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幼儿德育教育
2021-12-03徐悦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第二幼儿园
◆徐悦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第二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实践的根本目标,其中,“立德”即“树立德行”,指培养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与之相符的行为方式,“树人”即“培养人才”,指通过教育实践使教育对象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要求的人才。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幼儿教育必须提高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力求通过德育实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阶段,为推动幼儿走上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之路,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力求在幼儿人生发展的起步时期,做好德育启蒙,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本文主要从“立德树人”视角出发,在分析幼儿德育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探讨高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分析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也十分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延续至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基于这一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将德育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使幼儿获得正向影响,着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开展德育教育,亦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要求,在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要求之中,“德”居于首位,对于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有着关键意义,这同样要求提高德育水平,对幼儿的是非观、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进行塑造,帮助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进其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二、幼儿园高效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树立立德树人工作意识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育界逐渐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立德树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是教育者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所在。“立德树人”强调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思维观念及行为方式加以培养和塑造,旨在使人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立德树人”视角下,教育者首先应树立“立德树人”的工作意识,深化对于德育价值与作用的认知和理解,围绕这一根本目标与根本任务开展各项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组织等工作中渗透德育理念,围绕德育这一中心设计其他各项工作方案,以德育带动其他教育工作实现水平提升。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幼儿德育实践的执行主体,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能力对于德育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重视提高自身师资水平,一方面,面向现有教师工作队伍,开展德育主题培训工作,构建长效可持续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向教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增进教师对于“立德树人”重要价值的理解,帮助教师掌握科学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切实增强教师德育工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之中,幼儿园还应向教师传递职业道德的内涵,推动教师根据职业道德的实践要求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规范,成为真正值得幼儿模仿的榜样,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幼儿园应优化人才招聘机制,在引进和考核人才时,既要认真考察其专业教学水平,又要对其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考察,从而确保引入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水平幼师人才,达到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德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此外,幼儿园应加强园际交流活动,推动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德育经验和模式,结合本园实际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构建特色“立德树人”体系,改善“立德树人”实践效果。
(三)创新德育教育实践方法
德育教育相较于一般的课程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之中,幼儿园教师应转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避免将德育内容以线性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否则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导致德育工作说教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无法获得幼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从“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重构德育教育方法。结合《3-6岁儿童发展纲要》这一重要指导文件的要求,引入趣味游戏,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是一种性质有效的创新德育路径。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应用竞赛形式,利用幼儿胜负意识强的特征,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文明礼貌标兵评选比赛”这一竞赛型游戏,先将这一比赛的各项标准告诉幼儿,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2 分”“午睡期间不说话+3 分”“与伙伴相处时保持友好+3 分”等,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为其计分,将表现优异者评为“文明礼貌标兵”并给予其一定奖励,如颁发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提高对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力度,借助多媒体创设德育情境,以音乐、动画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增强德育实践的趣味性,进一步深化幼儿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同。
(四)关注幼儿生活并渗透德育
德育工作不应局限于课程教学之中,而应渗透至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幼儿在生活中践行各项道德行为准则,从而改善整体效果。为此,教师必须提高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关注,在“立德树人”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应引导其使用礼貌用语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午间用餐时,教师应培养其形成饭前洗手、排队领取食物、文明进餐、不挑食、不浪费等习惯;午休时,应注意培养其形成保持安静的习惯;放学时,应推动其有序排队、有序等待家长到来的习惯。总之,教师需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长期对幼儿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逐步对其行为方式与习惯进行规范。
(五)重视构建德育实践合力
幼儿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职责与使命,而且也是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的重要任务。为此,幼儿园应重视凝聚德育实践合力,调动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进程之中,共同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其正确的引导,推动其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首先,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定期就幼儿在园中和家中的表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从而将不良习惯扼杀在苗头阶段,避免幼儿受到消极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幼儿园应引导家长成为幼儿在思想道德与行为方面的学习榜样,调动家长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为其树立榜样;其次,幼儿园应与不同的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如社区、企业等,树立文明礼貌新风,进一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立德树人”视角下,幼儿园必须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给予幼儿积极正向影响、促进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增强“立德树人”工作意识,提高幼师职业道德水平,运用创新思维对德育实践方法进行创新,并重视实现德育向幼儿生活的延伸与渗透,有效构建德育实践合力,从而切实改善德育工作实效,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