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亲历体验中自然落实

2021-12-03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小学徐承玲

家长 2021年33期
关键词:动手图形数学知识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小学 徐承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探索”等数学学习活动,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不仅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更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生成性,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有效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亲身体验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学学习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活动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

一、以趣味化实践加深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数学并不好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的要求亦不断提高,学生就觉得数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学。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复杂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妙韵味,让学生喜欢并爱上数学学习,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实践活动,将这些复杂的知识有趣地呈现出来。

如在学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知识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弱,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设置“争当小设计师”的数学实践活动,从简单的拉伸图形、旋转图形做起,让学生自己动手变换组合成新的图形。在这些变换中,学生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能自然地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设计地砖、墙纸等的图案和花边,让学生从这些组合和变换中感受图形的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感受图形排列组合的美。教师给大家出示几组不同的照片,其中一张是排列整齐有序的,而另外一张则是杂乱不堪的,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张更美和美的理由,让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学生再结合周围生活中的对称来扩展和分析总结,很快能就发现:教室里桌椅排放是对称的、黑板,讲台都是居于教室的中间位置的,道路两边的路灯是对称的……教师还引导学生将这些原本对称的图形打乱位置和顺序,变为不再对称画下来,让学生再看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此,学生对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角,让学生养成在实践中学、在实际应用中学,并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教师将课堂上不容易理解的复杂知识借用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有效地将数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合起来,不仅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且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从而引领他们不断动手实践、不断分析探究,进而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二、借助情境化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抽象问题

情境化活动让学生虽然身在教室,却有着心在生活实际的感觉,教师借助情境化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也能帮助教师更容易地将广阔的实践活动搬入到教室之中。借助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将抽象的问题掰开、展示出来。

如数学广角的“烙饼”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难题,如果单凭语言讲解,很多学生听后仍旧会一头糨糊。而通过设置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事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就会突然有“开窍”的感觉,再来分析解答同类型的问题思路就清晰明了了。教师可先以沏茶为例:“家里来了客人,小主人要为客人沏茶,需要做的工作有洗茶壶、洗茶杯、接水、烧水、找茶叶以及沏茶。那么如何有效安排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才能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呢?”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找寻答案。有的学生工作顺序为:先洗茶壶、接水、烧水,再洗茶杯、找茶叶、沏茶,结果共用了14 分钟;而之后另一组学生给出了更高效的操作顺序:先洗茶壶、接水、烧水,在烧水过程中洗茶杯、找茶叶,水开后沏茶,结果只需要11分钟。教师让大家对两种解答进行对比分析,虽然整个工作的顺序是一致的,但后一组学生的设计更合理,且也符合我们生活实际。从中,大家明白了优化沏茶步骤的方法和原理。

那么再引领学生来看“烙饼”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路,即如何才能更优化烙法,才能确保锅里没有空闲位置,确保不会浪费一分钟的时间。每张饼都需要烙两面,各需2分钟,一口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那么最节省时间的烙法就是:先烙第一张、第二张饼的正面;然后拿出第二张饼,再烙第一张的反面与第三张的正面;最后再烙第二张和第三张饼的反面。学生在演示操作时将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还原成了大家的动手操作问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将学生日常体验与课堂学习活动有机融合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养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搬到数学课堂之上,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借助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形成数学思想。

如,“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中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且许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知道年月日的概念,这就使不少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设计为活动课堂,让学生提前查找日历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动手制作日历卡。很显然,学生在制作之前,肯定要先看下日历卡上都有哪些内容。通常一张日历卡上记录了一个月的所有日子,同时日历卡上还有年的信息,以及会表明每一日对应是星期几等。为了让学生感觉自己制作的日历卡更有意义,笔者让大家自由选择12人为一个大组,每人选取一个月的日历卡来制作,大家都完成后,整年的日历也就完成了。为此,学生还会考虑每个月份之间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个月都固定有30 天(日),他们要制作的日历还要准确包含日历卡上应有的知识和内容,由此,学生的课前准备就紧张地开始了。“你平时看日历吗?”“如何看日历?”“日历都有哪些用处?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学习热情更加高昂,思路也不会局限于教材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搜集、整理信息,大家相互交流制作技巧、补充知识内容,一些平时想不到的问题亦被大家提出来,并得到了良好的解决。为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巧妙的方法,即用小正方体来表示月、日、星期。学生开始制作小正方体,同桌之间相互操作,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操作手法。就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被不断打开、延伸,数学素养也就在大家共同营造的愉悦氛围中自然地得到落实。

四、结语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使原本深藏的数学知识被学生自主地挖掘出来,且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和被发现过程,他们的学习视角、想象空间、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扩展,手、眼、口、脑也被有机联系起来,并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活力,让他们在数学天空中自由翱翔,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整体素养。

猜你喜欢

动手图形数学知识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