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教研·生长
——有感于踪红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2021-12-03陈美兰

江苏教育 2021年91期
关键词:于永正徐州市儿童诗

陈美兰

踪红老师是2016年徐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的优秀学员,我是该班班主任,与他有过多次交流。19岁师范毕业后,他进入一所村小任语文教师,2019年初进入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工作,曾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带头优师(学科带头人),还获得过徐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以及徐州市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与踪红老师守望儿童教育、执着教科研是分不开的。

一、教好“儿童的语文”

现代教育中“儿童的立场”包括:儿童是人,要承认童年期的独立价值;儿童是儿童,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是未来人,是理想社会的实现者。基于这样的认知,踪红老师努力学习并领会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立志要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坚定“儿童的立场”,把语文教得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他曾多次观摩于永正老师上课,也主动向于老师请教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在他心里,于老师就是他这辈子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他从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就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的论述中受到启发,进行“儿童的语文”探索,致力于“儿童诗”的教学实践。他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儿童诗,凝练出儿童诗教学的“三策”:运用“提问策略”,品读儿童诗的音韵之趣;运用“生成性学习策略”,感悟儿童诗的意境之趣;运用“生活化学习策略”,抒写儿童诗的情感之趣。在踪红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创作了“你听,你听,鸟儿在喳喳地叫,那是我们的笑声,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劳。”“你看你看,枫叶红了,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教了我们知识。”等一系列儿童诗。他把于永正老师“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学”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取得很好的教学业绩,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二、踏踏实实做科研

踪红老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散落在尘埃中。他认为,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要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学会总结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选择适切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儿童诗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弄清楚了诗的声音、节奏,掌握了儿童诗的音韵;把握内在情感与外在形象的结合,领悟了诗的意境,让学生把对诗的感受用形象、含蓄、优雅的语言表现出来,挖掘儿童诗的意趣和情趣。教学之余,他还将这些思想整理成文,先后发表了《儿童诗教学探趣》《提高童诗课堂教学实效“四法”》等论文。

针对农村小学生整体写作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成员认真撰写题为“基于农村小学写作学情的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的课题申报书,经过多次修改和打磨,该课题最终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他还带领团队成员多次采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数据和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撰写了《关于农村小学写作学情现状的调查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他带领团队成员录了13节录像课,整理了13个教学案例分析,编写了20个单元的农村小学微型化写作校本课程,这些做法促进了农村小学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实施以及小学生微型化写作能力的提升。他努力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发展,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三、潜心阅读促生长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踪红老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名师,一路走来,他始终与阅读为伴。记得他在徐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多次参与读书沙龙活动,分享了《学习论》《教育心理学》《人是如何学习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等书籍的阅读体会。他立志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认真研读《我的教育故事》《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作文教学卷》《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等著作。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于永正老师“儿童的语文”的教学思想,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了很多专业性文章。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执着与坚持。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路学着教语文》这篇文章,正是踪红老师数十年勤勉工作所精心制作的专业成长“地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衷心希望踪红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一路花香满园,一路芬芳扑鼻。

猜你喜欢

于永正徐州市儿童诗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教案《创作儿童诗》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于永正:短暂与永恒
风正一帆悬
于永正从教年记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