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
2021-12-03江苏省海门中学陶炳宏
江苏省海门中学 陶炳宏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更好地顺应当下的教学要求。
一、构建教学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在新时期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架构,以此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以此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这门课程的内涵和魅力所在,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当中。具体来说,教师首先介绍了棱柱的结构和特征等相关知识,随后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图片的展示,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细致剖析其特性和相通之处,并且在恰当的时机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两个平行的面,其他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这类几何体就叫作棱柱,这也正是大屏幕中所展示图形的相通之处。可见,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强化教学互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实效,教师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究当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其中涉及“棱”的相关知识,对此,教师设置了以下探究性话题:“能否将一个长方体中的面当成棱柱中的底面呢?共有几对?”让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探究,一段时间后,学生得出了结论:一个长方体一共有三对平行的平面,它们都能够成为棱柱的底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教学互动,让学生围绕探究性话题展开思考和分析,从而促进其分析、推理等能力的提升。可见,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发现分析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够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探究,从而提升整体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展示出一系列图形,让各个小组认真观察,随后,针对上述图形提出问题,让各个小组展开合作思考、探究,如:“以上图形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呢?如何计算上述图形的表面积?”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思考、剖析,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见,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分析、发现等能力,为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构建教学情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强化教学互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发现分析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实现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