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淋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分析

2021-12-03张金焱李志运王玉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6期
关键词:霍奇金双下肢淋巴瘤

宁 群,张金焱,李志运,陈 梅,王玉斌

神经淋巴瘤病是Lhermitte和Trelles[1]提出的概念,2010年这个概念定义为淋巴瘤细胞直接浸润周围神经系统,以颅神经、周围神经、神经丛、神经根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2],因其主要侵犯外周神经,也被称为周围神经淋巴瘤病[3]。目前,对于神经淋巴瘤病的报道主要来自国外,国内报道少见。本文报道我院2008—2018年收治的4例以周围神经损伤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淋巴瘤病误诊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1 病例资料

【例1】女,55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40 d入院。患者1个多月来感双下肢麻木,行走乏力,近1周乏力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72/min,呼吸16/min,血压136/80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率72/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肉无萎缩,肌力4级,感觉无异常;上肢肌腱反射阳性,双侧膝、跟腱反射阴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初步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原因待查:Guillain-Barre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待排查。入院后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无异常,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均阴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伤肌电图,涉及双下肢、左上肢及腰椎旁肌,尤以双下肢为重度改变;考虑近端神经病变所致。全脊柱CT平扫及胸腹部CT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为190 mmH2O,细胞数7×106/L,蛋白1.13 g/L,糖、氯化物正常。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结果及脑脊液检查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病史中排除中毒、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阴性,影像检查未发现肿瘤,故考虑诊断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营养神经药物治疗24 d,症状改善出院,出院时双下肢麻木程度减轻,肌力恢复到4级强~5级弱,平地能行走300~400 m。出院后1周患者发现腹股沟出现直径约1 cm肿物,因无疼痛及不适,未在意。半个月后肿物增大,伴有双侧颌部包块及牙痛、盗汗、乏力、食欲缺乏、头晕等症状,肢体乏力加重,再次入院。查体: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增大;CT检查提示:腹股沟、双侧肾上腺、腹膜后、胸腔、双侧腋窝、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淋巴结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10(-)、CD20(+)、CD3(-)、CD5(-)、CD79a(+)、CD99(-)、Ki-67(+95%)、PAX-5(+)。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肿瘤科给予化疗,4个月后患者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逐渐加重,于发病后8个月死亡。

【例2】女,71岁。因四肢乏力2个月入院。患者近2个月来感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自己未在意。在此期间出现3次短暂低热(体温37.5℃)伴鼻塞、流涕;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药物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乏力症状仍持续存在,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0/min,呼吸20/min,血压140/90 mmHg;意识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心界不大,心率80/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未见肠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5级弱,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初步诊断为四肢乏力原因待查:Guillain-Barre综合征?医技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3.06×109/L、红细胞3.15×1012/L、血红蛋白92 g/L、血小板70×109/L;②血生化:乙肝五项、感染四项、凝血功能、肝功能均正常。③B超检查显示:肝脾肿大;④CT检查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肝硬化、脾大、腹水。肝病科会诊考虑肝硬化导致脾大,引起血小板减低、肢体乏力,遂转肝病科治疗。转科后患者渐出现意识恍惚,记忆力、定向力差,并出现食欲减退、腹泻。复查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188 U/L,丙氨酸转氨酶23 U/L;血常规:白细胞3.4×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96×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5.7 s。考虑有肝性脑病发生的可能,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期间又出现发热(体温38.1℃),尿潴留。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考虑感染性腹膜炎,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5 d后患者体温正常,记忆力、定向力恢复,转氨酶正常,但计算力差。14 d后双下肢肌力下降至2级,感觉迟钝。考虑肝性脊髓病变?随后患者不言语,问答时只发笑声,考虑肝性脑病?胸腰椎脊髓及头部MRI检查均无异常。转神经内科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清亮,压力为170 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0.45 g/L,糖和氯化物正常,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阴性。因患者有肝脾肿大,结合患者反复发热史,认为有血液系统肿瘤可能,故给予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组织病理及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考虑为B系来源的异常淋巴细胞,不除外淋巴细胞瘤骨髓侵犯。进一步行PET检查显示:全身骨骼代谢不均匀性活跃,左侧腮腺淋巴结增大代谢活跃,升主动脉右前方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代谢活跃,肝脏多个等密度区代谢活跃,脾脏增大代谢不均质性活跃,考虑淋巴瘤。转入肿瘤科,淋巴穿刺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半个月后死亡。

【例3】男,36岁。因双足部疼痛1个月,发热4 d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爬山后出现双足中趾、第4趾疼痛,渐波及双足,先后在两家医院骨科就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近4 d出现发热,体温38℃,外院行胸部、双足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6.9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38、淋巴细胞比例0.5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275 U/ml,超敏C反应蛋白88.40 mg/L,红细胞沉降率48 mm/h,抗核抗体阳性为1∶640。外院按感染、结缔组织病予以抗炎治疗,无好转。遂转入我院治疗,患者足部疼痛以夜间为重,冷敷症状可减轻。查体:体温37.5℃,脉搏88/min,呼吸22/min,血压106/65 mmHg;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界不大,心率88/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未见肠蠕动波,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双足痛觉过敏,皮温增高。初步诊断为双足疼痛原因待查:红斑肢痛症?血液系统肿瘤?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均无异常,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行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检查。腹部B超示:①脂肪肝;②脾大;③腹水;④肝门淋巴结增大,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大。脑脊液流式细胞仪检查显示:可疑来自B系异型淋巴细胞。转天津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个月后患者死亡。

【例4】男,5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10 d入院。患者于外院检查肌电图显示:四肢多发周围神经损伤。考虑不排除Guillain-Barre综合征,给予口服甲钴胺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75/min,呼吸19/min,血压110/70 mmHg;意识清楚,对答流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率75/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叩击呈清音,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颅神经无异常,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双上肢肌力5级稍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患者1年前因鼻部肿块行病理检查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在肿瘤医院行放化疗,肿块消失。初步诊断为淋巴瘤神经系统浸润?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颜色为淡黄色,压力为200 mmH2O、细胞数200×106/L、蛋白1.87 g/L、葡萄糖2.34 mmol/L。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最后诊断: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目前随访中。

2 讨论

2.1疾病概述 神经淋巴瘤病为原发或继发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恶性疾病,是淋巴瘤细胞直接侵犯周围神经的一种疾病[4-5]。90%的神经淋巴瘤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10%左右与急性白血病相关[6]。在临床中,该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约55岁[7];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乏力、疼痛、麻木;多侵犯脊神经,少数侵犯颅神经,多数患者为多神经病变,也可为单神经病变,还有累及自主神经的相关报道[8]。神经淋巴瘤病根据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①痛性多神经病或多神经根病;②无痛性周围神经病;③痛性或无痛性颅神经病;④痛性或无痛性单神经病。该病侵犯颅神经时可出现面瘫、听力障碍、声音嘶哑等症状。我国报道神经淋巴瘤病的病例数很少,以“周围神经淋巴瘤病”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只有17例报道,以“周围神经淋巴瘤”扩大搜索,共有97篇文章。仔细阅读上述文章,发现神经淋巴瘤病诊断可以成立的报道有16篇,有迷走及臂丛神经淋巴瘤病、侵犯坐骨神经致坐骨神经痛、侵犯肋间神经致背痛及马尾综合征[9-12]。而报道多发对称性神经病变病例更为罕见[13],MRI检查可见相关神经增粗,而PET检查可见相应神经根或神经走行区放射性摄取增高。

2.2诊断、治疗及预后 神经淋巴瘤病的诊断比较困难,目前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确诊需要神经活组织病理检查或尸检。目前,有学者总结出以下诊断要点[6,14-15]:①慢性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体征;②病理检查证实患者患有淋巴瘤或白血病;③MRI可见相应的神经增粗强化,PET-CT提示相应神经示踪剂摄取增高;④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神经束膜及其周围结构淋巴瘤细胞浸润;⑤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由于神经活组织病理检查开展很少,而一些炎症性或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神经增粗,所以只要符合①②⑤便可临床诊断。本研究的病例均符合该诊断标准。因为病例数少,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依据,所以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有些病例尝试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神经淋巴瘤病患者总体预后不佳,平均生存期10个月,少部分病例化疗后可以部分缓解,极少数病例可以暂时稳定[16-17]。

2.3临床特征 本组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36~71岁,病程7~40 d。全部病例行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或肿块病理检查确诊,误诊时间为5~45 d。本组病例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①神经淋巴瘤病致周围神经损伤以肢体乏力多见,尤其是双下肢乏力,共有3例,也可累及颅神经(1例);4例均表现为周围多神经损伤,且为对称性,表现为运动和感觉障碍。②神经系统症状可先于淋巴瘤出现,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初期,可伴或不伴发热、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体征。③容易误诊,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有2例超过1个月;多数误诊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末梢神经炎等疾病,无发热患者更易误诊。④神经淋巴瘤病的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本组有3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NK/T细胞淋巴瘤,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8-19]。鼻NK/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更是少见报道[20]。有文献报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更易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浸润神经丛和外周神经,而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副肿瘤综合征[18]。⑤腰椎穿刺显示脑脊液压力多正常,蛋白高常见,其次细胞数增高,细胞学检查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⑥本组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可能与未行增强扫描有关。⑦预后较差,3例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8个月内死亡,比文献报道的平均10个月短[6];1例正在随访中,证实神经淋巴瘤病预后不良。

2.4误诊原因分析

2.4.1病例少见:一篇报道64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中,未提及周围神经受累情况[21]。有临床报道显示,一组13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间跨度达21年(1985—2006年)[18]。本组4例的时间跨度是10年(2008—2018年)。说明神经淋巴瘤病临床少见,导致临床医师对淋巴瘤的周围神经损伤关注不足,特别是对其概念不熟悉。从我国文献报道仅有十几篇文章可以看出,多数临床工作者对这一概念较陌生。

2.4.2未重视相关症状、体征及病史:例1出院后才出现淋巴结增大,难以及时确诊,但例2和例3病程中有发热、肝脾肿大,胸腔积液或腹水,例4在1年前有淋巴瘤病史,但患者首诊就医时,并没有考虑到神经淋巴瘤病的可能。

2.4.3诊断思维狭隘:一元论的临床诊断思维树立不够(多个症状或病史分开考虑)。例2中,脾肿大考虑是肝硬化所致,发热是感染性腹膜炎,出现意识改变症状时考虑为肝性脑病,没有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引发上述所有症状的可能。例3把双足烧灼样疼痛和发热分开考虑。例4在已有明确淋巴瘤史的情况下,就诊的两家医院依然没有考虑下肢乏力可能与淋巴瘤有关。

2.5防范误诊措施 对于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如果未查到常规的明确原因,要想到淋巴瘤或血液系统肿瘤的可能,应积极寻找肿瘤的相关证据(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增大等),加强对淋巴瘤周围神经侵犯的认识,建立神经淋巴瘤病的概念,树立一元论的临床思维。对于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伴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增大时,尤其要注意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的可能性,争取尽快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霍奇金双下肢淋巴瘤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