插图的巧妙利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走进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写景的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的教学中,教材插图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课文中,老舍先生向人们介绍了陈巴尔虎旗草原如画之美。教材中,几幅插图与课文紧密结合,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先对书上的实景照片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对草原的直观感受和第一印象,再结合课文的文本进行讲解,学生对草原的美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对文中的 “中国画”“白色的大花”“玻璃带子”等比喻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学生将插图与文字进行结合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诵读,就能感同身受。学生能从视觉上直观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一定也能通过诵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给人优美如画之感。

综上所述,运用写景教材的插图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好地消化吸收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也可以领略祖国风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用这些插图,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强化学生认知能力

在叙事类课文中,插画师会结合课文的主要情节或主人翁进行配图。仔细观察这类插图,我们不难发现,当中有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发掘并加以运用。根据此类插图,结合文本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景阳冈》一课,插图便是武松打虎时的场景描绘。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便对这幅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便运用了这幅图作为导入,先请学生想象场景,用自己的话简单描绘当时惊险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到打虎的动作时,将文本与插图结合,分别认识作者对于打虎过程中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描写。因此,对于原本略显晦涩的半白话文,结合插图进行学习分析,学生也能很好地认知。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主人翁的品质或特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发掘,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材插图能让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是对文本内容的强化补充。通过观察教材插图,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进而激发求知欲望,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因此,课文内容和插图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深度有所增加,这也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经过选择、研读后,合理运用教材插图,并针对插图设计一些有趣、高效的教学环节,可以拓宽语文教学维度,让语文教学更加立体丰满、生动有趣,让学生慧学语文,乐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字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背课文的小偷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