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问题”探讨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范式
2021-12-03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余 洋
所谓问学式课堂,就是指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以发展为目标,以导学为科学方法,以问题为基本主线,通过师生一起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参与到问学式课堂的建设中,然而在具体实践时却仍旧存在着没有融入核心问题的现象,无法在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究与解决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贯彻落实课程教学目标。所以,研究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问学式”课堂范式十分必要。
一、把握教学重点,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构建问学式课堂时,应提前明确教学重点,以此为依据设计问题情境,通过相应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顺利导入新课内容,将学生的新知识学习调整到最佳状态,给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铺垫。
例如,在一年级《元、角、分》这节课的导课过程中,教师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为“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师把握该核心问题,创设了“付钱、找钱”的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情境,对学生说:“我想要买一支2元钱的自动铅笔,我现在有一张1元钱、1张五角钱、一张2角钱,怎样买呢?”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思考着教师手中的钱够不够买铅笔,对元与角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好奇心理,互相交流探讨,提升了思维灵活性,再结合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认知与应用经验,提升了解决购物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说道:“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元、角、分知识就是解决消费问题的‘法宝’,大家想不想学习?”学生求学的呼声非常高涨,认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体现了问学式教学与核心问题相结合的教学优势。
二、发现学习困境,问答中走出思维误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岗位职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将此作为核心问题的切入点组织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在问答中走出思维误区,促进数学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而言,遇到数学学习困难就是此阶段的核心问题,教师只有助力学生不断解决各种核心问题,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节课上,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后,发现很多学生理解困难,空间观念较差,难以在脑海中把抽象复杂的概念文字转变为相应的图形,学生学习情绪十分沮丧、不自信,于是教师组织了“猜一猜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基于学习难点的趣味问学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分析:哪个图形的运动是平移?哪个图形的运动是旋转?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依靠实物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将眼前的视觉观察与教材中的定义文字联系起来,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升,在猜运动、猜图形的游戏里,自然而然地走出了思维局限,解决了学习难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同时也切身感受到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乐趣。
三、延伸核心问题,丰富问学式课堂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在问学式课堂上利用核心问题教学时,不能仅仅关注核心问题本身,而是要将其视为课堂的统领性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扩展,引出更多相关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以核心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问题导学资源。
例如,在六年级《圆柱和圆锥》这节课上,教师以圆柱和圆锥特征为核心问题,根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从公共参与能力与社会责任心方面延伸本节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会圆柱和圆锥知识对社会有哪些益处,学生在建筑领域、设计领域等展开了交流互动,此时的圆柱和圆锥不再是单一的数学图形,而是具有数学文化和社会贡献价值的介质,学生立志要学好数学知识,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弘扬数学文化精神。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要着力构建问学式教学模式,将问题导学与课程核心问题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核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科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