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在童言与童趣的辉映中升华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谈童话的教学价值开掘
2021-12-03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 李 丹
童话的文体特征与独特魅力,决定了童话教学与一般记叙文教学是不同的。童话教学应引导学生用童话的方式学童话,在童话的情境中感受童话想象,品味童话语言,领悟童话意蕴,在童言与童趣辉映中实现童话教学的价值。
《在牛肚子里旅行》为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以“童话”为主题,从教材的语文要素看,童话教学的价值追求显而易见: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本单元由四个不同的童话故事组成,让学生认识了童话的体裁,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习作与阅读主题一脉相承,从读童话到编童话,实现语言吸纳到表达的一种承合与转变。本文基于童话文体特征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童话故事的教学展开研究与实践。
一、以童话的方式学童话
童话故事的想象往往天马行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两方面是童话最吸引儿童的地方。以童话的方式学童话,就是顺着童话的特点,在喜悦的阅读感受中,轻轻咀嚼,先会读,再慢慢会编。
1.标题:异想天开
旅行,是儿童最喜欢的生活,然而无论拥有怎样的旅行经历,读到本篇童话的标题“在牛肚里旅行”时,儿童都会被这个旅行的地点吸引,这就是童话的标题特点——异想天开,大胆有趣。教学时,以“你们平时都会去哪里旅行?”“在牛肚子旅行,大家听说过吗?”引发儿童对童话标题的关注,继而以大胆想象为目标,设计任务:敢于大胆想象,这就是童话的特点。现在我们也有一次创作童话的机会,假想我们变身为窗外的小雨滴,你会去哪里旅行呢?原本由雨滴降落只会想到在花朵上、树叶上旅行的学生,经历了童话标题学习后,想象的翅膀就展开了:雨滴在海底旅行,雨滴在管道里旅行,雨滴在人体内旅行……学生以童话的方式学童话,从标题开始展开想象。
2.角色:天然合一
故事中两个可爱的角色红头和青头,仿佛是儿童真实生活里的两位个性迥异的朋友:一个沉着冷静,知识丰富且勇敢助人;一个遇事紧张慌乱,胆小纯真。随着对话的展开,情感线愈加清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教学中,笔者以“在这个故事中,青头和红头的角色能互换吗?为什么?”为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再次回味童话故事对人物角色设定的思考。一个遇险,一个施救,看起来只要有两个人物,不管是哪个遇险,都能完成故事的编写,实则不然。试想,如果被吃进牛胃的是青头,故事根本无法展开,因为像红头这样慌慌张张的小蟋蟀,遇上了这样的大事,它能应对吗?估计帮不上救命的大忙。因此作家编写童话时,安排青头这样遇事冷静机智的角色在险境之外,这样才能一步步让其将朋友从牛肚中救出。人物形象鲜明,角色设定合理,显现出童话故事趣味之中的逻辑。
二、以童言的路径习童话
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下的“积累式”阅读教学, 而童话故事作为低中段阅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贴近儿童语言与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童话的语言理当以它的口语化、生动、丰富且准确的特点,走进儿童语言学习的视野。
1.词语:拿捏精准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之一是词语教学,其中意思相近的词语在使用时的区别,以及能突出课文表达重点的词,都是中年段词语教学中的重点。《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中第一部分写红头与青头捉迷藏时,文中就出现了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偷偷地”和“悄悄地”,都是用来描写红头捉迷藏时生怕被青头发现的谨慎状态。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一组关键词进行比较、辨析。
首先,出示两个句子 “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先让学生从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接着提问,这两个词语能调换吗?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个词语极为相近,表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悄悄地”,特别强调不发出声音,动静要小,而“偷偷地”更强调不能被人发现。躲在草堆里不作声的红头,重点表现是没有声音,因此,第一句强调不出声;而第二句,只露两只眼睛暗中观察的红头,不仅不能出声,看的动作幅度也不能大,不能把身子探出来,哪怕脖子伸得长长的也不行,因此第二句更加强调不能被人发现。比较、辨析后,出示语境让学生选择词语填空:小康迟到了,老师示意他( )地回到座位。每个学生都能拿捏到位,准确使用“悄悄地回到座位”而不是“偷偷地回到座位”了。
儿童精读童话,需要由童话阅读到词语聚焦,在品味咀嚼中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再通过迁移运用巩固掌握。
2.想象:逻辑缜密
童话故事的编写需符合想象力基础上的逻辑。如在创编时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基于生活的合理想象与创意,则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了引导学生在读童话时关注故事情节的合理性,笔者在教学两只小蟋蟀捉迷藏的板块中,增加了一组揣摩童话合理想象的教学步骤:
(1)默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故事开头就编写了两只小蟋蟀在玩捉迷藏,如果换一种游戏好不好呢?(2)讨论:哪一种游戏更容易导致红头被牛误吞到嘴里?(3)总结:正因为是在玩捉迷藏,正因为是青头找,红头藏,所以躲在草堆里不敢出声的红头才被牛误吞进嘴里,继而引发了后面惊险的旅行故事。看来,编童话故事,光敢想还不行,还要会想,才能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除此之外,以布置课后习题——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学生在复述中再次感受科普童话的科学逻辑与奇特想象。蟋蟀的旅行线路图显示其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是基于牛有四个胃,吃食会反刍的科学现象。这篇童话故事编写逻辑缜密,旅行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空间。
三、以童趣的取向悟童话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友情又极具冒险色彩的故事,主题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带领儿童在童话故事阅读中感悟友情的珍贵。
1.主题:儿童立场
文中青头和红头关系密切,情谊深厚,全文不少于五处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红头拼命挣扎喊救命时,青头立即蹦到牛身上,青头被牛尾扫下地后不顾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话,指挥朋友红头躲开牛的牙齿,从中可以看出青头看到朋友遇险是多么着急;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害怕哭泣之时,青头赶紧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鼓励红头保持冷静,再适时自救;红头再次回到牛嘴里,青头不顾一切地钻进牛鼻孔,刺激牛打出喷嚏……在青头不断地安慰、鼓励、救助下,红头死里逃生,一对好朋友历经艰险后重逢,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好友之间的深情尽在不言中,这一对朋友之间的情谊令人感动。儿童的生活是琐碎和粗糙的,而这篇童话故事中的友情和探险正是儿童心目中“突出的东西”。读童话,应珍视儿童立场,让儿童在童话故事中得到丰富的滋养。
2.张力:儿童经历
这篇故事的童趣还体现在贴近儿童的生活上。蟋蟀和牛都是儿童熟悉的动物,两只小蟋蟀玩的捉迷藏,也是儿童经常做的游戏。从儿童的生活经历出发,编写儿童最熟悉的事情,使得儿童读起此故事来倍感亲切。以儿童自身的经历为创作源头,使童话故事更显张力。我们在指导儿童创编故事时也要将他们的观察视角引向他们自己的生活。
阅读是写作的逆向,用童话的方式教,用童言的路径学,用童趣的取向悟,既能把握语文学习要素,又能了解作者的创作匠心,并将这一切融入教与学的活动中,童话的教学价值将得到有效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