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恽代英“三利精神”做新时代“四有青年”
2021-12-03来平
来 平
一、教育背景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时刻。为了纪念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兼程和沧桑巨变,汲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毗邻雨花台烈士陵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每年也开展“恽代英奖学金”和“恽代英团支部”等表彰活动,但在一次随机采访中,我发现班级部分学生对恽代英、邓中夏等雨花英烈知之甚少。鉴于此,我设计并开展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了解恽代英、邓中夏等革命英烈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伟大牺牲等英勇事迹。
情感方面: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
行为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做新时代“四有青年”。
三、教育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四、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收集并梳理有关雨花英烈的书籍、故事和资料,组织学生学习恽代英的英勇事迹;带领学生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寻访恽代英的后人;制作相关视频和PPT。
学生方面:阅读恽代英的相关资料(书籍、文章和评论等);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撰写感悟;学唱《少年中国说》。
五、实施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生于雨花台、长于雨花台,你们真的了解雨花英烈吗?请看一段剪辑视频。
2.播放在校园里随机采访学生的视频:你知道哪些雨花英烈?你了解哪些关于恽代英的事迹或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采访视频,让学生意识到虽然雨花英烈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对其并不了解的现实,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和欲望。
(二)了解恽代英的英勇事迹
1.教师:通过刚才的采访视频,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虽然知道雨花台安葬了很多的英烈,学校也设有“恽代英奖学金”,但很明显,大家对英烈们的事迹和精神知之甚少。基于此,我们班事先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2.PPT呈现高二(12)班师生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恽代英纪念馆,为雨花英烈敬献鲜花、阅读《雨花魂》和《恽代英》等书籍、制作展板、小组讨论、开展主题班会和国旗下演讲等活动的照片。
3.教师:通过前期的多方求索和努力,我们了解了革命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下面将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检验一下同学们掌握的程度。
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组,随机点击屏幕选择一组作答。每组共20道题,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现场计算各组得分,当场为“英勇事迹知最多”小组颁奖,以示激励。
4.教师: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只是我们学习和传承其精神的第一步,下面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他们至深至真的家国情怀。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知识竞答的方式检测学生们对雨花英烈事迹的了解程度,为接下来的感悟英烈情怀、践行英烈精神打下知识基础。
(三)感悟恽代英的家国情怀
1.教师:同学们在前期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说说恽代英身上的哪些精神或者哪个细节最让你感动?
学生1:恽代英小时候熟读大量经史子集,稍大后又大量阅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特别是政治学和哲学方面的书,进入大学后广泛学习《共产党宣言》《列宁传》等著作,他这种勤奋好学的态度让我很感动。
学生2:我觉得恽代英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最让我感动。20世纪20年代初,他领取高达2000块大洋的年俸,但他每月只花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都拿出来资助贫困者和补贴革命团体活动。
学生3:最让我动容的是恽代英在死亡面前表现出的坦然从容和英勇无畏。他被关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派人收买他,都被他断然拒绝了。1931年4月28日,恽代英突然被戴上脚镣、手铐,次日被押往刑场。当天,刽子手还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但是他镇静地说:“我遗憾的是为我们党工作得太少了。”然后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学生4:恽代英身体力行的“三利精神”最让我感动,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教师总结并强调:恽代英只是众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缩影,从他身上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的牺牲。周恩来总理在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时题词:“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3.教师:同学们在感悟恽代英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怀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惑?
学生:恽代英“三利精神”让我很感动,同时我又有些困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还有必要谈“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吗?如果我都不能利己,何谈利国家?
4.教师:同学们所谈的困惑和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很多青年的心声。的确,在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谈“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会不会显得不合时宜?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思考。
5.小组辩论:利己与利他(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哪个更重要?
正方:恽代英倡导“利国家、利社会、利天下”的精神,我们不否认它的伟大,但我方对在当下提倡这种精神存在疑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中国人奉行利己主义,即使是一些名校也培养出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难道满足自身需要不是更能符合时代潮流吗?
反方:对方辩友所说的确是事实,但我方认为,正是在当今这种大环境下,才更应倡导利他主义。试想,有这样一个企业老板,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随便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最后他口袋里装满了金钱,但口袋外的世界却已面目全非了。脏乱的环境不仅危害到他本身,更殃及了后代,此时利己主义还真的能够满足他自身的需要吗?我们倡导的利他主义,便是出于一种对长远的考虑。
正方:确实,任何事物在体现其好处的同时都存在弊端,利他主义也反映了这个道理——有时帮助他人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例如:你的一个同事委托你帮他完成一个方案,如果你答应了,那你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他,而这些时间本可以拿来提升自己,这对你来说不是一个损失吗?而此时我们选择利己主义,不就可以省下时间来充实自己嘛。
反方:但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难道没有提升自己吗?表面上你是为了“利他”而浪费了时间,但这些时间并非毫无作用,你多做了一份方案,便是多了一次经验,并且还收获了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正方:确实可能会这样,但如果我不先利己,不让自己强大起来,我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呢?像刘强东、马化腾、扎克伯格等商业精英,不就是因为采取利己主义,果断追求财富,首先实现了个人的商业梦想,然后才推动社会的发展,通过做慈善等方式为他人谋福利吗?
反方:我方不认为刘强东等企业家的成功是凭借利己主义,恰好相反,他们正是怀揣为社会大众着想的心,顺应时代的新潮流,满足人民的新需要,最终促成了自己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不仅企业家应该如此,普通人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利他的事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正在于此。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装着别人,那也会被别人装在心中,那时我们便会发现“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
6.教师小结和过渡:通过同学们激烈的辩论,我们逐渐明白了“利己”和“利他”貌似矛盾实则统一。人具有生物性,人固然要利己,这和自私是两码事,所以利己并不可耻。但人又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国家和社会而独立生存和发展,尤其在当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时代。如果天下不够太平,社会不够稳定,任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终都会因为狭隘而毁灭。雪崩的时候,我们无法分清是哪一片雪花的责任。所以我们可以利己,但绝不能仅仅利己,更不可为了一己之利牺牲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是要在利己的基础上兼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对英烈精神的感悟,并且通过辩论的形式解疑释惑,不仅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更关注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辩证地、深刻地理解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从而增强对英烈精神的认同感。
(四)传承挥代英的“三利精神”
1.PPT展示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标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恽代英的事迹和精神,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将来有能力为国家、社会和天下谋福利。
学生1:我们小时候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但在长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的理想丢了,甚至羞于谈起。我觉得青年人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且为之全力拼搏。当自己的理想实现了的时候,个人价值也就实现了,届时还能为社会和国家尽绵薄之力。
学生2:我觉得光有理想信念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不断充实自己。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坚持学习,不能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更谈不上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学生3:我觉得无论是践行“三利精神”,还是做“四有青年”,都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是应该落实到每一天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在学校里,我们应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师和同学;在公共场合,我们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有序排队……
2.教师总结和补充,并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的寄语:“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3.教师:这节课,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谈了很多很实在的想法,我深受感动。作为党员教师和班主任,我会和你们一样,不忘初心,保持奋斗的姿态和前进的方向,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请允许我引用我国学者崔卫平的一段话与各位共勉: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公民。”
4.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响《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了解恽代英的英勇事迹、感悟其家国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践行其精神。如何将这些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此环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考与行动中让革命精神落地生根,做自知自觉的“四有青年”。
六、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班会因为准备充分,加上文科班学生特有的情怀与气质,整节课节奏紧凑、内容充实、氛围热烈,尤其是在辩论和自由发言环节,学生们争相举手,畅所欲言,有些想法虽不成熟,但真实体现了当下年轻人的思考与困惑。这次活动坚定了我要将红色文化教育持久进行下去的决心,我将充分挖掘和利用雨花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系列的常态化的活动,让红色精神浸润每一个处在精神拔节期的青年,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