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03戚韵东徐凤燕
戚韵东 徐凤燕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分类施策”为基本原则,实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提出“把教师队伍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战略方向。如何快速而有效地打造出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以下简称“琅小”)乘势而上,思考如何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探寻其中可以被复制的机制和策略。
一、解决问题与目标任务
琅小的教育理念是“快乐做主人”。我们认为:不论是课程、教学还是管理,都要为学生创造“快乐做主人”的机会。该理念要在校园得到落实,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教师怎样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怎样打造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来开展学与教方面的改革?如何调动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得教师也能快乐做主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打造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
据上,我们号召教师“立‘鲲鹏’之志,做‘四有’教师”,并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研究,主要包括:打造一支具有“鲲鹏精神”的支持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自系统”与“他支持”双驱动的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模型;探索研究型教师团队的行动策略和运行机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创造“快乐做主人”的生动样态。
二、建设特色与文化建构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期望产生信念,信念产生态度,态度产生行为,行为产生结果。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学校必须关注团队成员的期待和信念,打造团队核心文化,用高度认同的理念来引领团队整体发展,从而形成研究共同体。
(一)理念上,形成“向下沉潜、向上飞扬”的文化精神
琅小校园内有一处文化景观——鲲池,因此我们将“四有”好教师团队名称定为“‘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2014年,琅小80周年校庆时,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先生根据“鲲池”的文化寓意,创作了《鲲池化鹏赋》,这契合了琅小师生发展的精神表达。“鲲鹏号”作为琅小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标识,强调内生性发展和勇于突破自我的发展观,提炼为八个字,即为“向下沉潜、向上飞扬”。
(二)行动上,提炼出“三研一体化”的策略
我们认为,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各项工作开展必须以策略为引导。因此,探究团队建设、团队研究方面的策略,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特色。比如说,名师领研、学思促研、联动展研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创生出的小妙招。
(三)机制上,建构“自系统”与“他支持”双驱动的模式
所谓“自系统”,就是倡导教师自发地组建研究团队,自赋能、自组织、自创造。当然,只强调自主还不够,同时还需要精神引领、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这些外在的帮助就是“他支持”。而所谓“双驱动”,就是把“自系统”和“他支持”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我们关注“鲲鹏号”起初的17人组建的团队进行的整体研究,也关注其中每一个成员独自开展的研究,还关注其中某一个人发起的小小团队的研究,用“成果预约制”支持教师研究。年轻教师胡蝶是“鲲鹏号”研究团队成员,她刚工作5年,在参加学校主课题研究的同时,还想申请主课题下的子课题“项目化学习研究”,期待发表相关文章。这时,她首先需要自己制订一个方案,找好志趣相同的“合伙人”,组建“小小鲲鹏号”研究组。经“鲲鹏号”核心成员组分析、诊断、同意后,她可以得到经费支持、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完成后还可通过“鲲鹏发布台”发布其研究成果。目前,胡蝶老师已经成功完成“美味沙拉直播间(英语)”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展示,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GRR模式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个人市级课题“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成功立项。同时,她的合伙人也收获很多:毛咏龄老师在区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古越老师在区“阅江杯”教学设计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双驱动的一个典型例子。在琅小,像这样进行自主研究的“小小鲲鹏号”越来越多,有“能量积累集”的徐凤燕组1号、“写意+”的徐凡组2号、“小主人课程参与式研习”的徐睿组3号、“小主人品格提升工程”的张冬梅组4号等。这些“小小鲲鹏号”在研究的道路上你追我赶、相互合作,不断带领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开展研究并享受研究。
三、建设重点与内容框架
琅小的教师团队建设分五个阶段进行,有五个举措,分别为文化认同、模型构建、策略应用、制度创新和引领辐射。在建设重点与内容框架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文化认同——解决“鲲鹏精神”的实质与内涵问题
“鲲鹏精神”的要义是:向下沉潜,即教师要懂儿童为儿童、会研究能实践;向上飞扬,即教师要敢创新勇突破、全育人育全人。我们通过全员宣讲和理解表达的方式,形成对“鲲鹏精神”的文化认同。比如,我们开展了“我来设计‘鲲鹏号’标志”活动,在设计图标的过程中,通过具象与意向的不断联结,教师们理解了“鲲鹏精神”的本质。
需要注意的是,扩频信号求相关运算会产生相关旁瓣,强信号的相关旁瓣有可能将弱信号的主瓣掩盖,继而可能会导致弱信号检测失败。因此要选择具有良好相关性能的扩频序列,尽量减小旁瓣对弱信号的影响。即使相关输出信号没有高旁瓣,仍然会对信号分辨带来干扰。由于相关旁瓣的位置是可知的,采用旁瓣对消的办法,在进行下一次检测估计之前,将上一个信号的旁瓣全部抵消以尽量消除其对下一信号检测估计的影响。
(二)团队架构——解决“鲲鹏号”团队成员的组成问题
“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最初是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的。根据覆盖全学科、跨越发展层级、融合各年龄阶段等要求,学校发布招募令,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都可以参加,最终组建了一支17人的研究型团队。根据研究需要,发布招募令的主体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团队领衔人,也可以是团队里的普通成员。“鲲鹏号”团队在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如他们可以自主制订研究进程表、设计发展地图,也可以自由选择教研活动的方式,而不必恪守学校常规教研模式。
(三)策略运行——解决“鲲鹏号”如何开展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要想让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必须关注合理的组织结构建设和良善的策略运营,开发并研究它们也是琅小教师团队建设的特色。我们开发了“三研一体化”策略,即名师领研、学思促研和联动展研。
1.名师领研。
我们认为任何教学研究活动首先需要准确了解儿童,然后开发相应的课程、探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并制订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这三方面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学习。为此,我们团队成立了三个“中心”,即儿童研究中心、课程教学中心和制度保障中心,分别由三位特级教师具体负责,他们利用多种方式带领中心成员开展研究。
以“小主人主体学习胜任力研究”为例,从研究方向的确定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再到研究成果的呈现,其中均体现出“名师领研”的重要价值。为了加快研究进度,在顶层框架基本确立后,名师们建议团队成员将线性接力式研究改为多线并行交汇式研究,即三个“中心”同时工作。接下来,周益民特级教师带领儿童研究中心研制问卷、访谈学生,张冬梅特级教师带领课程教学中心研究教与学的妙招,黄黎敏特级教师带领制度保障中心广泛搜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并形成相关制度。研究中,大家及时沟通,当发现研究力量不足时,项目负责人继续发出招募令,一批教师(包括45岁以上的中年教师)再次焕发研究热情,选择自己心仪的名师,加入其中。每两周一次的例行“鲲鹏会议”,让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有机会就共同的研究主题进行探究,这有效打破了学科教研的壁垒,推动研究快速前进。
2.学思促研。
3.联动展研。
教育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向促进研究继续深入。多向联合研究促进团队成员不断优化、丰富、完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发现“四有”好教师团队培养的一般策略和举措。
与专家的联动。我们邀请专家就教师研究方面的问题做专题报告,邀请他们进课堂开展观察研究,请他们定期诊断教师的研究现状,为教师指引方向。我们还利用论文、案例等方式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式宣讲,以便更精准地为教师提供服务。与专家联动,让教师们的研究更专业、更高效。
与其他学校教师的联动。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我们团队组织了几场参与式培训,以便与会代表深度体验我们团队的“小主人个性化学习平台”这一研究的内在价值。参与培训的教师收获颇多,纷纷要求加入琅小研究联盟,期待与我们建立研究合作关系。在与参培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的教师再次感受到研究的价值,以及团队研究带来的成就感。
与集团校之间的联动。我们的教师团队与南京市雨花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以“学习琅小,成为自己”为联动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如个性化学习平台建构、活力课堂教学研究等,使得这所新建学校快速成长起来。集团校间的联动,不仅助力新锐学校快速崛起,也让我们整个团队的研究力得到提升。
与“小主人教育联盟校”之间的联动。除了自身加强研究,我们也和“小主人教育联盟校”其他成员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定期交流、共同研究、共享成果。这样的联动,有利于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辐射。
英国现代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曾说:“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琅小的“鲲鹏号”研究型教师团队正一步步接近这样的理想,目前团队已经顺利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以下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和成长样态的改变;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与专业进阶,让“鲲鹏号”教师团队发展模式与行动方案能够成为重要的江苏经验;高扬“快乐做主人”的教育理念,形成以“鲲鹏精神”为内核的全国教师发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