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2021-12-03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中学徐桂清
河南省许昌市第二中学 徐桂清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数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按照学生发展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方法的必要前提。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按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划分,通过日常观察或者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来说,有两种方法:第一,将学生整体划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竞赛组,由数学知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成绩较高的学生组成。B组为提高组,由成绩中等、学习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C组为基础组,由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成绩较为落后,且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学生组成。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小组制订整体的教学策略,作出分层化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A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进行一定的拓展思考;B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程知识,完成课后习题;C组学生需要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简单习题,掌握基本知识。不同的小组之间要相互帮助。第二,把A、B、C三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学习。在教学实践当中,两种分组的形式可以并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组形式。
二、分层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需要从班级分组的情况出发,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目标,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水平,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实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设计如下目标:A组学生需树立良好的转化思想,形成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B组学生需具备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习题的能力,对相关概念形成深刻全面的理解;C组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能够解答简单的习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分层理念的渗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应用性、综合性的问题,锻炼他们运用知识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如:“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100 cm,宽50 cm,现在需要在四个角各切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折起凸出部分,制作一个无盖铁盒。假如铁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切去的正方形有多大?”对于B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综合计算类的题目,如:“解方程(x-2)2=(2x+3),(x+2)2=8x。”对于C组学生,问题内容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公式等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夯实数学基础,如:“3x2=5x-1的一般形式是?一次项系数是?二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参与感和成就感,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和信心。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对课堂活动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学习的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让落后的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基础,又要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在实施课堂分层教学活动中,“两极”学生最容易被忽视,一种是课堂教学对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学生感觉乏味、无趣,“吃不饱”;另一种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根本听不懂,完全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对于这两部分学生,可以从年级的层面考虑,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对“两极学生”进行培优课程和基础课程集中授课,并通过测试的方式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评价。
三、分层进行课后作业与评价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作业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强化对重难点的理解。但在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内容通常是固定的,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面对相同难度的作业,A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容易失去进取的动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挑战精神,而C组的学生通常会感到比较吃力,容易挫伤学习的信心。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以《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为例,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小组布置层次化的课后作业。C组学生以基础性的题目为主,如考查学生对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等概念的掌握程度;对于B组学生,在布置一定基础习题的同时,搭配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可给出一些例子,如“明天会下雨”“太阳从东边升起”“水涨船高”“拔苗助长”,要求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在A组中则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如:“一个纸箱中有六个大小相同的球,4颗黄色、1颗红色和1颗蓝色,从中任意取出一个球,刚好是红球的可能性是_;任意取出两球,得到黄球和蓝球的可能性是_;一次拿出5颗球,恰好包括三种颜色属于_事件。”同时,要求A组学生对概率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行分析,自主观察和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确定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类,从而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要确保作业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作业,形成互帮互助制度。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去,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分组,并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评价标准上作出合理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发展,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去,实现差异性、分层化的教学,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