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教育理念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6+1+1”模式研究*
——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2021-12-03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学期论文

饶 晶

(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类本科院校都在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新方法,致力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较为显著。但基本思路还是将毕业论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之一,并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需要秉持全程教育的理念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1],使毕业论文教学从大学最后一学期的集中指导变为整个大学四年的分散培养。“6+1+l”模式是该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它将大学本科的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按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将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不断渗透到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活动等培养环节,使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融入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本科毕业论文“6+1+1”模式即大学所有学期都要在教学上加强“6”“1”和“1”之间的关联度,将课堂教学、读书沙龙、企业访谈、社会调研、政企见习实习、学科竞赛等活动纵向贯穿始终,使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其中“6”是指大学前六个学期(即大一至大三),这期间训练学生文献检索筛选、学会把握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寻找选题素材及写作能力。第一个“1”指大四上学期,学生根据前期积累进行文献资料研读整理和打磨毕业论文题目、提纲;第二个“1”指大四下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修改、中期检查、答辩及论文材料存档等环节。

一、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6+1+1”模式的实施

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及技能,使其具有组织管理、科学决策、公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熟悉我国政府机构运转和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湖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对毕业论文的统一规范下, 行政管理专业根据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了毕业论文的实施细则,形成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6+1+1”模式。

(一)大一:文献检索和整理的训练

文献检索是进行科研活动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它虽需一定技巧,但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大一新生入学就可以开展相关训练。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学校图书馆等部门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讲座、沙龙,系统介绍馆藏书刊、文献的分布情况及常用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穿插了小组讨论、读书体会等环节,指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培养其观察行政动态的能力;向学生介绍公共管理领域的高质量学术期刊、网站和学术会议等前沿信息,避免学生阅读论文时走弯路。

大一下学期,主要锻炼学生筛选、综合文献的能力。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向学生展现行政管理学科的整体脉络,让他们找准专业定位,发现自身专业兴趣点,教会其辨别、筛选专业文献,能够从庞杂的文献资料中快速找到与自身专业兴趣点相关的文献。

(二)大二:寻找毕业论文选题(素材)的训练

学生到大二时,开始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在对文献检索和论文格式有整体了解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训练应以寻找选题(素材)为主。通过建设“课程实验模拟-社会专题调查—暑期见习—毕业(跟岗)实习”实践教学平台[2],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现象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认识到本土案例的价值。如湖北师范大学所在的湖北省黄石市,该市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有的学生在社会调研中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业特色小镇建设、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方向,有的同学在见习、实习中获得当地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针和统计数据,这些都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和基础资料。

此外,科研活动对学生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素材)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组织学生申报本科生课题项目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提高他们整体规划、组织小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并积累能较好完成一份结构完整、逻辑合理、格式正确的申报书或策划书的经验;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强学生撰写文献综述的能力;通过磁湖论坛、专题报告、经验交流会等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三)大三:论证方法、格式及写作能力的训练

科学规范的论文写作必须要有方法的支撑。大三时,学生开始集中学习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一阶段要加强论证方法和格式的训练[3],要求论文做到言必有据,论点必须有详实、可靠的政策、数据做支撑,框架结构承上启下、层层递进,论文格式规范。目前,湖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有较为完备的毕业论文初级方法论课程群,包括《逻辑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统计学》《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课程,后续将着重规划设计中级选修课程,如《市场调查》《量化分析》与《论文写作》等。

(四)大四:确定选题和毕业论文撰写能力的训练

大四的上学期为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具体化和撰写论文提纲的阶段。通过前六个学期的经验积累及研究素材整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以指导教师现有科研项目的子课题或前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拟题目,将该题目具体化、学术化,使其既体现所学专业的研究范畴,又具体明确、有一定操作性。再对前期资料、数据进行消化整理,并结合行政管理领域的前沿信息,撰写论文提纲框架和开题报告。

大四的下学期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阶段。经过前七个学期的准备与积淀,学生的写作目的更加明确,可以更专业地撰写毕业论文,有效避免了面对毕业论文无从下手的茫然。为使撰写过程中理论部分能更有效地联系实践,行政管理专业导师要带领大四学生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对写作过程中的相关疑惑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论文写作思路。

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6+1+1”模式实施中的全程教育保障

为了将全程教育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湖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细节,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等关键环节着手,保障本科毕业论文“6+1+1”模式的顺利实施。

(一)课堂理论教学

湖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群将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均衡地分散在各个知识模块,而不是集中通过某一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公共管理理论、行政管理专业素质、行政管理应用能力等三大模块,通过《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和方法》《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将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方法等具体环节串联起来。

在教学环节上,行政管理专业建立了“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实(见)习报告—毕业论文”写作体系,以逐步提高学生撰写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1.课程论文写作是初级训练,主要培养学生阐明并论证观点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和了解公共管理领域中“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危机管理”和“互联网治理”等重大热点问题,为毕业论文素材的寻找提供方向。

2.学年论文分三个阶段开展,大一阶段的学年论文主要让学生读管理名著,写读书报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二阶段的学年论文主要组织学生开展完整的社会调查,培养其设计问卷、分析整理数据和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让他们真切体会扎根基层,做好田野调查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大三阶段的学年论文主要训练学生撰写有关公共管理领域文献的综述,培养其对各类观点的整合能力。

3.实(见)习报告主要让学生在公共部门的实(见)习中发现与专业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将该问题具体化、学术化为一个完整的论文选题,同时能较专业地表述观点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经过前六个学期逐步渗透的写作训练,学生到了大四阶段就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毕业论文撰写活动。

(二)实验实践教学

在实践课程安排上,湖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设置了公文写作综合实践、行政案例分析、危机治理综合实践、电子政务综合实践等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程都安排了两周的实践教学时间[4],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通过知识竞赛、角色扮演、模拟听证、辩论、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参与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

在社会实践方面,行政管理专业搭建了校-地-企三方合作平台,提供多层次的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竞赛和实践等活动。与黄石市下陆区总工会合作,组织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参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农民工权益保护等项目;与黄石市总工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其关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技能人才培养的调研项目。每年暑假组织学生赴黄石市区、阳新、大冶等地开展“三下乡”活动,感受并参与建设美丽新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这些活动,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具有黄石特色的本土素材。

在实验教学方面,行政管理专业积极充实教学资源和条件,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文都学院图书馆和网络教学资料。该电子政务实验室购置了《电子政务教学模拟软件》《用友政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拟软件》等系列教学模拟软件,承担了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设计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文都学院每年捐赠的图书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为师生开展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和服务。

(三)科研活动

在学术交流方面,湖北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师生搭建了磁湖讲坛、磁湖沙龙等交流平台,旨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行政管理专业借此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优秀在校大学生和校友做客,与大学生就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事务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法治政府的建设、中国外交政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公共管理专业透视、创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联动机制等专业话题,使学生接触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对专业知识模块有了更准确的划分,这为学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了灵感。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针对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竞赛、“本科生科研立项”“学术科技之星”等科研活动,行政管理专业实施“项目导师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引导其将科研项目申报与专业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以专业教师科研团队为基础,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搭建互通平台,每位老师每年招聘1-2 名素质全面的本科学生进入团队[5],参与教师的各项科研活动,使学生深入接触本专业的科研知识,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

结语

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缺乏体系化设计,论文写作的方法论课程与其它课程融合度不高。为了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考核与课外活动考核相结合,加强过程监管和评价。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推行了“6+1+1”模式,该模式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始终,通过四个教学阶段和三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论文选题具有鲜明的本土实践性,研究方法更具实证科学性,取得了一定成效。“6+1+1”模式不仅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将对其它人文社科类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专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学期论文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