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教“智慧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1-12-03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严开莉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情智慧课堂自学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严开莉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构建教育大资源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创新融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超脑服务器、智慧教学端、智慧学习端等设备日渐渗透常态化教学。为了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运用“智慧课堂”各功能模块,一线教师逐步开始摸索整合“学情分析+云端备课+分组学习+课堂互动+每日任务+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涵盖备课、分析、同步设计、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学情分析+云端资源”让备课精准高效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去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数据分析、云端备课等方法,可以确保备课的精准和高效。

1.“智能导学单”生成学情大数据

课前,教师给学生推送智能导学单,包括字词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内容了解等不同题型,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后,“智慧教学”系统自动进行初步批阅,之后再由教师进行复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反映出真实的学情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打好基础。

2.“三维分析法”精准设置教学目标

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的“作业分析”与“数据中心”模块,从班级整体、学生个体、导学单题目三个维度快速了解学情,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短板之后,找到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制订较为精准的教学目标。

3.“四点备课法”提高备课质量

智慧课堂“四点”备课法,即要对“教案、互动、教材、课件”四个授课关键点进行同步设计。

在撰写教案的同时,针对“重难点”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课堂评测、课堂讨论、翻卡游戏等;对于一些预设环节,在电子教材上插入相应的“资源点”,这些资源将视学情而出现,产生头脑风暴;对于必须出现的流程性资源与情境性资源,可以内置在课件中,课堂上可以用“互动工具”进行点评、推送。

4.“备教一体+云同步”保证随时使用

传统的备课中,教师在设计完教学过程后,还要准备PPT、图文、视频等课件资源,再用U盘拷贝到班班通电脑上,比较烦琐。而“智慧课堂”的授课端与备课端统一,内置充足的、分好类的授课资源。教师把备好的课程数据同步到云端,无须再用U盘,更有效率。

二、“学生分组+分层探究”让学习充满个性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充分运用“智慧课堂”中“给学生分组、分层推送资源”的功能,从学生能力、探究难度两个方向进行分层,在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个性化学习。

1.分组研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课前基于学情分析,以学生“能力水平、性格特点、角色定位”等因素为基础,规划出多个学习小组,使用“智慧课堂”的分组研讨功能,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堂内、课堂外五个时空维度,分别设置不同的分组研讨任务,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组式探究,并通过网络、课堂等多个平台进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逐步实践新课标所提出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层探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智能导学单”不仅可以用于学情分析,还可以通过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让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优势。

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推送的智能导学单中设计了“寻找生活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样不同的扩展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与兴趣,选择探究方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互动工具+学科模块”让课堂充满生机

“智慧课堂”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互动工具,教师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可以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新的教学生态,实现精彩多元的教学组织方法。

1.把“互动工具”融入不同教法

“智慧课堂”中的课堂互动工具可分为两类,一是“随机选人、抢答、全班作答、分组作答、讨论、投票”这样的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二是在备课阶段设计完成的“连线、翻翻卡、画廊”等交互式小游戏。这些互动工具与不同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在课前导学阶段给学生推送了包含情境主题的探究单,课上再把情境图片加入“连线游戏”中,通过师生之间所建立的情感纽带,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古诗三首》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互动工具与混合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课前通过情境导入、微课翻转、分组讨论三个环节,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在课上学生经过深度学习,对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后, 再让学生进行小组竞争,用“PK板、投票”等工具选出班级“诗词达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诗词知识,更增强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2.用“学科模块”开展专题活动

“智慧课堂”中额外提供了语文学科模块,包括“识字接龙”“字词听写”“诗词卡片”“朗读评测”等。在课堂中可以针对性地运用这些模块,如开展“诗词朗诵大会”“识字接龙大赛”等,进行专题性训练。

四、“每日任务+多元评价”让自学成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自学之路打下基础。

在使用“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任务”与“评价”相结合,通过建立自学计划、渗透学法指引、激励学生自信等方式, 促使学生学会自学、主动自学。

1.“每日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订全班统一的常态化的“每日自学计划”,计划明确每课预习时的具体要求,如打卡时间、朗读评测、字词掌握程度……让每个学生在心中有学习目标;然后丰富任务形式,如朗读训练、寻找资料、课文分段、好书推荐、研学分享等,让学生把学习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不断保持自学兴趣。此外还可以在“任务”中渗透“学法指引”,教会学生如何自学。

2.让“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主动自学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智慧课堂”的支持下,可采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四结合”评价策略,以充分诊断、激励学生。

如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结果,采用“师生共评”“一句话说亮点”“给进步‘点个赞’”等评价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反映学习状态,并从正面加以激励;定期开展“语文素养大赛”,在“智学网”大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结合日常作业,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指出进步和不足,促进学生自我改进。

在使用上述“四结合”式的评价策略时,教师可以进一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给学生形式多样的评价,让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停地进行反馈和激励,从而让学生主动自学。

综上所述,在语文“智慧课堂”时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数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师生在“智慧课堂”系统中产生的“多元评价”、教师每日设计推送的“探究任务”等,都是“智慧课堂”时代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智慧课堂”各功能模块,形成教学闭环,让学生精准学、探究学、主动学。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高效备课、精准教学,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学能力,逐步形成必需的语文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学情智慧课堂自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