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基在草鱼养殖中的作用与优化

2021-12-03杨国洪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草鱼鱼类池塘

杨国洪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江苏 常州 213200)

草鱼作为我国大型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其大的占比。由于草鱼经济利润高,高密度养殖模式不断发展,大量养殖废料进入养殖水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污染,水体污染造成水无法及时更新,养殖业得不到较好的发展。近年来,生态基的原位修复技术被养殖机构考虑使用,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本团队将生态基应用于草鱼养殖,通过一系列实验求证得出生态基可显著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变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组成。

1 草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鱼塘水质不合格

迄今为止,我国鱼种已十分丰富,草鱼作为众多鱼类中的一种,其养殖仍采用鱼塘养殖方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的背景下,我国草鱼养殖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对草鱼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鱼塘中养殖草鱼,既不能达到草鱼自身生长对环境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在我国,鱼的需求量大,有很好的市场。但是,在鱼塘里养草鱼,不仅水质达不到要求,水质的清洁度也达不到要求。草鱼对生存环境的水质有着严格要求,在水质达不到草鱼生长和清洁度要求的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到草鱼的生命健康,草鱼疾病的发生就会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1.2 草鱼厌食

作为“四大家鱼”的草鱼,养殖容易,但是养殖时需要注意的也有很多。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草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户也加大了对草鱼的养殖。正因为草鱼养殖户的不断增加,养殖户又在鱼塘养鱼,养殖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在进行草鱼养殖时,如果草鱼长期生存在淡水环境中,就容易出现厌食的症状。出现了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草鱼的培育和养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就会出现风险。鱼塘水质差会使鱼塘内的水变成淡水,鱼池水质差,不利于草鱼消化;没有及时消化食物会使草鱼产生厌食症状,种种状况都应该被养殖户重视。近年来,草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草鱼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草鱼出现厌食的情况,会使整个鱼体重量大大减少,影响经济效益,造成经济损失。

1.3 草鱼出血病

渔业综合卫生环境会对草鱼生命健康产生影响,鱼场整体卫生环境恶劣,卫生条件不合格,容易引起草鱼的出血性疾病。养殖方法对草鱼的生活和健康也有影响,饲喂方法不正确,饲喂方法不符合要求,极易造成草鱼感染呼肠孤病毒,感染呼肠孤病毒后,草鱼会出现出血现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渔场卫生以及养殖方式,都会造成草鱼疾病的发生,其中呼肠孤病毒能严重影响到草鱼健康,是危害草鱼苗种最大的杀手,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2 关于生态基的介绍

生态基顾名思义是以生物为基础的一种载体,他较大的表面积为水生生物的生存、生长提供了场所。一方面它有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另一方面养殖动物也有了一个额外的生存和庇护场所。正是因为生态基中微生物的存在,水质能得到有效改善,微生物分解出的物质能将水中杂质通过聚集凝固的方式来增强其同化能力。养殖动物在水中吸收游离态氮后,可以有效地解决养殖水体中有害氮如氨氮和亚硝酸氮的问题,并且生态基能有效吸附水中杂质及废物质,这种物质吸附也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稳定的养分基础,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盐的消耗也为养殖业提供了一个维护生物内部循环的可维持系统。根据表面积越大,附着物越多来看,增加了含氧水体的表面积能增加特定细菌群落的生长。池塘实现良性循环,能保证高效、节约、健康的水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基的作用

3.1 生态基对池塘生态的影响

原位生物膜修复技术以其维护费用低、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点,成为解决修复污染水体的首要选择。生态型基质技术凭借其基本特点,有效地降低了受污染水体的氨氮浓度,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的同时,还能为养鱼池塘提供有效空间。在水生物循环系统中,氮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参与,附着藻类可以凭借这种生物特性与水中无机氮进行结合。经过光合与同化作用,附着藻类逐渐转化成各类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又能进一步分解为氨氮化合物,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另外,NO3--N和NO2--N在厌氧条件下,可以经过脱氮菌转化为氮气逸出水面;水中的藻类能够吸收利用部分无机氮,同时藻类又可以被水生生物所食用,从而通过这种生态循环达到降低氨氮的目的。另外生态基对于降低养殖系统中的含磷化合物也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解决水体中的磷,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细菌、藻类以及水生物进行代谢、降解。研究数据表明,藻类生物和游离态磷之间通过亲和力作用能迅结合在一起。当藻类植物被水生动物捕食后,细菌和海藻会被沉淀到水生动物体内,使得磷从水中排出;一些处于生态基团的聚磷细菌能够吸收水中游离状态的磷,并把它们同化成自身的组份,同时通过在底层泥土中沉淀的生物膜进行更新和演替。生态类型的基质表面积很大,对于水体中的有机物来说也是具备一定吸附功能,随着水体中生物膜的形成,附生微生物的数目逐渐减少,对水体COD含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机物质在生态基质中的亲和作用,可以减少沉积物的积累,以及对底泥的潜在影响,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

3.2 生态基对池塘产量的影响

池塘是生物的集聚地,鱼类产量也会受到生物基质类型、养殖模式、微生物存量等影响。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养殖户想提高池塘鱼类产量可以考虑混养模式。一方面,混养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优势资源。我们都知道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会因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并且鱼类会选择最为适应繁殖生存的空间。若将这些鱼类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养,便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的水层,相应的鱼类养殖空间则得到显著提升,不同水层的天然饵料也可以被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养殖产出。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差异化养殖鱼类之间的协同作用。鱼饵和鱼粪,在基质上聚集之后,经过一系列分解过程,最终释放出无机养分,有益于肥水和培养水生物,也可以给其他的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诱捕饵料。

通过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富集,基质还可以透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改变水质的功能;有些鱼种可通过捕捞进行摄食活动,直接将池内的残饵和其他在残钓时不被使用的有机物质进行清除,提升了饵料的综合利用率,改善池内生态条件。另外,鱼类的日常活动可以搅动池水,松动水土,从而促进不同水层对流,使得养分、盐类及有机质进入良性生成、分解、循环过程,对养殖鱼类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养殖产出。比如在有生态基的对虾、罗非鱼混养池塘,罗非鱼的运动产生的再悬浮,会增加底部溶氧度,提高食物网循环效率,对池塘生态和产量均有积极影响。

混合式养鱼的比例对于一个混合式养鱼系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研究显示,在混养体制下,放养的比例失控可能对鱼类产生相互拮抗的效果,影响其捕捞、生活和产出,而且还有可能是由于放养的密度、营养情况、池塘的水质、外部输入及其总体经济水平等因素造成。据报道,在附生藻类为基础的水产养殖系统中,基质的存在提高了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和饵料丰度。而混养与单养相比,混养表现出较高的收益率,也归因于鱼类之间相互作用的互补和环境条件的改善。

通过对生态型基质的研究,我们发现附着在生态基质上的微生物群对废水中氨氮的含量有抑制作用。通过生态基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可再次进行水产品养殖,这样一来,养殖水体能进入循环利用,鱼类养殖也能提高其存活率。在进行鱼类养殖时,许多试验已经证明,基质能有效提高鱼的产量,特别是鲤鱼,罗非鱼,鲶鱼,鳗鲡等。在进行对虾养殖时,对虾通过摄取生物基上的微生物也能得到很好的繁殖,养殖产量也大大提高。

4 对生态基的优化

利用生态基并没有明显地改善养殖的水质,而且利用碳氮比(C/N)的调节方式恰恰相反,碳氮比(C/N)的调节方式与生态基技术有机地融合,可以在草鱼养殖中起到互补性的作用,实现了草鱼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C/N)配配条件下的草鱼种植池塘中水体和生态基因菌群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异,以了解C/N比调控、生态基菌群结构、养殖场地的水质指标以及草鱼种植生长状况等。对照组采用控制剂15∶1(CN15)、20∶1(CN20)和25∶1(CN25)控制。研究发现:CN20处理组的草鱼增重率与特异性成长速度明显优先于其他处理组,(p<0.05)饵料体系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CN25处理物组中,溶于氢氧、硝酸氮、亚硝酸氮浓度均较其他处理机组明显降低。在CN20、CN25处理组中,COD、BOD的含量都较对照组有了显著性的上升(p<0.05)。

而随着C/N-比的上涨,微生物中菌种的总数也逐渐上升,最高值是5.573107cells/g。DGGE结果显示:随着C/N-比的上涨,对照组、CN15组、CN20组和CN25处理组水体菌群的组成和水源地饮用污染物的相似性率分别达到37%、32%、26%和22%,四个处理组生态基菌群组成与养殖水体相似度分别为59%、58%、55%和52%。红细菌(Rhodobacter blasticus)、绿弯菌(chloroflexi)是处理水体各种生态基的共性细菌,并且其为对照组和CN15组在养殖水体中的专门菌;拟杆菌(bacteroidetes)属于CN20组养殖区域的水体和生态基特有的优势。结果发现C/N比值在某些条件下对于水体细菌转化成植物,其在某些地区也存在着微生物,C/N比值和生态学基系的联用可以显著地促进草鱼的生长,提升养殖饲料的产量。这项研究发现也为生态基质进一步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5 结语

生态基可显著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变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组成,将碳氮比(C/N)调控和生态基技术相结合进行草鱼养殖,可显著促进草鱼生长、提高养殖产量,这对于草鱼养殖具有科学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草鱼鱼类池塘
见证!草鱼、加州鲈再度崛起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热闹的池塘
屋檐下的小草鱼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池塘
夏天的池塘
草鱼“四大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